閱讀筆記《悲慟的保存期限》
閱讀筆記
《悲慟的保存期限》
【諾拉.麥肯納利(Nora McInerny)】
本書作者諾拉.麥肯納利(Nora McInerny)30多歲時,在幾個星期內連續失去了她的丈夫、未出世的孩子還有她的父親。
她的人生因此分崩離析。
她從自己及陪伴他人走過傷痛的旅程中,體悟到:有時候,那些讓我們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歷,不會讓我們愈挫愈勇,它可能在精神上、情感上、經濟上和身體上摧毀我們。
好消息是我們不需要事事應付自如,更不需要為了任何人,把酸澀的檸檬打成一杯爽口的檸檬汁。
【關注自己就好】
你知道那個某某人在他們的孩子去世之後, 調適得很好嗎?
那個記不得她叫什麼名字的誰看起來比以前更好,不是嗎?
你永遠不會猜到只不過一年前,她的整個人生都瓦解了!
在你周圍有些帶著傷痛的人,似乎都表現得比你還要堅強。
他們也許是如此,但也有可能他們最近才整晚把頭埋在枕頭裡尖叫,事後又在Instagram 上發了些自我療癒的內容。
我最近認識的一個寡婦說:「我以為我會表現得比實際上更堅強。都已經三年了。」就好像她的悲慟早已失效。
為什麼她會認為自己應該更堅強一點?
因為她看見很多寡婦的表現,都比她還要好。
這很正常,除了比較我們的悲慟程度之外,我們還傾向於比較處理悲慟的方式。
但相信我,她的悲慟是她家的事,而你的悲働才是你的事。
你有責任用你自己的方式,按照你自己的時程去面對。
【遠離社交媒體】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想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悲劇。
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為線上觀眾展示他們的悲慟,或者打開他們的即時動態,看見自己私密的情緒,透過朋友、家人和熟人的放大鏡被暴露出來。
一般原則:如果你沒有看到最靠近悲劇的人發布消息,那麼可能是有原因的。
讓他們帶頭來決定訊息要如何發布。
你大可以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發布在臉書上。
這很重要。
【不應該跟悲痛欲絕的人提起的事】
1.不要說:「情況有可能會更糟!」
也有可能會更好,不是嗎?
但是一個人對於當前情況有何感受,不是我們可以隨便評論的。
2.不要說:「從正確的角度來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就算個人的觀點的適用性可能不是很寬,但是它仍然是有用的觀點。
就算因為太過貼近某件事而失焦—你太過接近悲慟,所以對它只能斜眼睨視—那仍然是一種觀點。
除非有人站在地面,特地問你從3萬英呎的高度看下來的視野如何?
否則就讓他們從現在的處境來發言,他們必須如此。
3.不要說:「這是你應該要去做的!」
除非你真的曾經經歷過和我一樣的處境,除非我特地向你徵求意見,否則我不想聽到任何「為我好」的建議。
4.不要說:「值得去做……」
我不是才剛說過,我不想聽你的建議了嗎?
請不要再想盡辦法偷渡你的建議給我了!
5.不要說:「你真是太堅強了!」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一種恭維,我知道你的意思也是這樣,但是你不會知道別人到底有多堅強,你所知道的只是他們看起來有多堅強。
當他們聽到這種恭維的時候,會讓他們覺得堅強起來似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就好像把他們的軟弱表現出來,就沒有辦法受人欽佩。
6.不要說:「事出必有因!」
才不是!
~諾拉・麥肯納利Nora McInerny/青春辣寡婦俱樂部(Hot Young Widows Club,這是她的非營利組織「Still Kickin」裡的一項計劃)的共同創辦人,也是兩本暢銷回憶錄──《面對人生,我們都是毫無準備的大人:命運很賤,但我不忘記疼痛》(It’s Okay to Laugh)以及《並不會從此以後幸福快樂》(No Happy Endings)的作者,同時還是得獎的播客節目《糟透了,謝謝關心!》(Terrible, Thanks for Asking)的主持人。
~《悲慟的保存期限: 陪伴自己與他人面對生命重大失去的倖存法則》
~《The Hot Young Widows Club (TED Books)》
#悲慟的保存期限 #TED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
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