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
【說說作者】#木馬文化出版
埃里希‧佛洛姆 1900.03.23-1980.03.18
美籍德國猶太人,20世紀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及人本主義哲學家
佛洛姆的理論調和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
在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之間形成一種全面性的社會心理學。
【說說這本書】
本書透過分析當時社會背景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
來了解為什麼納粹會被人民擁戴
德國人為什麼會選擇支持納粹政府的極權統治
或許因為作者本身也是納粹統治下的受害者
因此在30多歲時離開德國到美國
本書共七個章節
從說明什麼是「自由」,為什麼人要「逃避自由」 以及如何逃避自由?
到最後的我們應該要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大綱來說
書中對「自由」的定義是:擁有自我意識、獨立人格,
能夠自己選擇生活方式,創造性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那麼人們為何要逃避自由,又會如何逃避自由呢?
為了克服孤獨與無助,人們會產生放棄個性的念頭。
把自己消融在外面的世界裡,簡單來說就是隨大流。
人們會使用三種機制來逃避自由:
1.權威機制:將自己和其他人捆綁在一起,成為權威體系中的一員。
2.毀滅機制:有能力的想報復世界,沒有能力的則消滅自我。
3.機械化順從:隨大流。變得與大多數人相同,不需自己做選擇。
最後,那我們要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呢?
這就留給大家去閱讀本書囉。
【說說淺見】
在讀「愛的藝術」時認識這位心理學家
但對愛的藝術中的論點實在不是很認同~尤其作者對同性之愛的看法
當初會借逃避自由 完全是因為書名~
想了解,為什麼當代現代人會有逃避自由的行為產生
為什麼會不願意接受或用不同的方式來面對世界
資本主義的社會下,生活品質不斷上升
但幸福感不斷降低、自殺率居高不下….
我們擁有的物品成為了我們的主人
我們創造出來的東西成為了我們的上帝
當我們不停迴避自己的選擇權時
無能為力、孤獨感、焦慮感、無助感不斷上升
尤其這一年各國通膨指數、物價指數不斷上漲
確實對很多人造成了一些負擔(心理/生理)
願大家都能找到心中的信念與價值
勇敢做自己~不依附他人也不需要他人依附
面對孤獨與孤立時依舊勇敢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