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藍樽,哪裡就有好生活
廿年前,如果有人叫我去布魯克林(Brooklyn)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我一定不會去。
那時候一位在電影界工作的女友人,深夜坐出租車回威廉斯堡的家,一下車,就被一個男的握着手槍指着胸口,她還是那種喜歡穿吊帶背心的大胸女人,的士司機見狀,第一時間開車逃了。幸好那個賊只是劫財而已。五年後,另一位搬到那裡住的男友人,深夜回家,一出地鐵站,已被人在後面尾隨,他連忙飛奔回家,幸好他跑得夠快才沒事。
我問他們,這麼危險,為何還要去住?他們都說,只要小心就會沒事的。其實好多人選擇住在那裡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便宜和離曼哈頓近。所以,廿年前開始,已有不少原本住在西村的藝術家向威廉斯堡一帶遷移,在那裡租一間大型的棄置貨倉或房子做畫廊或藝術工作室,絕對比曼哈頓的斗室便宜得多。
開始時那邊有很多另類畫室、畫廊和二手店,古靈精怪,不過,除非你對那些東西特別有興趣,否則是不會坐地鐵過河去那邊逛街的。當然,我就是那種八卦之輩了。
威廉斯堡會成為紐約最潮的地區,這句話已聽了差不多十年了。今天,已沒有人再說的了,因為這句話已成真了。
上個周末,在中央公園完成訓練,再度重訪威廉斯堡,一出L車的Bedford Aveue地鐵站,感覺跟我上次來時已很不一樣了。看看周圍的遊人,我敢說自己的年紀最大,來這區逛的都是廿歲出頭的年輕人,住在這裡的,現在都是有點錢還沒有孩子的年輕夫婦(有孩子的夫婦會找有好學校的地區的)或比較前衛的單身貴族,例如教了十幾廿年書的老師就應該不會住在這兒了。
之所以遠渡而來,是因為想給朋友買咖啡。聞說這裡有全市最好喝的咖啡,Blue Bottle。
從前,看哪一區開了星巴克咖啡店,就大槪知道那個區的生活水平。現在,應該是變成了看哪裡有藍樽咖啡了。
我不喝咖啡,但會喝摩卡(mocha),咖啡和巧克力的混合飲料。喝了他們店裡的摩卡,已有點飽,再到附近的店逛了一下。無聊走進一家賣歐洲護膚品店,就遇上一位品牌培訓員帥哥給我推薦一支天價護眼精華液,難道我身穿運動服、練完競走的樣子很像貴婦,還是我像會付得起美金250元一支護眼精華液的人?
我當然是一點東西也沒有買,但卻發揮愛聊天的本性,跟帥哥閒談一會,原來對方在台北也工作了幾年的,大家對威廉斯堡的感覺出奇的一致:很像台北﹗突然在不知哪個角落冒出一間精致小店來﹗ 真的很懷念台北這種感覺。
威廉斯堡對着東河,也有河景,可以遠眺曼哈頓,但是,因為位置稍為靠南,看到的是曼哈頓下東城一帶的天際線,那邊多公共房屋,一大片等高的棕色樓房,平平無奇,天際線看上去就比中城和上城單調乏味多了。
(原文寫於2017年10月23日,修訂於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