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歷史篇)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不僅是一部三島由紀夫迷不能錯過的紀錄片,更是喜愛哲學思辨之人的必看片單。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那場「傳說的辯論會」深刻地體現了許多值得辯證的命題。右翼同時是天皇主義擁戴者的三島由紀夫,與左派運動、激進的東大全共鬪成員,在各執立場與理念迥異的情景下,交出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辯論會。會中觸及了自然與人類;時間的與空間的歷史;對「天皇」的詮釋;以及最重要的,關於「語言」的力量等,各種複雜難解的問題。而在每一次的來回交鋒下,亦激盪出無比火花,令人歎為觀止。接著,與大家分享片中幾個讓我在看完以後有切身思考的精彩對談。
時間的與空間的
全共鬪成員芥正彥與三島由紀夫的對話,我認為是最激動人心的,尤其是當芥正彥和三島由紀夫談起了時間與空間的問題時。三島由紀夫認為,正由於時間有持續性,才積累出歷史;但芥正彥卻否定了這樣的概念。
他以為,空間更是造就歷史的關鍵,他用「解放區」為例說明:「解放區實踐了人最原始的狀態。」因為空間的產生與人緊密地連動,加之人在此空間中的實際行動更體現了解放區作為一種場域和空間的重要性,因而創造歷史。芥正彥始終認為「思考就是解放區」,將此對照三島由紀夫所說的「認知與行動是二元對立的」後,便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對歷史的理解以及對時間和空間的詮釋。
歷史的天使
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提出的「彌賽亞時間」就悲觀地否定了歷史將隨著時間不斷往前且持續進步的觀點。他在〈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詮釋了瑞士-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畫作《新天使》(Angelus Novus):
「保羅・克利的《新天使》畫的是一個天使看上去正要從他入神地注視的事物旁離去。他凝視著前方,他的嘴微張,他的翅膀張開了。人們就是這樣描繪歷史天使的。他的臉朝著過去。在我們認為是一連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一場單一的災難。這場災難堆積著屍骸,將它們拋棄在他的面前。天使想停下來喚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補完整。可是從天堂吹來了一陣風暴,他猛烈地吹擊著天使的翅膀,以致他再也無法把它們收攏。這風暴無可抗拒地把天使刮向他背對著的未來,而他面前的殘垣斷壁卻越堆越高直逼天際。這場風暴就是我們所稱的進步。」
班雅明不停在質疑的是線性前行的進步史觀,因此彌賽亞時間就像是線性歷史中的一處斷裂和停頓。當我們看似進步地走向歷史未來的同時,臉朝著過去的天使,卻在過去的斷垣殘壁中,才真正看見了一個個複雜的人。
垂直的與水平的
然而,究竟歷史是否具有時間的持續性?回到三島由紀夫與芥正彥的討論,三島由紀夫向芥正彥的論述提出質疑,如若解放區不能長時間地維持下去,那意義何在?然而如若我們再思考一下芥正彥的話語便能察覺,他正是企圖要以解放區的空間將人類從過於單一的時間觀中解放,而否定時間的。
芥正彥的想法或許是更靠近班雅明的,他更在乎的是每一個發生的當下,而並非長久的集體的時間的持續。反觀三島由紀夫,他相信不論是解放區還是任何事件的發生當即成為一段歷史,而歷史的不斷發生和堆疊,才能成為歷史。
顯然,我們仍然不能篤定兩者之間,哪種說法更加正確,但是他們的對談肯定是富有意義的。我們或許可以重新再去思索,還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是在垂直時間的歷史上,看見水平空間的歷史?!(延伸聽歌|艾怡良《Forever Young》: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
走筆至此,其實只談了整場辯論會中的一個問題。之後我將會陸續再針對這部紀錄片裡所論及的其他問題繼續討論。也歡迎大家能在之後,與我分享你的看法。當然,最重要的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的DVD已經正式發行。有興趣的朋友,請務必收藏!相信我,這絕對是一部極為珍稀、難能可貴,且每次重看都會獲得意外驚喜的紀錄片!
📍 原文刊於:映画案內所Arstin的VOCUS方格子
☀️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成為我的讚賞公民:https://liker.land/jingfuchen81/civi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