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之感觸

si薰
·
·
IPFS
·
我相信許多人都是踏著破碎的自己,慢慢長大的, 都是靠著荒涼人世間, 偶然相遇的溫情與善意, 勇敢走過來的。 _____張曼娟


我最近連續看了張曼娟老師的二本書,有了許多的感觸,也許同為我輩中人亦為家庭照顧者,在人生上半場,承擔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意志-以父之名,以母之名-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書中的一段話,我非常認同,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看到此,心有戚戚焉,這不是我現在所尋找的自己嗎?召喚自己,一起踏上未來之途,真正擁有了永恆的靈魂伴侶。


當過往的憂傷已成過去,未來的焦慮無濟於事,才覺醒現在才是真實存在,唯一擁有,為了不讓今日成為未來的遺憾,只有盡力做到最好,這句話也是自己鼓勵自己的話,人生的道路上,只能自己面對一切,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在照顧現場,照顧者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曲折,無法喘息的壓迫,願意為照顧者遞上一句問候、一杯水或是送上一個擁抱的人,都是品格高尚的贵人,身為家人主要照顧者的自己,真的非常感恩一位大姐的幫助,時常給予我心靈的撫慰,否則面對病人的情緒勒索,像個無法休息的捕手,長時間的疲憊,身心的撕裂應該更為嚴峻,那年的自己也才三十出頭,同學們還在遊戲人間,而自己卻已提前嚐到幼兒嗷嗷待哺,婆婆中風卧床的人間難題。

也許走過最嚴峻的考驗,我深深體會照顧者的辛苦及無助,一個鼓勵真的猶如甘霖,因為不知道盡頭,那路途的遙遠令人心生畏懼,我這些年學會的事,就是看淡,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控制,我們只能把自己情緒抽離,試著聆聽、感受,用悲憫之心,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練出臂力,練出耐力,也練出慈悲力。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si薰金融業的我 斜槓人生 面對未來,換一種心情 面對工作,换一種思維 面對自己,誠實以對 面對別人,輕鬆以對 新的年度,新的目標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