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Facebook,放棄Centralise吧

iDler
·
·
IPFS
·
Source: http://itpromag.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facebook.jpg
本文於Medium一同發佈,惟內容有所調整。

今天在Facebook上屍橫遍野,一朝早起來就收到通知:

Against Community Standards?

然後就發現原來很多的朋友都有相同情況,而剛好「巧合」地所有被下架的貼文都聞說是討論武漢肺炎的疫情。


但我想說,我被下架的兩篇,與疫情資訊完.全.無.關

兩篇貼文都是關於We The Hongkongers宣傳在美港人的美國普查填上「Hongkonger」運動,文中連肺炎二字都從未提及。

https://www.facebook.com/wethehongkongers/

We The Hongkongers

在2014年,「Hongkonger」和「Hong Kongese」獲牛津大學出版社列入《牛津英文字典》中,兩詞皆指於香港出生或居住的人。早在1870年,加州《獨立日報》已經使用「Hongkonger」 來形容當時被英國殖民管治的香港居民。香港人在英殖洗禮下形成獨特的文化和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顧此即使在1997年香港的主權被移交到中國後,她於國際社會中舉足輕重的角色仍然無法被取代。
在香港近年的社會運動中,在地及海外香港人互相合作照應的重要性顯露無遺。美國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幾經多方合作及推動,終於在上年年底通過列入法例中,展現了民主國度對「香港人」和香港人追求基本人權的支持。
為了更進一步在美國社會鞏固「香港人」的身份和宣揚香港獨特的文化,我們致力於:
  • 確立並傳承香港人族群的社會地位及身份認同的價值;
  • 保存及推廣香港獨有的文化和歷史;
  • 連繫及凝聚所有年齡層的居美港人,從而建立更有歸屬感的共同社會;
  • 支持所有擁護香港人本土價值及利益的行動;
  • 爭取國際社會對香港人應有基本人權的支持。

有人說這應該又是Facebook的AI出問題,而把大量貼文下架。我相信這未必是真實的原因,但定會是Facebook之後的解釋。


放棄Centralise

Screening、Filtering、審查、過濾、下架,一直以來都是內容平台服務提供者(Content Service Provider)可以做的種種措施。

對抗不實消息,假新聞,這些方法的確有其作用;但這些方式更可以用作內容的審查。

以前平台只會下架假消息、假新聞;然後它開始把傳聞、未經證實消息下架;再之後它把令人不安的信息下架,到最後它可以把自己不喜歡的信息全部都下架。

平台提供者(Content Service Provider),從來都可以唯所欲為,而我們作為內容著作者(Content Provider/Author),卻無能為力。

今次是Facebook,上次是YouTube,我們都無能為力,因為對於影響力極大的平台,我們沒有一個有效制衡的方法。


擁抱Decentralise

作為用家或是著作者,其實我們又並非全無辦法。既然是平台提供者令人不滿,那我們要做的當然就是轉換平台。

但如果我們由一個有審查的平台轉去另一個有審查的平台,那一切都有機會重蹈覆轍,「問題係個制度」。

於是,我認為如果要轉平台,應該是「無大台」,沒有一個組織或機構中的員工可以決定那些內容可以發佈與否,應該要「去中心化」(Decentralise),這亦是Blockchain的中心思想。

所以我會介紹一下以Blockchain技術去制作(Create?)的平台:

Steemit

其實老實說我找不到Blockchain版的Facebook,一時間都沒有一個相似或相同的代替品。但Steemit會是一個相似的產品,雖然它比較似Blockchain版的Reddit多於Facebook…用家可以為每個內容作打賞,Upvote or Downvote,鼓勵更多高質素的創作。

DTube

Blockchain版的YouTube,連名都有些許相似。在以往Blockchain難以處理影片這類需要較大Bandwidth的內容,但看來技術的進步令一切都變得可行。同樣,用家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內容打賞,而非由DTube去分紅。

Matters

Blockchain版本的Medium,誰說Medium的付費牆不會作審查?分紅黑箱作業,文章不打星就沒人看(就好像這篇…)都是Medium存在以久的問題。所以這篇文之後也會在Matters上載。以IPFS技術作為公共空間,LikeCoin為打賞工具,這就是Matters。(Yeah,在Matters推介Matters)


以上的平台其實在用家角度並沒有太大分別,但對於創作的生態(簡單來說就是分紅機制)卻大有影響。

內容著作者需要為生計而去遷就平台的守則?政治言語也要符合平台的立場?我們因為舊有媒體的腐朽,才轉至網上新平台去找尋我們的空間,但原來自以為的個人空間,一直都掌握在平台服務提供者的手中。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