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的幾點想法
華為事件震驚世界。我貼出一篇在雅虎發表的較總體性的文章。作爲一個討論的引子。
文章提到五個方面。由於字數限制,討論都不太深入。而且,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亦無法提到。包括香港的反應,美國政治的影響等等。
----------------------------------
12月1日,中國科技龍頭華爲公司的副董事長孟晚舟在路過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的請求拘捕。事件在12月5日一公開,就立即引發軒然大波。雖然經過幾天聆訊,孟被准許以甚爲苛刻的條件保釋(包括一千萬加幣擔保,自付費用雇傭保安公司監視自己等),事件還只是剛剛開始。
孟晚舟事件之所以引起巨大震盪,是因爲它涉及多個不同層面的重大爭議。
首先,在法律原理層次上,現在假設美國掌握的證據都屬實,即星通公司(skycom)真的是華爲的白手套,真的向伊朗轉售美國禁運的高科技產品,而孟晚舟又真的提供假材料,誤導香港銀行(疑似匯豐)華爲和星通沒有關係,讓銀行繼續給華爲提供金融服務,那麽孟晚舟很可能涉嫌「欺詐罪」。但即便如此,美國是否有權逮捕孟晚舟,這還相當欠缺理據。
從國際法的管轄權看,孟晚舟是香港公民,「欺詐」事發地點在香港,對象是香港銀行,在香港的法律中,這種行爲同樣是重罪。美國要求管轄孟晚舟的理據非常薄弱。中國責備美國「長臂管轄」,並非沒有道理。
國際法中的管轄權向來是爭議極大的,在牽涉多方的案件中,管轄權的各個原則互相衝突,各方通常都為誰能管轄而展開激烈的角力。即便是一件沒有政治敏感性的案件,其管轄權爭議本身也已經帶有很强的敏感度。因爲它牽涉到國家的主權問題,而且一旦開了先例,以後的底線就更難以守住了。在這個意義上,引起中國的暴怒,其實不難理解。
其次,在法律實踐層次上,以往有公司涉及違反制裁令的情況,美國一般只會針對公司。而極少針對個人。比如與這件案相有關的匯豐銀行。美國認爲匯豐捲入為非法技術輸出提供金融服務,罰款匯豐的美國分行19億美元。它沒有進一步追究滙豐高管的刑事責任。在中興向伊朗提供違禁高科技產品一案中,美國要求有關董事辭職,解雇相關技術人員,同樣也沒有刑事追究涉事的人。
在法律上,有沒有條款可以用於追究個人責任呢?仔細查找的話一定有,但沒有這樣做。一來是可能取證有一定難度,二來是管轄權問題,三來在長期實踐中,也形成了這種只追究公司,不追究個人刑事責任的慣例。
對中國不難理解,此例一開,美國有全世界都抓中國企業高層的危險。但對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包括美國)的高層也有人心惶惶的現象。一來擔心中國報復,二來也擔心美國以此為先例向他們下手。在事件發生後,很多西方輿論譴責美國司法部的做法,其擔憂並非毫無道理。有人甚至擔憂,如果危機不儘快解決,會嚴重影響國際旅行和國際做生意。
再次,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候,事件發生在華爲身上極爲敏感。華爲是中國龍頭科技企業,電訊設備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手機市場占有率世界前三。而且,它又是在研發上投入最多大企業,擁有龐大的專利,在中國公司中數一數二。華爲還在5G網絡的發展中,處於領頭羊位置。在5G的底層標準中,國際移動網絡聯盟採用了華爲提出極化碼為短碼標準(長碼標準則為美國高通方案),中國提出的標準成爲國際標準,這是第一次。因此,經過中國政府及媒體的宣傳,華爲在中國人心目中口碑極佳,已經成爲民族的驕傲(中國的聯想公司和中興公司常常被中國網民用來與華爲對比,認爲這兩者只顧引入技術,不顧研發,於是對不起國家的投入)。
同時,華爲也是在國際上被針對最多的中國科技公司。美國政府認爲華爲背景可疑,擔心影響國家安全,基本上已經在美國封殺了華爲,還在國際積極推動盟友一道封殺。現在澳洲、新西蘭、英國、日本等紛紛表示將會封殺。這一早被中國視爲美國在科技戰上要打壓中國了。
這在一向受國恥教育影響的中國人看來,無疑是華爲「被西方列强欺負」,「打壓中國科技崛起」。於是可以理解,當華爲高管而且又是掌門人任正非之女被拘捕,中國不少人認爲這是打不過老子,就 「綁架」他的女兒的「卑劣行爲」。這非常符合風靡中國的武俠世界的邏輯。時間上又凑巧在同一天,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同時又是中國區塊鏈貨幣圈子的風雲人物)張守晟離奇跳樓死亡。張的量子研究又被傳説對華爲的科技大有裨益。於是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中國民衆反應特別大,就不出奇了。
其實,即使在西方輿論,這個事件也被廣泛認爲是針對中國科技的行爲。中國輿論反應可能激烈了一些,但平心而論,並非十分過分。
再次,事件發生在中美貿易戰的所謂「停戰」的關頭,尤其是拘捕行動在川習會決定停戰的同一天,異常敏感。
對中國來説,習近平在談判中讓步甚大。一開始,雙方各自發出聲明,中國聲明含糊其辭。但不久,美國聲明傳到中國:原來美國只是暫緩加關稅,規定中國在90天内必須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關稅繼續加上去,而中國既答應大量購買美國產品,也答應立即購買美國農產品,而且還同意就「結構性的問題」進行談判。這已經令很多中國人非常不爽。此後兩三天,美國還進一步抛出連在美方聲明中也沒有列出的中方承諾,特別是中國答應購買的美國商品高達1.2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是中國外匯儲備約三分一。中國爲了平息國内質疑,已經開始輿論「洗地」。
這時還發生孟晚舟事件,更給中國政府帶來巨大壓力。一開始,雙方談判時是否對此事知情還不得而知。但隨後有消息流出,習近平事先已得悉此事,但爲免節外生枝,於是提都沒提。這更進一步刺激民意。
在中國人看來,美國這手是刻意爲之,利用「綁架人質」進一步對中國施壓。在川普表示,爲了美國的利益,可以考慮撤銷對孟的控罪之後,更令很多人相信坐實了美國正以「綁架作爲談判手段」。這進一步增大了貿易談判的難度。
最後,在以上因素綜合下,中國政府不得不在「軟弱」之後表現出(過於)强硬的姿態。中國接連抓了兩個加拿大人,誰都不會認爲這是一個巧合。這在中國贏得一片歡呼,卻嚴重加深了國際對中國的反感,給人以朝鮮式的「人質外交」的印象。美加都考慮發出到中國旅行的警告。事件進一步複雜化。政治、法律、外交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愈來愈成爲一個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