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境外生權益小組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小誌】3.5 抵抗的經驗:健保納保「本外平權」運動

境外生權益小組
·
·
本文為境外生權益小組的小誌第三輯「同樣是學生,待遇大不同:境外生制度差異回顧」之五。第三輯策畫語及本輯其他篇目,請見關聯作品。由第三輯策畫語頁面,可以進入小誌《我身本無鄉:境外生權益小組抗爭誌》的各個專輯。(持續更新中...)

這篇文章是2017年由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所撰寫的文章,記錄了我們推動境外生平等健保納保過程的論述與經驗。當時,總統蔡英文宣佈基於「人權」要將陸生納入全民健保(此前陸生因停留身分而無法加入健保,但其他境外生皆可加入)。這是境外生權益小組所支持的,但問題是,政府在納入陸生的同時宣稱要為了「公平」調漲全體境外生保費,上漲幅度高達每月五百元。我們認為,這種做法造成本地學生與境外生在健保費上的脫鉤,嚴重違背了健保作為社會保險「量能負擔」的原則,政府所謂的公平只是排外的粉飾。我們反對,我們抗爭,我們第一次站上街頭!


提到境外生,台灣社會不免會抓著頭問,這個詞到底指涉哪些群體。也許,社會大眾腦袋裡浮現的就是一群金發碧眼或是長得烏漆麻黑的外籍生,印象中,他們要不來自先進社會,到台灣遊學享受人生,又或是來自未開發社會,那裡被戰亂所波及、無水無電、迫切需要人道團體前去救援。

即便不是上述兩類,必然也是因為政治因素而「逃難」到台灣的華僑,就如每當我介紹自己來自馬來西亞時,台灣朋友總會問:「你們那裡是不是排華?」、「你怎麼會講國語?」和台灣大學城鄉所研究生蔡博藝感受到熱情洋溢的台灣不一樣,我在尚未來到台灣之前,只能從學長姐或是師長間口耳相傳,以及電視上喧鬧的影像認識台灣。我以為,我們同樣看5566成長,同樣喊著「56不能亡」,享受著同樣的流行文化,我們就都一樣了。

結果顯然不是的。每當我一開口交談,身邊的人開始辨識「敵我」,辨識「你從哪裡來」。當我們說出一個個國家機器強加在我們身上的身分時──可能是:僑生、外籍生、港澳生,又或是陸生[1]──又常常被認為「佔用社會資源」而遭到白眼。

我們帶來的是答案而非問題

同樣身為「外來者」的移工和外籍配偶也都面臨類似的處境,我們被認為是國家和人民潛在的威脅,無論是搶奪工作機會及社會福利,又或是被認為文化差異的行為怪異,帶來社會不安,我們都被認為是帶來問題的人。

以本次推動「陸生比照現行港澳僑外生保費加入全民健保」[2]為例子,從境外生權益小組做出的國際比較圖來看,[3]一般來說,無論任何國籍的居住者一般都會獲得身處的社會中一部分的公民權利(partial citizenship),例如保障健康的公共醫療保障制度就是例子。無論是實行公共醫療制度(公醫制),還是實行社會保險制度都按照這個原則比照辦理,加入者的權利也不會視國籍差別而差別待遇,並且費用也按照「量能負擔」作為實施原則。 以台灣現況來說,健保以「居住」作為納保的考量,境外人士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9條,居留滿183天,又或是以受僱者的形式加入健保。就業者以受僱者身分於受僱單位投保,自付額度按照薪資級距累加,現最低級距為21,009元,自付金額294元。無業者則以第六類第二目的地區人口身分於區公所投保,自付額度749元。由此可見,就連台灣也是按照這套原則行事,為何碰上陸生來台就無法比照辦理呢?

這正正是台灣的弔詭之處!陸生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法》規定其為「停留」而非「居留」,永遠恍如「空中飛人」一樣生活在台灣,他們即使待在台灣境內滿183天,也無法符合加入全民健保的資格。而這套規則的始作俑者,正是國、民兩黨在通過陸生來台的法案時,不願意配套地給予與其他境外生同樣的對待。此次,總統蔡英文拍板的修法,雖然讓陸生納保帶來了曙光,卻不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法》的不合理之處,並且以「全額自付」[4]的形式強迫全體境外生加入全民健保。

種種法條上的不友善,加上上述的社會偏見,都促使廣大的境外生集結起來進行抗爭,不分本外,形成一場跨國跨境的社會運動。我們從小組出發,起名為「境外生權益小組」(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簡稱TISM)[5],就是希望不管是大陸學生、台灣學生,又或是其他來自各地,在台灣使用不同身分別,適用不同法規的群體,都積極組織起來,為了自身的社會權而奮戰。[6]

我們質疑國家對於人權論述的濫用,當權者所謂的「人」,只是一張張手握選票的選民。當權者可以為了討好選民,犧牲掉對其政權沒有影響力的「人」,忽略其在這個社會中實際存在著,也同時被政策法令影響著。移工是如此,外籍配偶是如此,境外生更是如此。作為一個非公民,我們企圖挑戰國家劃下的界限(boundary),也企圖揭穿政客的假面,我們希望帶來的是豐富的思辨,一點一滴瓦解台灣社會將「外來者」問題化的偏見。


偷安還是抗爭選一個

當然,這場運動的形成並非一帆風順,我們必須面對的是陸生群體主流的「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7]這類的說法,也得面對港澳僑外生認為,陸生才是將其他境外生拖下水,導致制度改惡的偏見。境外生的主流想法都認為,全民健保對外來者不友善,境外生只要拒絕不要被「強制納保」即可。[8]人在異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選擇到外地唸書,無論好壞,能避開就避開,無法避開就只能接受。台灣社會主流也認為境外生「不爽不要來」,既然喜歡台灣,到台灣唸書就得全盤接受,不喜歡大可以離開,「太平洋沒加蓋」,從而質疑境外生上街抗爭的合理性。 這些種種不利的因素,對於組織內部都是一次次思辨上的考驗。而且,參與抗爭的境外生都是冒著觸犯「來台目的不符」的罪名上街,[9]隨時都有被遣返的風險。我們的第一次上街,也被台灣媒體描繪成「破天荒」,[10]更有網絡紅人煽動民粹,以各種方式攻擊及嘲笑境外生。[11]這些挫折都讓境外生,尤其是長期遭到社會汙名化的陸生對於上街請願感到卻步。

但境外生權益小組很清楚,種種的害怕與阻擾,最終得益的將會是當權者。蔡英文政府的目標,就是將國族作為劃定的單位,提高非本國者加入全民健保的門檻,推動全民健保制度日趨商品化。只要境外生不加入,或是自願加入不公平的全民健保制度,都是在服膺於這個目標。最糟糕的是,其後果恐怕也在將來連動其他非本國者的條款比照改惡。[12]

2017年5月2日,境外生權益小組於立法院前抗議健保費用本外脫 鉤。本文作者黃康偉(中)

團結才是力量 Bersatu adalah kekuatan

是故,境外生權益小組認為,只有釐清當權者才是分化及壓制我們的主要敵人,團結及拉攏更多團體及群眾的支持,才有可能在戰鬥上處於優勢。未來還有廢除歧視陸生的「三限六不」、平等的工作權益、學費及其他公共政策需要推動,社會對於「移人」的偏見也需要扭轉。

但這些問題和當前台灣的運動密不可分,境外生面臨的高學費問題,廣大的私立大學學生也在默默承受同樣的學費壓力;台灣公民團體如何面對自身法條上忽視人權的做法,多少移工在僱主的威迫下走上「逃逸外勞」的道路;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台灣主流社會天真地以為國家利益等同於個人利益,乃至階級利益的問題呢?

我認為,境外生權益運動不再是一條狹隘的單線(line)作業,它更像是一個集線器(hub)[13],衝破的是議題,衝破的是國界,衝破的是枷鎖,團結就是我們的力量,英特耐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Internasionale pasti jaya di dunia)。


註釋

[1] 境外生即港澳生、僑生、外籍生及陸生的統稱。

[2] 全稱為「反對調漲全體境外生保費,訴求陸生比照現行港澳僑外生保費加入全民健保!」,詳情見連聯署聲明稿,https://sites.google.com/view/tism20170111nhiforall/home

[3] 詳見〈境外生納保排擠資源?黃康偉:台灣年賺一億〉,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63832

[4] 已經在全民健保制度內的境外生不受影響,短期來看,影響的是陸生群體,但長期來看,港澳僑外生群體被波及最大,尤其是像我這樣來自東南亞的學生群體。

[5] 境外生權益小組的臉書粉絲專頁,見https://www.facebook.com/tismovement

[6] 相關討論如〈社會權問題延伸下的大學生住宿問題〉,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2660

[7] 張逸帆〈陸生: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見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129/605100.htm

[8] 技術上,二代健保上路後,境外生需要居留滿183天,之中只可以離境一次,一次不可以超過三十天,這比起一代健保的連續居留滿四個月的門檻還要高。境外生只要設法無法滿足居留滿183天的條件,就可以不必強制加入全民健保。

[9]〈外籍生參與學運是否會被遣送出境之法律意見〉,見https://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asp?id=4125

[10] 〈健保全額自付 陸生破天荒上街抗議〉,見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29000785-260302

[11] 〈中生上街抗議健保 被嘲:ROC不存在耶〉,見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429/1108203/

[12] 〈僑外生反保費跟漲 衛福部:非本國民應有區隔〉,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602/1131176/

[13] 靈感來自吉隆坡文運書店張永新,特此向前輩致敬,詳見〈吉隆坡文運書店張永新訪談(三):我是群島人〉,http://multitude.asia/archives/823


撰文 馬來西亞藉境外生、世新社發發展研究所研究生、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 黃康偉

本文為境外生權益小組的小誌第三輯「同樣是學生,待遇大不同:境外生制度差異回顧」之五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