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到選人才的心路歷程

懶散茶包
·
·
IPFS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4019730/

回顧自己過去的履歷,從大學會計系畢業到從事相關專業的經歷大概不到1年。思考人生意義的期間還一頭栽進哲學研究所,後來挺幸運的能在學術界從事倫理學研究發揮所長,不知不覺也即將做到第三年,甚至從找工作的那一方轉變為找人才的那一方。因此,這篇主要是談這方面的心境變化。

一、不要給自己貼標籤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990091/

大學選擇會計系時的想法很單純,會計是企業的語言,審計如同擔任法人的醫師,相關的知識也有利於財務管理與投資。不過,學習到後來除了作為個人財務管理與投資的工具,其他像是審計準則或稅務法規的內容其實興趣不大(註:想從事這一行後兩者很重要),但是由於學習過程算順遂就一路讀到畢業。

當時身邊的同學幾乎都會在大學三年級的下學期,參與四大會計事務所的校園徵才,我也人云亦云參與其中。印象還挺深刻,KPMG在書審就被刷掉、Deloitte和Ernst & Young在面試被刷掉,至於PwC則是錄取。老實說,這四家門檻最高的或許是PwC,書審後還需要兩階段的面試,直到現在仍然不知道當初為何會被錄取。我能猜到的理由,大概是因為作為應屆畢業生有投資上市櫃股票的經驗以及對會計事務所這一行具有一種理想的願景。總之,錄取後心態上也有轉變,確實地想將大學所學知識當成是專業而非僅是讀個興趣

不過,真的入這一行才意識到會計系所學的一切,面對實務還是有挺大落差,像是理論和準則與實踐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份工作其實挺強調人與人的連結(註:別想歪)。總之,做的不是很開心就主動離職,也覺得自己大概不太適合這一行。(我還記得走前還被調侃適合去做工程師)儘管如此,當時心裡想的其實很單純,不過是捨棄四年來的努力一切歸零,沒必要給自己貼標籤非得繼續做會計相關行業不可。至於後來裸辭的峰迴路轉或異想天開這邊就不多談。離開事務所的一年有過不少短期工作經歷,見證許多行業的人生百態。PwC做為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回頭看確實是能做為比較工作場所好壞的基準線,像是大公司至少不會違背勞基法、有一定的制度、福利也不算差。

二、冒險與停損僅一念之間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756624/

誓言離開會計領域後,曾經考慮往心理系的方向走。不過,後來發現自己在意的問題(形上學層面)跟哲學比較有關,同時也很清楚探討這些問題很大程度是無法當飯吃,除非轉走入學術界。當時身邊的親朋好友普遍不看好我所做的決定,像是說哲學讀出來能做什麼、我覺得你應該再多做點考慮、你只是想逃避現實耍廢吧、你已經快25不年輕了。因此,為了不讓任何人說閒話的重返校園當全職學生,從學費到生活費一切都不靠任何人支援。收入來源包含校內工讀、擔任TA和RA、文章投稿、網拍、劇本翻譯到接觸LikeCoin。(可參閱《LikeCoin當飯吃》:SOHO生活的可行性)老實說,研究所期間的生活過得比大學期間還來得充實。

若問我待在哲研所有什麼具體直接相關的收穫,或許哲學作為學問之母,就思考工具的層面而言,無論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分析能力或溝通技巧,某種程度會潛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生活中的實踐面,像是如何抓住文獻的重點、理解生活中不同立場者的核心價值,質疑自己沒有把握的資訊,為倫理道德或準則規範提出可論證的判準,諸如此類。個人認為,在台灣國高中教育缺乏哲學訓練的環境下,適當接觸哲學相關書籍(建議有人帶著討論,避免走火入魔)、旁聽哲學系相關課程或者研究所選擇哲學領域,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選擇讀哲學研究所還是得面對修業年限這個現實,哲學在眾多領域中有易進難出的稱號,基本上只有極少數人能夠2年畢業,大部分都要花3到4年,甚至有些人休學兩次還無法畢業。因此,在求學過程也看到許多抱著洗學位拚加薪的在職人士後來都放棄。總之,原本我預計3年內畢業,但因為一些與學業無關的因素讀滿4年才畢業。

然而正是這個跟學業無關的因素拖到第4年,反而讓我有機會在畢業後從事跟自己興趣與專業有關的工作,因為這個單位剛好在這一年需要具有倫理學研究的哲學背景人才,這或許是運氣也或許是冥冥之中注定。如果當初沒讀滿4年選擇停損就不會有這個機會,冒險多讀這一年也不見得能找到倫理學相關的出路(大部分有出路的都是研究歐陸哲學或中國哲學),但是也偏偏是多讀的這一年讓我有機會發揮所長。

三、當成為給機會的那個人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2692435/

過去在進哲學研究所前的職場經歷,曾經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法適應社會或職場文化。但是在學術界工作的日子不知不覺也邁入第三年,甚至覺得每天都過得很快。或許,不是人應該適應社會,而是社會應該創造出任何人都能適應的不同環境,亦即不存在沒有用的人,只是還沒找到適合他的環境

在翻閱履歷的過程中,有的人是應屆畢業(或還在學)、有的人受到疫情影響被迫找新工作、有的人工作經歷豐富且穩定卻想轉換跑道、有的人中年失業。當職缺只有一個位置時,要如何從眾多履歷中挑選對象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沒被選上的不代表不適合,選上的也不代表是真的滿分。提供選人建議時,必須撇開自己的主觀評價,提供各種人才選用的利弊分析。像是擁有即戰力且履歷豐富的人,對方真的能接受所開出的薪資報酬嗎?沒差幾年就要退休的人,是否會認真看待這份工作?非相關科系畢業與工作資歷真的就不適合嗎?以照顧小孩優先的人是否會頻繁性的要求早退?擁有家庭的人是否可以配合無法預期的加班?如果聘用應屆畢業生大概需要花多久時間交接?

給機會的人與尋找機會的人,皆需面對許多的選擇

總結來說,人生的路不一定順遂,許多當下決定並非注定未來的方向。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往人少的地方走,不見得就沒有驚喜,哪怕是靠平常培養的興趣也是可能另闢道路。回頭看人生就是不斷的做選擇,偶而逃避,偶而面對,偶而挑戰未知,如同許許多多的RPG遊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懶散茶包讀後感|社評|食記|動漫心得|心情雜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週午餐系列#14

一週午餐系列#13

一週午餐系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