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人設:樊遲司馬牛
樊遲。愣。XD
殷有三仁,不知道是誰也沒關係。
但樊遲三問仁,我非常喜歡。越來越喜歡。
樊遲也沒有那麼笨。
他不是十哲,但好歹也是七十二弟子。
樊遲反應也不遲,他射御之術大概很好: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顏淵》
孔子的晚年司御。但小說裡他有他的任務,
所以我沒派他跟子貢去楚營,派了司馬牛。
身為孔子御的身份,孔子的言教身教,
樊遲應該體會不少。
他大概也不會亂講什麼不該說的、
也懂得守時、知道哪邊路邊停車。
跟守門、站崗、養馬的,應該也有共同語言。
樊遲就是沒那麼愛生氣的子路?
他大概是個武人。
是愛問仁的武人,是武仁吧。
樊遲跟子夏的互動CP,我的確是腦補過頭了,
論語紀錄其實也就那麼一樁,(以下開始腦補)
但我覺得樊遲對子夏來說很可貴。
因為他懂方言、
知道哪邊可以喝酒、
鄉黨的娛樂、下里巴人⋯⋯
子夏在詩經裡讀不到。
但子夏想親近、想了解。
子夏是姒姓,落魄貴族,所以子張求的,
是他祖上早就有的、早丟了。
子夏想走下去,真正的走入民間,
但他又太文了,不會喝酒講笑話。
所以子夏一定很喜歡樊遲。
子夏一定ㄒ(腦補結束不然要走偏了)
咳咳,總之樊遲的問題比較不一樣。
孔子的學生沒有問仁問三次的:
樊遲問知。子曰: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
「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問知。
子曰:「知人。」樊遲未達⋯⋯——《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子路》
三次要排列誰先誰後發生,
都比樊遲的問題有趣一點?
樊遲的確很無聊。
我猜樊遲的出身是很平民的,
第一次,先求知,後問仁。
秒答敬鬼神而遠之。
或許他身上有民俗信仰的痕跡,但他求知。
孔子很人文,
將樊遲從怪力亂神拉出來,才能開始求知。
第二次,先問仁,很好很好有進步,
再問知,答案湊合「愛知」,
豈不是 Philosophy 嗎?
進步極為顯著啊。
這些問題其他學生大概不會有吧?
樊遲未達是未達,哲學又有誰能達了?
不貳過的顏回不可再得,
而樊遲,還是有很多。
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
今天還是很好用。
⋯⋯樊遲未達。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
「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
我關注的點很奇怪:
「鄉也」怎麼聽都是方言口語痕跡吧?
當然鄉是剛才的意思⋯⋯聲韻學我也不懂。
但這整段,樊遲的構句思維好大白話啊XD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
子張曰:「子夏云何?」
對曰:「子夏曰:——《子張》
回到上篇一引再引的問交,子夏門人這話⋯⋯
個性就不同,對吧?
樊遲生動多了、有禮貌多了。
我很在意一個人怎麼問問題、
怎麼透過問問題表現個性。
很少人會用問題埋謊言。
甚至很少人會想這樣做。
善於說謊的人:編織畫面、援引權威、誤植數據、
⋯⋯這是肯定。
以為自己不說謊的人:非難不利的、不想見到的、
⋯⋯這是否定。
例如甲聽乙陳述某罕見事,事中有關甲。
回曰:「真的假的?」
跟:「你怎麼知道的?」
跟:「沒聽說過。我怎麼不知道?」
只能說這裡可以埋問句式的謊言。
問句絕非中性、也非未定性。
回到樊遲。
我會認定他魯直,是因為陳述問句的時間軸,
只是線性、沒有搬弄。
怎麼拆解問題?先問細節或先問大題目?
都代表對問題理解的程度,
還有對提到的人之禮貌。樊遲的問法,
怎麼看也不覺得這有對孔子不莊重。
子曰當然可能是不對的,
但樊遲的問句是:
「將這一切還原給子夏,讓他做判斷。」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是問知?或問為政?意思怎麼會一樣?
先說,我也不懷疑樊遲有領導能力,
統帥車御隊、警衛隊、修築工事、後勤物流。
我也想像樊遲是地方上祭祀公會會長什麼的。
我對樊遲的想像很多,
雖然陳蔡之間裡面我只讓他當認知基準。
再說樊遲整個行為:直接去找子夏問。
我看作這是,主動去問一個可靠的人。
不是翻書、不是苦思、也沒放著不管。
書生氣,樊遲身上完全沒有。
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的困境,
樊遲完全沒有。本來就不是只能選一個。
不恥下問的下怎麼認定,
樊遲完全沒有。
或許樊遲覺得下就是子夏
咳咳,正題正題。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子路》
最有名的應該是這個。
我只看到樊遲很直。魯直。
不是愚直也不是愚魯。
或許樊遲的教育來的比較遲,
行為模式、學的東西,都有鄉黨的味道。
但他不愚。
也不覺得問問題有什麼可恥難出口的。
一般聽完吾不如老農的口氣,
就不會問為圃了吧⋯⋯
(BTW,我是有想過這個名橋段放進陳蔡之間,缺糧的時候。)
(或許能解釋孔子為什麼這麼生氣)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
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這個鄉黨童子,會不會就是樊遲呢?
我總覺得好像啊?
再說司馬牛,
司馬牛是唯一敢以孔子答案秒反問孔子的。
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
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
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
說真的,什麼回答不能這樣反問?
要這樣反問,問誰問什麼,有什麼差?
司馬牛,多言而躁,
所以我沒給他機會講到話XD
司馬牛很憂愁。
司馬牛跟子夏,或許是同病相憐。
但司馬牛有一個想殺孔子的哥哥。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
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
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世家》
目的是什麼,詳細要看好多其他書啊⋯⋯
簡單說就是司馬牛羞與其兄為伍,
為此放棄自己的封地。
司馬牛 = 宇智波佐助
司馬桓魋 = 宇智波鼬
孔子 = 旗木卡卡西
這樣看比較簡單。
司馬牛也可愛多了。
司馬牛談到自己的兄弟: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我要成為你的羈絆。」
司馬牛有一個討厭的兄弟,想當他不存在。
自問為什麼為什麼要出生混亂的時代、
不上不下的宗族、
不上不下的順位?
子夏自己的生涯目標是教育,
也不是很想回去那個權力漩渦。
雖然我寫這些人設不喜歡超出論語範圍,
但談到司馬牛,若不討論出身,
他的論語個性實在太糟糕了XD
子夏也是上古八大姓其一,姒姓貴族後代。
子夏跟司馬牛,有一部份心境很像吧?
說起來,
貴族一定有人會漸漸被邊緣化、
隨著一代一代傳下去。
封邑變小、
粟米變少、
離開權力核心、
為爭靠前的順位,兄弟相鬥。
一般人都會像漢惠帝那樣守護著趙王如意,
甚至後續反應也一樣。
但身為帝王,最後評價就是柔、弱、懦。
雖然惠帝死時也才二十二歲。
最靠近王位發生的事情,
往下看其實也都差不多,規模而已。
如果直接問一題最大的:
孔子學生出身不盡相同,
求學的目的也不盡相同。
如果有人覺得,周禮就那麼棒嗎?
那麼,予何至於斯?
周禮恢復完了,迴圈還是一樣的啊⋯⋯
我覺得司馬牛的反問雖然不好,
懷的心倒是挺大的:
「真正的」共產制度,
「眞正的」資本論是怎麼講的,
「真正的」三民主義,
「眞正的」民主制度、共和制不是這意思,
「真正的」全民普選,
「眞正的」多黨政治其深意⋯⋯
「真正的」XX主義⋯⋯夠了沒有?
說真的,一樣是藍圖,
都要論死人寫的書⋯⋯
我幹嘛不選「真正的」周禮跟論語XD
或是,自己想自己寫自己實現?
到底什麼是仁?什麼是知?
當代的我,問題也沒樊遲更好,
還缺了他的行動力。
我的反問,跟司馬牛也差不多,
但我也懶得再反問。
*202108141350排版手機好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