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hi小猫你好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普通观众|亲爱的,柳如是

hi小猫你好
·
2023/9/13 香港大会堂 香港话剧团

一部我在看之前就知道一定很一般,但没想到会折磨我三个小时的戏。

在掌声结束的第一秒我就拎起包逃出了香港大会堂,我真的一秒钟都不能在这里多呆了。

在剧场看过的第一部潘惠森的戏是《两刃相交》,之后读了昆虫系列的剧本之一 《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因为太过喜欢这两部作品,所以我对换总监之后的的香港话剧团有了超出想象的期待。

谁能想到之后进了剧场我看到的是《小岛·余香》,《匙羹》,和《亲爱的,柳如是》,这样三部略低于及格线的作品。

前两部尚且还能一看。《亲爱的,柳如是》中场结束后,坐我前面的女生离开了,在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我看着她空荡荡的绿座位,反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她一定是一个对人生有品味,有追求,有要求的人,我向她致敬。


诈骗吧!柳如是才占作品的几分之几啊!

说回《亲爱的,柳如是》。

整台戏主要分为三条故事线,分别是柳如是本人,朝野满汉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处于中性空间的张岱和黄媛介。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一个叫做《亲爱的,柳如是》的剧,柳如是只占整个剧情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为这一部分里还有很多其他的人)。

诈骗吧!这是诈骗吧!这就是诈骗吧!

我满心以为这是一个女性题材的剧,结果到处都是男的啊!甚至最后的落点之一都还是“男人侍奉君主,就像是妾室侍奉男主人一样”。请问,我想请问,柳如是去哪了?有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想看的是柳如是啊!

当然我理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重要,因为柳如是的命运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她人物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由家国情怀塑造的。但是有没有可能把这条线做成一条暗线,然后给多一点时间到柳如是本人身上呢?毕竟柳如是的人物形象都没塑造明白呢,就像中学历史课本一样顺着时间线罗列人物和事件,看下来只觉得是在报菜名。没有重点,没有起伏,在我脑子里什么都留不下来。

甚至这种罗列人物和事件的方式不止出现在历史背景这条线上,在整部剧的尾声,中性空间的那条线也开始报菜名式地介绍重要人物的命运。我只能猜是,人物太多,到这里实在是收不回来了,但是又需要给一个交代,于是通过报菜名的方式一口气讲完了。

把历史罗列了一遍之后全无表达, 你要说这是一部讽刺历史上女性的主体性的缺失的剧我说不定会觉得有点意思,可惜了很显然不是。

总结:男人少说点吧,让柳如是多说一点行不!


柳如是的人物形象好扁平啊!

上面有提到关于柳如是的人物形象的问题,我觉得这是这部剧的核心问题之一。一部叫做《亲爱的,柳如是》的剧,应当至少塑造出一个合理且吸引人的柳如是的形象吧。

但是很遗憾,在这点上我觉得这部剧是没做好的。举两个例子。

第一,柳如是的家国大义显得很空泛。她的家国大义是从哪来的?一个人为什么爱自己的国家?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现代,那可能是因为路边随处可见的各种旗帜,学校固定的仪式,还有媒体传达的信息等等等等。但是对于柳如是而言,她的家国情怀从何而来?是发生过什么事?是谁影响了她?她的家国情怀有没有更多层次的发展过程?我们完全不知道,在这部剧里没有呈现。

在这部剧里,能看到的是柳如是一再地被这个体系打压:再是有才学的女子,也没有办法参加科考,再是有能力的女子,一只公文也能让她离开她最熟悉的环境。她为什么仍然爱着这个国家,我想或许需要更多的故事让观众信服。

第二,柳如是对自己名妓的身份非常地自洽,失去了很多人物弧光。在这部剧里柳如是提到“自己从未因为自己歌女的身份感到自卑”,我觉得很可惜,编剧和导演放弃了在她的这重身份上深挖。柳如是身为女子,本来就在社会上处于弱势,而“卖身‘则是为她绑上了双重的枷锁。

在处理这一点上,柳如是没有任何的挣扎和反复,为了凸显柳如是的自强的性格,直接让她在设定上克服了这个身份带给她的痛苦,而没有展现任何的过程。她在成长过程中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歌女比大家闺秀低人一等?她当时是什么感受?她是如何和自己歌女的身份和解的?没有说,通通没有。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可以写得很精彩的,可惜了,直接被放弃了。

题外话,这不是我第一次看《亲爱的》系列了,2022年底我去看了《亲爱的,胡雪岩》放映,体验很差,又臭又长。翻看我当时的笔记,我最大的批评是,作为一部以胡雪岩为中心的戏,胡雪岩这个人物都没有立起来。胡雪岩不断膨胀的野望,和反复破灭的希望都没能突显出来,因此看到最后也不觉得唏嘘。看完后不禁发问,胡雪岩他的核心的动机是什么?这个人物没立起来,别的人物就更别说了,胡雪岩妻子和阿香这两个女性角色更是完全的工具人,一点弧光都没有。


张爱玲为什么出现了啊!怎么想都觉得奇怪吧!

让人崩溃的地方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突然出现了啊?

柳如是和陈子龙在台中撑着伞,突然台前出现了一个张爱玲,夹着烟,是最出名的那张照片的造型。张爱玲边走边念出了被传播得都快磨破了的一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我当时的疑问是,难道张爱玲这句话是是写给柳如是和陈子龙的?我没道理没听说过吧。一到了中场,我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查证。这句话来自于张爱玲的散文《爱》,确实和柳如是没什么关系。那为什么要出现这句话?而且张爱玲就出现了这一次,之后也没再call back。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嗯??

就算是要用张爱玲的形象,可不可以选一些其他的张爱玲的作品?选这句台词让人觉得应该是没读过太多张爱玲的作品,也不了解张爱玲这个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把张爱玲拉出来。突然在历史剧里来了一个美文摘抄,我是觉得即没有让这部戏显得更现代,也没有让观众体会到那种神来之笔的感觉。

越想越奇怪,张爱玲的命运可以说是和柳如是也没什么可对应的。张爱玲非但不爱国,最近更是被尊称为润学鼻祖和跑路天后,她离开的理由是“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虽然张爱玲的台词没提到这一点,只是对柳如是和陈子龙的感情做评论。但无论如何张爱玲可以说是和饱受打击却不愿意离开的柳如是完全相反啊,很莫名其妙。


关于性别的瞬间

很喜欢一些柳如是挑战性别框架的瞬间,比如:男方家人认为柳如是卖身,图名分,图钱财,可是没想到柳如是不仅有财有貌还有钱,就算是和富家公子一起出游,都是花她的钱。

又比如,陈子龙两次科考不中,柳如是说,不如我女扮男装,代你去考?这句话很俏皮,有点对情人的调笑,又有对自己的自信,又还隐隐有一丝身为女子的苦涩。很喜欢,很不错。

上述是好的地方,但不得不说还有其他大量的让我听了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的台词桥段。尤其是和钱谦益相关的部分。

比如,钱谦益在中场结束之前突然地来了一句“白发苍苍抱得美人归”,一把把柳如是公主抱起来,满脸淫笑。我受不了了,好猥琐啊。高瀚文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但是这里真的看得人很不适。

还有想要表现钱谦益被柳如是的才华所打动那里,舞台一分为二,台右的柳如是每念出一句诗,台左的钱谦益就念出一段仿佛是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参考答案一般的赏析。这里能再处理一下吗?钱谦益的台词内容可以说是毫无美感,一点没让人感受到他的才气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和柳如是的惺惺相惜。以至于在钱谦益化用柳如是的诗句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欣赏,是抄袭。

真是不胜枚举,再比如最后钱谦益送柳如是的那一副对联“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柳如是说,这副对联里我最欣赏其中一个字。听到这里我双手合十,佛祖啊,菩萨啊,上帝啊,求求你们了,千万千万是”贤“字啊。结果她接着说,是”妻“字。我当即就要晕倒在香港大会堂。

就算是柳如是真的很渴望一个安定的生活,一个正妻的名分,能不能不要写这一段啊。更何况我不觉得柳如是真的是一个把所谓安稳,所谓平顺看得那么重要的人。

前期柳如是为什么没有办法安顿下来,是她要这个男人敬重她这个人,还要这个男人有才华有大义,她还要一个名分。她一定是要have it all,少一个都不行,最后她等来了钱谦益,这个男人看起来有才有义,欣赏她的才气,还为了她挑战当时的社会纲常,她以为自此以后她的生活可以安顿下来。可是钱谦益到后来不肯投河殉国,甚至还在清朝做官。她是怎么看待钱谦益的?她一生都在对这些男人失望,不仅是身边的男人,她怎么看待崇祯皇帝?怎么看待李自成?怎么看待陈子龙?

女人的视角在哪里?女人的声音在哪里?

长叹一声。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