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常見金融商品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股票、房地產及加密貨幣
★工具就像是看醫生時我們會吃的藥,藥本身非常重要,但除了藥本身的好壞之外,我們更需要留意自己的目標與狀況,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藥。
●股票概述
1.股票是什麼?
我們都常常聽到「股票」這兩個字,但對這兩個字卻總是有點熟悉又帶一點陌生。其實啊!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也可以說是一種彰顯出資額度的證明。換句話說,「股票」是表示了某一間公司或者事業,裡面有一部分是你的。也因此我們一但持有股票,其實就是分享了公司的成長以及交易市場帶來的獲利,同時也要承擔公司運作及經營上所帶來的風險。可以說是需要把自己看做是公司老闆的態度,來做出是否要買賣及持有股票的決定。
2.為什麼我們需要買股票?
除了因為股權分配的因素外,我們多半買股票都是希望投資獲利。而股票獲利的形式有2種:
(1)依公司的股利政策發放的股利:
這是一種公司對資本如何配置的考量,也是股東的福利,又分成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2種。
(2)股票上漲的價差獲利:
因為公司長期發展看好,而導致其他人也想要當這間公司的股東(雖說不一定大家都是這個心態,有可能是單純期待之後別人會用更高的金額跟自己買)。因此長期如果股價上升,當自己把股票賣掉時取得的價差,又稱作資本利得。
3.買賣股票我們需要關注什麼?
既然投資股票有點像是當老闆的心態,那我們就需要留意自己買入的想法、行為,以及目前外在事物對公司股票的影響是什麼,而因此希望達到行為跟目的一致。所以我們不能只受到股價或者消息的影響,而需要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與能力。例如財務規劃、財報分析、總體及個體經濟分析、財務行為學的理解……等。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考慮自己如何訂製策略,並且確實執行。
●房地產概述
1.房地產是什麼?
房地產是一種財產權的歸屬,譬如說土地、建物到底是屬於誰,或者是有如何使用的權利。也因為這樣產生出買入與賣出的交易型態,所以可以被當成一種商品在交易,除了自住外就產生了投資的可能性。
2.我們為什麼持有房地產?
我們為什麼會持有房地產,大多數是2種可能性:
(1)自住:自住的需求是一種剛性需求,符合人們需要有地方居住的生活型態。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評估的情況主要有下列2點:
A.房地產型態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如透天厝、大樓、房型、格局、裝潢、車位、學區、地理位置……等。
B.買房的負擔自己是否可以承擔,頭期款、貸款支出、稅負……等。這些都將會影響到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形態與品質。
(2)投資:投資房地產主要是希望獲得比支出成本更多的金額,主要有下列4種型態:
A.價差:
期待買入後之後可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其他人。
B.收租:
期待買入後希望穩定有被動收入,而出租給租客。
C.抵押:
這通常是金融業者會執行的業務範圍,例如A藉由設定抵押權抵押給B,B要求A按期支付本息攤還,並藉此收取利息。
D.證券化:
集資後將資金投資購買房地產,將資金部位劃分成單位,因房地產的收益獲利照單位比例分配,也可以賣出自己的單位部位,出資者類似像股東的概念。
3.房地產長期該關注的重點是?
房地產長久的發展與區域、產業的生產力密不可分,如果一個經濟不好的區域,要有高價的房地產在長期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本當地經濟支應不起。所以更該關注的是當地的經濟生產力及發展狀況,不是純粹受到價格短期上漲的影響。同時我們在考量自己是否有需要自住或者投資的必要,再對應整體以及個人的經濟狀況來評估。
●加密貨幣概述
1.加密貨幣是什麼?
加密貨幣本身在使用屬於合約,而不是實質的貨幣,但其實加密貨幣符合了貨幣的本質,能夠做到交易、紀錄、儲存、防偽……等功能。原本加密貨幣的目的是希望避免中央權力管控,而純粹由市場決定,發揮「看不見的手」功能的一種協議機制。由智能合約強制執行並且運用區塊鏈儲存及記錄,這是一種將特殊協議寫入代碼,並且強制執行的方式,因此不需要第三方監督。又因為如果要紀錄竄改的話,需要同時間駭入51%以上節點,達到多數決才能被認證為正確紀錄,因此記錄正確的可信度極高。
2.加密貨幣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加密貨幣的宗旨是達到「去中心化」,希望做到貨幣的控制不再流於集權政府手中,避免產生操縱經濟以及不公平的情況。但這個問題其實不容易解決,因為如果加密貨幣的持有者過度集中,也會產生中心化的現象。真正比較有效益的部分可能在於智能合約的強制執行,可以省下很多紀錄、防偽、人力的成本。
3.常見加密貨幣有哪些?
每一種貨幣都有希望解決的訴求或者是具有話題性,但我們要關注應該是長期發展下,這種貨幣可否解決某一種問題或者產生效益,不然買入很可能只是鏡花水月,連壁紙都沒有。
●使用這些工具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工具的選擇其實需要具備前提,這個前提是「我們為什麼要使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到底能幫我們解決什麼問題?」這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報酬率或者金錢,而是我們希望這個報酬與金錢背後的目的是什麼?也才能判斷我們跟目的的落差,以及使用工具的風險我們能不能承擔。先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才選擇工具,我們才能夠對症下藥。
延伸閱讀:
人的本能《歸因偏誤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估值不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找出好價格《安全邊際-價值與價格的落差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