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学习标兵】2021/11/16 巧背东北话单词:前缀与后缀
最近这半个多月以来我在陪男猫一块儿背单词。我们俩用的是一个叫欧路词典的 app, 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的添加同桌的功能,要每天两个人都背了单词才能打一卡,方便互相监督。男猫感叹说这是他从小到大坚持背单词最久的一次了。他一般在 iPad 上面用,开个分屏,左边是欧路词典,右边是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就是一个查词根的网站,这样用词根背单词可以方便以后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我非常赞同这个方法,所以就突然有了灵感用一个比较相近的方式来简要分析一下东北话。
✿
先来说三个经典的前缀。
第一个是「老」,是名词的前缀,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英语中的 the,法语中的 le/la/les. 比如家里最小的孩子叫「老旮瘩」,对某种东西一无所知的外行叫「老赶」,乌鸦叫「老娃子」,母鸡叫「老抱子」,麻雀叫「老家贼」,落在最后的人叫「老末儿」,老实巴交不爱讲话的人叫「老蔫儿」,主意正不听劝的人叫「老猪腰子」,对妇女的蔑称是「老娘们儿」,对农村人的蔑称是「老倒(dǎo)子」。
诸如此类,不难发现这个「老」字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思想感情既可以表示褒义又可以表示贬义。唯一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这个「老」字是以「老什么什么了」形式出现,比如「这姑娘长得老好看了」,那么它就不应该作为一个名词的前缀理解,它在这个结构里就是一个独立的字,起着程度副词的功用。「老什么什么了」应该拆分成三部分,程度副词「老」+起定语作用的「什么什么」+表示动词持续状态的「了」。回头可以单出一期专门分析这个结构,这里先略去不展开。
第二个前缀是「精细」的「精」,第三个是「稀碎」的「稀」,这俩都是形容词的前缀,一般后面只接一到两个字,然后共同构成一个叠加了程度信息的形容词,一般会表达一种比较排斥的感情色彩。比如「你都这么精瘦精瘦的了还减什么肥啊」,隐含义就是瘦得过分了,又比如「这饭煮得稀烂还怎么吃啊」,隐含义就是烂得过分了。
这么一分析就让我想到日语里一个有些共性的词,不过那是个后缀,叫「過ぎ」(sugi),一般是跟在动词的后面,比如「食べる」是吃,「食べ過ぎ」就是「吃太饱了」,「飲む」是喝,「飲み過ぎ」就是「喝过头了」,跟东北话的「精」和「稀」一样,都表达了一些偏贬义的色彩。
✿
说完了前缀,再来说几组后缀。东北话中的词语后缀是特别丰富和生动的,今天就简单列举一组形容词的和一组动词的。
先看形容词后缀。
东北话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三字的形容词后缀居多,前面再补一个实意的字,就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四字形容词。这种四字形容词在朗读时候重音在第一个字,后面三个字可以快速带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稍微体会舌头与唇齿的快感。那种快感就好比吃魔芋,它没有热量,但是它可以让你的嘴巴爽,让你满足于吃饭这种形式的快感。
简单举三个例子:酸了吧唧,黑不溜丢,傻不愣登。是不是在音韵和节奏上顿时丰盛了起来?这就是我想说的形式的快感。根据各地习惯,读音可能会稍有出入,比如「黑不溜丢」也可以念成「黑不溜秋」,「傻不楞登」也可以念成「傻不抡墩」,基本意思是不变的。
这三个后缀其实都附加了一些贬义的色彩,不过它们所形容的对象稍稍有些区别。简单来说,「了吧唧」既可以形容物、也可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这衣服黄了吧唧的,这啤酒水了吧唧的,这人傻了吧唧的。「不溜丢」则一般只形容物、不形容人,比如,这橘子酸不溜丢的。「不愣登」就反过来,一般只形容人的性格特点、不形容物,比如,这人屁不愣登的没个正形儿。
不过既然说到形容人,这里还可以附带介绍一个单字后缀,是「挺」,一般读成轻声,跟在另外一个实意的字后面,组成两字形容词,一般形容人的心理状态或者感觉,比如「闹挺」、「愁挺」、「累挺」、「憋挺」,它们也可以完全等同于「闹得慌」、「愁得慌」、「累得慌」、「憋得慌」。
我们可以用英语里的一组形容词来快速区分「不愣登」和「挺」各自负责的范畴,这组词就是 nauseous 和 nauseated。Nauseous 是「令人反胃的」,是外界感受到的属性,也就是「不愣登」的形容范畴。而 nauseated 是「想呕吐的」,是内部的一种状态或者感觉,也就是「挺」的形容范畴。
然后再来看看两个东北话动词后缀,一个是「巴」,一个是「拉」。它们都读作轻声,不难想到也是为了补足音韵与节奏而生的。
「巴」其实是一个万能后缀,它不仅可以构成动词,还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但是一般它构成名词之后就是普通话里常用的名词了,比如「嘴巴」、「哑巴」、「尾巴」、「锅巴」,这里就不把它们作为东北话分析了。而至于构成形容词的部分,实际上在句子的应用中似乎还是扮演谓语成分居多,所以这里就一并合入动词的部分来讲。
这种以「巴」结尾的动词一般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轻微的、不费力的感觉。然后因为东北人喜欢说四字词嘛,所以会将这种以「巴」结尾的动词叠加一遍使用。比如,这萝卜随便切巴切巴就能下锅炒了,这小糖人儿捏巴捏巴就做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当它构成的是形容词的时候就不能用这个叠加的方式使用,比如,这仙人掌已经干巴了,这花已经蔫巴了,一般都是后面跟一个「了」表示状态。
以「拉」结尾的动词和以「巴」结尾的动词有相当多共性,都可以展现这种轻飘飘的感觉,往往都是叠加一遍使用,比如,你把这饺子馅儿豁拉豁拉。它还有两个变体,都是以声母 l 开头,要么读成「愣」,要么读成「喽」。比如,豁拉、豁愣、豁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好哒,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前缀部分讲了名词前缀「老」,形容词前缀「精」、「稀」,后缀部分讲了形容词后缀「了吧唧」、「不溜丢」、「不愣登」、「挺」,还有动词后缀「巴」、「拉」。
那么本期就到此结束。这里是东北话学习标兵,一档研究东北话以及东北文化的播客,如无意外每周会更新一次。谢谢你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