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地02
一句頂一萬句 / 妳一生的預言 / 13·67/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 收集夢的剪貼簿/ 燈塔行/ 我彌留之際
一句頂一萬句
真好,我好想為這本書多寫幾個字,但發現我能力不夠。劉震雲看事情看人物的角度實在奇葩,但又能寫到讀者心坎裡。
我想再讀一遍,等到某種事物在我心裡發芽,再寫些東西。
妳一生的預言
和本書同名的短篇真是傑作。人如果有自由意志,就不可預知未來;人如果能預知未來,那自由意志就不可能實現。這篇的主旨大致如此,當然,還包括當人身處其中時的種種反應。
能預測未來並不是因為擁有足夠的知識,而是因為「未來就在那」,像是某種力量手上已擁有萬物的生死簿。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意志和預知未來就是絕對的二分法,沒有中間地帶,人不可能知道「有限的未來」,或是有「半調子的自由意志」。換言之,因為絕對無知,所以絕對自由。
最讓人玩味的是,如果所有的未來皆已知(即失去自由意志),我們活著的所有行為皆如軌道上永遠不會誤點的火車,這樣一來,生活是否還有意義?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找出某種生活的興味?作者並未言說。他只在結尾寫到,已洞悉未來彼此將生出一個早逝女兒和最終走向離婚的男女主角,在當下彼此相識一笑,而後跑去做愛,懷孕,十個月後生下未來將提早離開人世的女兒。
在讀完本書後,我心中升起和讀完《微物之神》時類似的自我詰問。讀完《微物之神》時我問自己,如果一段愛情是世界聯合起來反對而註定失敗,那麼一開始就該愛嗎?而看完《妳一生的預言時》我問自己,如果所有的未來早被決定,人當下所有的行為都不過是演戲,而戲的結局早已知曉,那人到底為何而活?
同名短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的水準倒是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後來我查了一下,發現這本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集結,有些作品還不算有力,也難怪如此。
13·67
這本是我閱讀陳浩基的第二本作品,之前我還讀過他的《氣球人》,不算印象深刻,但這本《13·67》實在好。
好在它的小說結構,六個短篇依序從現代香港一路到敘回六十年代,真是奇思妙想,而且在每個不同年代都能寫出當時特色,真下了一番苦心。這種寫法也帶來時間上的強烈壓縮感,讓讀者不論是否身處這塊土地都能生出感慨。
推理方面我完全是個外行,看開心得了。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
這本我一年前看過,這幾天清書櫃又發現它的蹤跡。我把它拿起來想試著寫下一些想法,發現回憶實在淡薄,依稀只記得這是本類似「百年孤寂」的作品。當然,馬奎斯寫完百年孤寂後,許多作家都紛紛仿效,試著從一鎮一村長時間的變化來反應更廣泛區域(如國家)的社會及政治變遷。中國作家受馬奎斯影響尤其深,像莫言的山東高密、閻連科的河南農村、賈平凹的黃土高原皆有馬奎斯筆下馬孔多小鎮的影子,這本「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也是類似寫法,朵卡荻試著從家鄉小鎮反應近現代波蘭的苦難。但說實話,類似的文本實在太多,所以本書的詳細內容我早已不記得了,我只記得當時看完它所留下的情緒,那就是闔上本書時,只剩完成一項任務的放鬆感,一點都沒有情緒上的擴張及腦袋瓜的思考。這書我是不可能再看一次的。另外,本書名字取得好。
另外,西西「飛氈」是類似寫法中我最喜歡的。她筆下肥土鎮裡的人事物帶給讀者深深的當代及當地印記,縱使我從沒去過她筆下的小鎮,但這小鎮刻在我腦海裡,難以忘懷。
收集夢的剪貼簿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出版幾年後,奧爾嘉‧朵卡荻寫下了這本「收集夢的剪貼簿」。這本書相比前本明顯有更多的亮點,這點可以從我在書上貼的螢光標籤的數量對比看得出來。
其實內容我也幾乎忘光,只記得當初我是先看了這本「收集夢的剪貼簿」,然後心想這寫得什麼玩意?然後再去看「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然後陷入更大的失望。
我重看了我用螢光標籤做記號的幾段文字,這些字還是充滿想像力,我想我這輩子是不可能寫出來的。
燈塔行
唉,像我這種看書時非要一個字一個字過目的人而言,讀這種意識流小說對我來說實在太痛苦了,忍著讀完,比喝酒宿醉還要痛苦。
以下是心得:塔他塔塔她它塔塔踏它他他他他抬他他她她她他祂她塔塌塔塌塌他。
End.
我彌留之際
又是一本意識流,我到底吃了什麼又非要死磕?
坦白說,雖然這也是本意識流,福克納的作品還是好懂多了,至少在豆瓣我搜索過眾多書評還有心得後,我終於明瞭為什麼那個小兒子非得要把條死魚當作在棺材裡的老媽依戀,終究還不算莫名其妙。
最近福克納那本《聲音與憤怒》相隔不知道幾十年終於在台灣出版,但又是本意識流,我已經預知到我讀了一定會如宿醉般頭痛欲裂,那我到底要不要看哪?唉。
另外,我還是更喜歡中國大陸的譯名:喧嘩與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