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战争(下?)
说实话,我上一篇自己写完之后都觉得内容太多,字数太紧,但是这些已经都写了一段时间了,顺序上也不太好打断,我只能今天稍微插入一章去稍微简单分析一下,罗马所谓的强和迦太基的弱势在哪里?谈到罗马的强大,上章已经说过不论人力还是财力,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3世纪是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顶峰的,这个数据现在史书上非常多,比如我们现在能统计到的罗马公民(不包括奴隶和女性,更不包括外邦人)的数量最少就有25W以上,即使精挑细选的中层以上最少也不会少于8W(特别如果玩过类似欧陆风云的玩家应该知道这个数量级别是什么样的状态了)。而同时的迦太基的公民数量则严重不足,按照现在大概的估算应该不会超过7W这个数量,这还是考虑到第一次布匿战争时罗马已经进攻到北非本土时候才大规模调动起来,估计在常备军团中数量就更稀少,所以迦太基一项是靠着雇佣兵来维持漫长的战线和足够的兵力,但是一旦资金流不足够满足雇佣兵的需要,叛乱也随之发生,不说著名的斯潘迪乌斯与马霍斯领导的雇佣军叛乱,就是撒丁岛和利比亚都发过大规模的叛乱,这使得其实表面看上去强大的迦太基其实是不能足够支撑漫长的持久战,唯独海军稍微可能公民数量比较多,但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也损失了大量精锐水手,这一度成为第二次布匿战争无法对抗罗马海军的问题。
即使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我也一直强调汉尼拔主要依靠不是迦太基的本土部队,而更多是依赖征服西班牙之后的蛮族组建的军团,虽然不否定这支军团的作战能力更加英勇,但是他们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西征亚平宁半岛(也就是罗马核心省份)时是得不到补充的(因为在汉尼拔突袭罗马之后,北方罗马其他军团彻底防守住阿尔卑斯山脉的各处隘口),另外迦太基本土的军团也没能登陆上岸,这就是使得汉尼拔的部队长期作战且不能进行补员,部队整体士气和作战能力严重下滑,即使汉尼拔本人打赢了坎尼会战,接近前后消灭罗马近7W的正规部队,都没能解决双方之间的人数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二战时候隆美尔的北非兵团一样的处境,战术上是有部分优势,但是整体战略上没有逆转双方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就不可能发生罗马失败的可能性,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作战消灭的罗马兵团要达到15W以上,二是迦太基其他的援军真正能登陆并开辟第二战场,三是罗马其他的盟友至少得一半以上被瘫痪或者无法作战。但是这三点汉尼拔都尝试了,但是都没能成功。
特别是第三条,如果很多人以为战争的对抗只是罗马和迦太基,那就太忽视其他国家和势力,罗马这边有至少一大批的小弟和附庸国,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罗马扛住了最为艰难的岁月,长期性作战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有力盟友的支援,但是罗马虽然的确有扩张欲,但是在对于附庸国来说却尽量维持了盟约的公正性,这点上使得盟友不会无脑投降迦太基,另一方面也是如果真的投降,那罗马的报复也不会手软,基本上彻底性毁灭后吞并的事情也不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盟友对于罗马的支持即使是应付差事,也是绝对不敢对抗的。反观迦太基这边,商业立国的迦太基,却在之前因为贸易问题与很多国家有过摩擦,甚至与自己的友邦发生冲突,包括叙利亚和埃及,所以当罗马进攻迦太基时,友邦有时候甚至是不出人也不出钱的状态,这就让双方本来差距不小的势力变得更为悬殊,所以任何长期性的斗争获胜的前提之一,就是至少有一批足够忠诚且有力的盟友,而且至少双方能建立在一种稳定的基础之上,不然长期性对抗之下必然各方面要面临极大压力下,很容易反水或者被出卖。
所以有人吐槽问我,罗马是不是类比于三国的大魏,或者迦太基是不是蜀汉时,我就说,也许有的战争看来可以差不多,但是大的外交格局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长期以来都处于东亚的极东边,这个特殊环境(西边高山和南边热带雨林阻碍大量军队通行,东边又是大海,)使大多数国人长期性忽视盟友的问题(毕竟内战多于外战),但是实际上来说,任何历史上长期性的斗争都不会是一两年内能解决的,大多数所谓的吃瓜群众的表面上赞同不过是一种情绪发泄而已,转移自己现实中的矛盾。但是实际上真正长期性对抗中,至少从最近的美苏争霸中就能看出一个很明显的过程,在如果真实考察双方的经济数据会发现,双方在开始对抗前期,经济水准还是暂时维持不对抗时的大概基准,但是随着对抗程度的加剧,双方人民的实际收入是逐渐下降的,对应正是苏联越来越长的排队队伍和美国不断升高的税收总量,所以这也是为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双方都准备着手收缩自己的力量的根本,因为即使有着第三科技的助推减少一些军事上的成本,高昂的战争维护费也是不堪忍受,特别吐槽某些人的军事大脑中,武器只考虑制造费用不考虑维护费用(有兴趣的查查美国FF14的维护费用就知道军费开支的大头在哪),哪怕是核武器这种一次性战略武器,维护它的成本也是并不比制造它的成本低太多,所以在非热战状态下,任何扩大军备本质上就相当于在本来不多的经济总体中砍出一大块蛋糕分给军工和部队,时间越长,越难以承担,这也是德国,日本这些国家不得不侵略的另一层经济诱因,因为养了一只超过国家需求的部队只能通过战争来消耗别无他法。
当然如果有了比较多的盟友就会好很多,至少军费开支能够被分担,人员不用抽调大部分国内的青状劳动力去当兵(实际上不会创造财富反而消耗财富),也能尽可能节省部队布置的费用,调动一支长期不作战的部队去前线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海外驻军基地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不能简单一看地图,罗马和迦太基的领土和城市规模都差不多,就开始说迦太基的实力就比罗马强,如果算上这些罗马的东边的盟友,那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之上的。
不过布匿战争在我看来,也从某种意义上是毁灭了罗马,这倒不是老生常谈的侵略战争造成了财富的突然激增和贫富差距扩大,而是我上面所说的东西对于罗马的慢性毒害:作战中大量公民的锐减使得公民阶层开始出断层,青黄不接,之后才会有马略的军事改革和其他军事寡头上台;长期扩张需求的军队使得罗马其实开始彻底走上了征服道路,而对内则造成底层经济更大规模的压榨,这无疑造成了后来的各种奴隶起义(比如斯巴达起义);而军事寡头和这些国内动荡进一步加速罗马共和国的衰败,当共和政体无法满足统治需要之时,一个更强力的君主自然在众人的渴望之中上台,而这也许是罗马必然的宿命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