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酉昔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七日書Day 4:在音樂的世界裡,我的家鄉遍佈四方。

酉昔
·
·
什麼歌曲或俚語最能代表你的家鄉?在你的故鄉,有什麼民謠、歌曲,是該處的人才會唱的?又或者有沒有發源於這個地方的俚語,只有擁有共同背景的人,才會聽得懂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好難寫的題目。。對於我們這種江淮人來說,江淮官話除了土別無其他特色。女友是廣東話母語,有次唱一首廣東話童謠給我聽,唱到最後自己哭了,因為想到小時候嬤嬤會在家唱這首童謠。而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一首童謠是用我的方言唱出來。

前任是海陸豐人,剛在一起時我說我的母語真土,簡直想像不到可以用歌唱出來。他說:【聽五條人之前我也是覺得潮汕話很土。】五條人的歌是用他的母語唱出來的;侯孝賢的幾部方言電影,他不看字幕也能聽懂。他過去經常讚美五條人,說在五條人的音樂裡找到了存在感。我真羨慕他的母語可以有這麼多文藝作品展現出來,這是在培養人逐漸消除心中對說方言的恥感。在中國的通用語言——普通話面前,幾乎所有的方言都可以算是受到了擠壓,被文明二元論歸為鄉土氣息那一邊(上海話除外)。剛從那個幾乎所有人都說方言的縣城奔往大城市時候,總是想要糾正自己所有不標準的鄉音。

我的方言不分N和L,牛奶我們會說成【liu’lai】,這在走出那個小城之後是對一個人普通話標不標準的一大審判因素。我在被糾正過幾次之後會特別注意N和L的發音。在情緒最為穩定時我可以很好地控制發音,一旦處於特別放鬆或緊張的狀態就很容易忘記控制後鼻音。人在說方言時總是最肆無忌憚,最野蠻。

最開始我是不屑的,2017年第一次去看五條人演出前一首他們的方言歌我都沒有點開聽過,到了演出現場台下不過100人,演出快要結束時仁科在台上拉了一段手風琴,阿茂突然唱出海豐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卻在下面默默流淚,感受到唱歌的人想要傳遞出的情緒。音樂的無限魅力就在於模糊了語言的邊界感,那是我在live house裡被感動到的一些時刻之一。後來我也愛上其他用方言演唱的樂隊。頂樓上的馬戲團唱上海話,生祥樂隊唱客家話,還潮是寧波方言,堯十三用貴州話唱過幾首歌。每年從老家回大學1200公里,我總會單曲循環生祥的【風神125】,很長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它在唱什麼,但總感覺是離家的孩子和母親在說話。【就是這樣,我騎著風神一二五,辭別這個哮喘的城市】,如果要強調性別的角度,我想女性唱這首歌可能沒有這麼多憂愁,也不會和土地公公說不要問你的子弟為何會跑回來。土地公公未必會和一個出走的女性囑咐太多。

至今都沒有在欣賞的音樂裡找到我的方言。又有什麼關係呢?什麼語言的音樂打動我,那它就可以是我的家鄉,在音樂的世界裡,我的家鄉遍佈四方。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