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八十後大叔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書籍故事】陳曦成 將Book Art融入書籍設計

八十後大叔
·
·
過去一週是香港書展,想起幾篇關於書籍的故事,這篇是關於書籍藝術(Book Art)。「Book Art是個人創作,文字攝影都是自己做,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主題、形式、印刷怎麼創作都可以,而且通常數量不多,沒有考慮市場的因素,有時只是做一本。」

陳曦成曾是三聯書店書籍設計師,他開始接觸書籍設計,是他就讀於理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時。大學時期他什麼都要涉獵,攝影、動畫、廣告、排版、字體設計等,當然也包括書籍設計。大學三年級時準備做畢業項目,他開始想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我發覺自己對網頁設計和廣告都沒有太大興趣,最喜歡還是中英文的typography和書籍設計的形式、質感。」所以那年開始他多了研究書籍設計,最後做了中文字體和書籍的項目。

畢業後,他很想做書籍設計,但一開始並未能如願,做的是平面設計工作。同年他獲得由香港設計中心成立的YIC青年設計才俊大獎及獎學金,前往倫敦藝術大學修讀書籍藝術(Book Art)。「那時很想修讀關於書籍的東西,在這方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需要研究,所以最後選擇Book Art。」當時陳曦成也不知道它確切是什麼,畢竟在香港不流行,也沒有現在這麼多資訊和手作書的東西。「到英國後才知,Book Art是一個藝術媒介,就如畫畫一樣,是你想表達個人的感受,對世界的感知,然後用書籍這個媒介去表達。它和其他藝術形式沒有太大分別。」

他說Book Art是很自由、沒有界限的,「它可以是一件裝置或雕塑,只要以書籍的形式表達對世界的感觀和自己的感受,就是Book Art。」那它和Book Design又有何區別呢?陳曦成說書籍設計像是為圖片和文字作嫁衣裳,重視讀者和作者的感受多於自己的創作,很多時候是團隊一起合作。「Book Art是個人創作,文字攝影都是自己做,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主題、形式、印刷怎麼創作都可以,而且通常數量不多,沒有考慮市場的因素,有時只是做一本。」不過陳曦成認為這兩者之間的界限也有點模糊,主要看設計師以什麼目的來做書。

「很多人會用書籍設計的心態做Book Art作品,由於自己設計出身,無意中也會用設計的眼光去看藝術,我覺得Book Art也有漂亮與否之分。它的字體和排版可以很亂,這對書籍設計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但它的確在表達個人的想法,它們的概念和目的可能都很好,只是Book Art創作的美學程度與Book Design的經驗不一致。當然慢慢地,我也會接受和欣賞,但自己不會這麼做。」他說自己既喜歡乾淨的設計,也很喜歡美國平面設計師David Carson那種不拘一格的排版設計。

在倫敦藝術大學畢業後的一年裡,陳曦成在當地一邊尋找書籍設計的工作,一邊將自己在倫敦的經歷集結成書,叫《英倫書藝之旅》,這本書的封面正是他所創作的Book Art作品。兩年後,他回到香港任職書籍設計師後,也創作另一作品《友達之詩》。「當時我去比利時參加一個設計活動,做過一個性別題材的作品。

日本有個跨性別歌手叫中村中,他有性別認同障礙,15歲組樂隊喜歡上其中一位男隊員,對方得悉後疏遠了他,他便將當時的心情寫成《友達之詩》。」陳曦成將這首歌的感覺擬人化成為一本書,書籍的外觀是黑色厚實的硬皮精裝本,比較像男性的形象。打開書是一個女性私密處的雕製,然後在潑濺上紅色顏料,令整本書裡外有強烈的對比。

圖片來自《立場新聞》陳曦成專欄

陳曦成說,任何元素都可放進Book Art裡,但他正嘗試將這些元素放進書籍設計,想將界限模糊化。「書籍設計也有實驗性的設計,它並不是平面化的。書籍是立體的,有六個面,不一定是封面封底才能利用。我覺得書籍設計師要學會裝訂書籍,這樣更知道書籍有何元素去利用、發揮。」

他在設計《老舍之死》時,巧妙地利用書邊融入兩張照片,向左或向右彎曲書籍便會見到不同的老舍照片。設計《京劇六講》時,他在書籍每版內頁的左下角畫上一個京劇的動作,當快速翻書時,就有一種動畫的效果。「我覺得可以將Book Art的實驗性或有趣元素放進書籍設計,增加書籍的價值。」

·原文見於2014年《號外》雜誌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