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兵器-苗刀
(修改过)
IPFS
苗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多以刀身修長,望之如麥苗,所以稱其為苗刀。
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名將戚繼光在辛酉年(1561年)與倭寇的對戰中取得了《影流之目錄》,在研究推演後寫成了一部刀法,後人稱之為《辛酉刀法》,因此也有戚家刀的說法。
苗刀總長度:142cm 刀片:100cm 手柄:39cm
首先呢,並非想要批評或論是非對錯,只是依看到的影片說說自己的想法罷了。
兵器呢,都會有其針對需求的設計跟用法,唯一的區別就是使用的人跟教學的人的方式不同,呈現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就以影片看到的來說,攻擊的時候一手握住前三分之一刀刃部位的方式,貼影片的人當然會有自己的說法去解釋這一切。
不過就個人看的話就會出現幾個疑問:
第一、如果是以真刀來論的話,握在前方在移動或攻擊的時候,再刺傷敵人之前應該先傷到的是自己的手。
第二、如果是以什麼有戴手套、握得好就沒問題來論的話,那就表示握刀刃的手根本就沒有功能,或是刀刃部分根本就沒有功能。
第三、如果以沒開封來論的話,那跟帶一把棍子有不一樣嗎,還是把長的很像刀的棍子。
第四、假設都排除了前三點的狀況,刀刃開封且鋒利、手部握刀不受傷。那麼問題來了,握住了前三分之一的刀刃來做攻擊動作。那麼,設計77公分長的刀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苗刀之所以有如此長度的設計,代表有著大面積、長距離的攻擊或劈砍的需求。而個人覺得既然有這樣設計的器械,那勢必要將這樣的器械應有的功能發揮到最大,而非以侷限器械功能的方式去呈現。
以上,為個人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跟做法,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畢竟也是一種運動不是嗎。
最後,是苗刀照片與武館影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