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手环,交出你的数据!| 面面观No.10
写在前面 · 呈现复杂问题的多面观察
这一期的面面观,我们想再和你聊聊这些年突飞猛进的“校园信息化”。将更多的电子信息设备引入学校日常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便利,让学校的管理更加智能便捷,似乎是值得追求的愿景。但无论是在教室里设置智能化的监控摄像头,还是给学生带上可随时收集数据的手环,校园里的数据安全问题,总能成为对这个越发智能、越发依赖大数据与算法的现实社会的隐喻参照。校园“信息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的争论,不止于校园。
全文 5350 字,阅读需要 14 分钟。
数字化时代,这样一款可穿戴设备算得上小巧精致、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规模投入使用。它能提供查询与定位功能,可以生成位置热图与散点图,方便后台随时获取被监控对象的规模、密度、是否进入危险区域等信息;更妙的是,穿戴者的步数、心率、温度、睡眠、甚至特定姿态等数据也可以被收集、汇总,并时事上传至云端。
这是国内某中学近期在“智慧校园信息化采购项目”中斥资485万元采购的电子手环。
或者,首段文字几乎可以一字不改,用来描述某科技公司苦心研发的“AI养猪”设备。该公司CTO张腾飞在演讲中打趣说,“我们专业的命运应该是征服星辰大海,怎么就跟养猪扯上了?” 星辰大海的梦想暂未可知,但类似的技术被用来监控青春蓬勃的中学生,还是在互联网上激起了巨大的舆论争议。
尽管校方回应称,智能手环只是为了升级原有的校园一卡通功能,为学生借书、用餐等提供便利、保障学生校园安全,并用以适应新高考改革制度下的走班制教学,但该手环被曝光的功能还包括课堂自动签到、实时跟踪、运动和睡眠数据采集,甚至包括学生课堂举手次数和特定姿态用以评估“课堂活跃度”。有网友称其为“强奸犯都没戴上的电子镣铐”,并质疑校方侵犯学生隐私和人权,“坐牢都没这么夸张吧?”
电子手环究竟能否带来校方主张的便利和功效?它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如果二者的答案皆为肯定,那么它带来的利益是否足够重大,足以使学生让渡部分隐私权?如果上述问题答案也为肯定,校园中电子手环的采用就一定正当与合理吗?
争议一 :电子手环能够带来更多的便利吗?
手环支持者:能
引爆舆论的这所中学发布了一份声明,表示在当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智能手环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获取选课走班的课程安排相关信息”。在新的选课制度中,该校学生不再像之前的高中生一样固定在自己的教室当中,而是可以自行安排选修科目,前往不同的教室学习;而智能手环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更新课程信息,获取自己个人的课程安排。
声明亦指出,使用智能手环还可以防止学生超负荷参与体育运动,影响身体健康。假如学生运动过于激烈,该系统会发出警报,让老师可以及时叫停。此外,校方声称电子手环会在考勤管理、食堂用餐与图书借阅等环节当中方便学生。
部分网友和家长也发表支持意见,他们认为电子手环有利于校园安全和监督孩子学习。手环与校园门禁系统相关联,家长能够通过智能手环了解孩子到校、离校的相关情况。该手环还具有“SOS”功能,长按6秒可产生特殊信息上传至云端,在监控范围内可以保障学生安全。
手环反对者:并没有
网络ID为“RR13还是想和西尔莎结婚”的该校校友表示,用电子手环代替此前的校园卡,纯属多此一举。“在本人2011年到2014年学习期间,校园卡集成功能已经满足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功能成熟……如今花四百多万购买手环,功能与校园卡重叠,加上手环本身并无标识,极容易被盗或丢失。” 《南方都市报》2017年对该校的报道中称,想在图书馆借书,师生只需要“嘀”一下掌纹就好。既然现有的系统已经这么方便,那使用智能手环真的有必要吗?
同理,考勤管理、食堂用餐、甚至走班选课等需求中,支持方并没有给出充足的理由,证明电子手环解决了此前校园系统技术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毕竟,以上需求在不同的学校中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予以处理。校方也没有认真说明,手环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更新课程信息、获取个人课程安排,是否还需要连结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如果是,手环带来了何种新型便利呢?至于防止学生运动负荷过载,似乎也是相当想当然的理由,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中学生因此受到伤害,而手环能够提供体育老师和同学所无法提供的帮助吗?
此外,智能手环甚至也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方便。据《信息时报》报道,此前试点智能手环的学校发现,该手环有续航时间短、结算管理麻烦等问题。北京一位国际学校的管理人员告诉C计划,不觉得该手环能够解决当下校园中亟需处理的问题——“校园信息化”原本应当是帮助学生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获取知识,而这种手环看起来更像是部分学校想要追求“校园信息化”而冒然“大跃进”的一种姿态。
争议二 :电子手环侵害了学生的隐私,但这重要吗?
C计划此前在《谁可以盯着我们看》一文中曾仔细梳理隐私权的概念。简而言之,隐私即私人生活中不欲人知的信息;而隐私权,是自然人对其隐私的控制权,即私人生活不公开权,其核心在于保障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干扰。在本文涉及的争议中,大部分人对手环使用涉及学生隐私信息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太大争议,不过正反两方对这样的隐私是否值得忧虑存在巨大分歧。
手环支持者:小题大做
在手环支持者看来,拿隐私问题说事,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首先,校园手环并未严重侵犯学生隐私——校方表示,手环定位功能只限于校内,采用的RFID区域定位技术只会知道学生有没离开学校范围,而并不会捕捉学生的具体位置;运动健康数据也不是实时监控指标,而是到达警戒值后报警。针对其他一些敏感信息例如上课举手次数、消费记录等,校方承诺,只在部分教学环节或学生有需要时才使用佩戴。总的来说,电子手环对个人隐私并不构成实质威胁。
其次,退一步而言,即便部分信息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这些隐私也并不那么重要——它们与我们日常中交付给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社会部门的信息相比,并不值得我们格外忧虑。去年,李彦宏出席中国高层发展论坛时曾发言称,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一度引发公众口诛笔伐。但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我们在互联网时代恐怕早已形同“裸奔”,隐私无从谈起。有网友发现,下载一个手电筒app,想要使用居然需要为它开通通讯录、拍照和视频、录音、位置等10多项权限。而2019年2月曝出的新闻中,京东金融app竟然可以获取用户敏感图片信息。最新“3-15”晚会曝光的“黑科技Wi-Fi探针技术,在用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能窃取年龄、收入、职业、常用APP等等个人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手环所涉及的一点学生个人隐私信息,几乎完全算不了什么。
手环反对者:后患无穷
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等信息可能成为商家正想获取的“商业资源”,位置定位信息一旦泄露则会造成安全隐患,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会感到每天大量时间都处于被监控、被记录的状态、无处遁形,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长久影响还未可知。校方在为电子手环开脱时的理由也并不十分可信,在讲手环便利的时候似乎它无所不能,为何在涉及隐私时又辩解说它并没那么强大?
至于拿校园手环带来的隐私侵害与互联网时代中人们普遍丧失的隐私相比,其中也存在着逻辑谬误。即便互联网时代普遍存在隐私侵害,它也并不能用于为校园手环侵害学生隐私进行辩护。在A做了一件错事的前提下,即使B做了一件更大的错事也不能证明A做的是对的。在功利主义视角下,电子手环是否必要,取决于手环带来的好处是否足够大,大到让人觉得让渡部分隐私是值得的,而不取决于手环与其他电子产品的弊端相比较。
在手环反对者眼中,与电子手环可能带来的并无实质意义的便利相比,学生不得不让渡的隐私权却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风险。最近欧盟首次召回了一款与智能手环功能类似的儿童智能手表,指出其安卓app后端服务器的内容未加密,一旦遭黑客入侵,陌生人可以用手表给孩子打电话、定位、甚至向父母隐瞒孩子的实际位置。德国2017年就禁止了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通信部门将其列为“禁止类监听设备”。谁又能保证电子手环不被黑客入侵,学校中储藏的学生个人信息不会被滥用、盗用呢?
争议三:电子手环的采用应当遵循何种“程序正义”?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隐私权。《谁可以盯着我们看》一文曾分析指出,人们常常不得不在一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另一方的隐私权之间进行衡平。回到本文的议题,中学校园使用电子手环是否正当合理,取决于它要达成的目的,是不是合理、正当,是不是为了保护比学生的隐私权更为重要的权利、利益。出于防止伤害(保障校园安全)、督促学生学习等目标,学生在校期间让渡一定程度的隐私权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即使使用电子手环的目标合理、手段合法,我们还应当追问电子手环是否是达到目标的必要和正当的手段?其中是否存在过度监控?
校园内的监控与隐私在很多国家都有过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以美国为例,1974年联邦开始实施《家庭教育权利与隐私法》(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简称为“FERPA”),此后联邦和地方层面出台了多部保护学生隐私权的法律。一方面,学生不得不让渡部分隐私权——FERPA甚至允许学校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或在以下条件下,向有关方面披露学生的记录:包括学生转学的其他学校、指定官员进行审计或评估、与学生经济援助有关的第三方、为学校或代表学校进行某些研究的组织、认证机构、遵守司法命令或合法发出的传票、在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的官员、根据具体的国家法律、在少年司法系统内的州和地方当局,等等。
但另一方面,学校的监督权却必须是正当而有限度的,例如,乔治亚州2015年通过的《学生数据隐私、可访问性和透明度法案》(Data Privacy, Acces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规定:学校应披露每条数据被收集的原因;赋予家长审查其子女的教育记录的权利,并要求学校根据家长的要求向其提供学生记录的电子副本;要求针对州数据系统制定数据安全计划;要求与学校合作的技术提供者制定适当的安全程序,并禁止他们出售有关学生的个人信息或将其用于有针对性的广告;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任命一名首席隐私官。
反观校园手环的推出,“程序正义”几乎完全无迹可寻。尽管给出了相对合理的目标,校方却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解释说明将如何保护涉及学生隐私的数据,没有明确由学生及其家长享有的权益,也没有公开表明数据如何存储、使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被公开给第三方。手环在监控学生的方式、时间、范围、精细程度,都没有经过仔细论证;其中对学生的时事定位、监控举手次数、睡眠时间等功能更是存在严重的过度监控嫌疑。学生和家长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却除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校园信息化”的举措,全程都无法发表任何见解。
他们有权反对吗?毕竟,校园教育和AI养猪还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一席, 我用AI养猪
2. 观察者网,李彦宏称中国人愿用隐私换便利 央视:谁说的?
3. 中国经营网,独家丨京东金融APP被曝侵犯隐私 当事人回应“希望进行技术说明”
4. 虎嗅网,智慧校园底线在哪?学校被指采购智能手环监控学生
6. 新浪教育,广东高考要改革了:文理不分科 外语成绩二选一
7. 信息时报,广雅中学“智能手环”引争议:侵犯学生隐私?真光用了一年之后……
8.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FERPA)
9. 学生数据隐私可访问性和透明度法案Data Privacy, Acces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