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鱷魚把拔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粒史學加000410《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04:一場猜歌舞的政治秀?

鱷魚把拔
·
·
一場猜歌舞的政治秀?

──────────原文──────────

四年,呉使季札聘於魯,請觀周樂。爲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歌《邶》、《鄘》、《衞》,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衞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衞風》乎?」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歌《鄭》,曰:「其細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儉而易,行以德輔,此則盟主也。」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也。」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詘,近而不偪,遠而不攜,而遷不淫,複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厎,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見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護》者,曰:「聖人之弘也,猶有慚德,聖人之難也!」見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見舞《招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燾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無以加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觀。」

──────────翻譯──────────

吳王餘祭在位第四年,吳王派季札到魯國聘問,季札要求欣賞一下周朝廷的音樂。魯國樂工為他演唱《周南》和《召南》,季札聽後說:

「美啊,從音樂中聽出周朝王業基礎已打好,但還未達到完美的程度。但可以感受出人民勤勞而無怨言的情緒。」

樂工又演唱《邶【音同貝】風》,《鄘【音同庸】風》、《衛風》。季札說:

「美啊,多麼深沉,人民雖遭坎坷但其精神沒有陷於困惑,我聽說『衛康叔』,『衛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這是《衛風》的歌曲吧?」

樂工又演唱《王風》。季札說:

「美啊,其情雖憂傷而不恐懼,這是周室東遷後的歌曲吧?」

又演唱《鄭風》。季札說:

「從歌聲細瑣中反映出其國政令苛細,人民難以忍受,這個國家恐怕會率先滅亡吧?」

又演唱《齊風》。季札說:

「美啊,曲調宏大深遠,真有大國風範。能夠成為東海一方的表率,這是『太公』的國家吧?這個國家的前途無可限量!」

又演唱《豳【音同賓】風》。季札說:

「美啊,曲調寬弘坦蕩,歡快而不荒淫,這大概是周公東征時的歌曲吧?」

又演唱《秦風》。季札說:

「這就是所謂的『夏聲』吧!能夠成為夏聲的國家必會日益強大,宏大到極點,這大概是周王朝創業的音樂吧?」

又演唱《魏風》。季札說:

「美啊,曲調婉轉平和,廣大寬厚,簡明易行,再以高尚的德行去輔助,這就是賢明的君王了。」

又演唱《唐風》。季札說:

「思慮深遠啊,這是『陶唐氏』的遺風吧?不然,怎能如此憂思深遠呢?如非具有美德之人的後代,怎能達到這種水平!」

又演唱《陳風》。季札說:

「國家沒有治國的君主,怎麼能長久不亡呢?」

對於《鄶【音同快】風》以下的地方樂調,季札沒有加以評論。又演唱《小雅》。季札說:

「美啊,滿懷憂思,而無叛離之意,有怨恨而不說,這是周朝的德行衰微時的樂曲吧?但還有先王遺民之情啊。」

又演唱《大雅》。季札說:

「樂曲寬廣啊,多麼和諧安樂,旋律委婉中有剛正,這大概是『周文王』美德的象徵吧?」

又演唱《頌》。季札說:

「達到音樂的極致了。曲調剛直有力而沒有倨傲不遜之意,旋律婉曲優美而沒有過分曲折之憾,節奏緊密時而沒有迫促窘急之嫌,節奏舒緩時而沒有分離割斷之弊,變化豐富而不淫靡,旋律反覆而不令人厭倦,表現哀傷時不顯得愁苦,表現歡樂時不流於放縱,廣用智慧而永不匱乏,品德寬弘而不自顯,施予恩惠而不浪費,求取而不貪婪,音樂停頓時卻不陷於停滯,流暢前進時卻不虛浮無根。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拍有度,旋律遵循規則,象徵著所有聖賢美德都是相同的啊。」

季札看到樂工表演的《象箾【音同碩】》、《南籥【音同月】》之舞,說:

「很美啊,但仍有些遺憾。」

看到舞《大武》,說:

「很美啊,周朝的興盛大概就像這樣吧?」

看到舞《韶濩【音同或】》,說:「這象徵了聖人的弘大之德,但他還覺得有愧疚的地方,這是做聖人的困難啊!」

看到舞《大夏》,說:「很美啊,勤勞而不自誇其功德,除了『大禹』誰還能做到呢?」

看到舞《招箾》,說:

「德行的巔峰啊,太偉大了,像上天一樣,沒有不覆蓋的;像大地一樣,沒有不承載的,再好的德行也無以復加了。觀賞到此滿足了,如還有其他的樂舞,我也不敢再欣賞了。」

─────────解說與心得─────────

這段好長的文章,司馬遷應該是從《左傳》摘錄過來的。在《古文觀止》中,被題上的篇名是〈季札觀周禮〉。

讀完這一大段,並參看各家翻譯後,心中有一個小小的疑惑:季札為什麼知道那麼多?甚至季札的不少評論,根本就像是神預言一樣準確!?

不過,在試著推論之前,我的另一個小收穫是,「魯國」果真是的禮儀之邦!季札所處的背景是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但魯國面對這個來自吳國的貴族,竟然一口氣演奏了上至周王室,下至各地的音樂,甚至還包括各地的舞蹈,看來當年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封國,還真是名不虛傳呢!關於魯國的部分,之後讀到〈魯周公世家〉時,再來好好欣賞一下吧!

言歸正傳,為何來自遠離中原的季札,見識會如此廣博呢?是因為他是吳國王室成員,所以他讀過很多書嗎?這個解釋似乎也滿合乎邏輯的。就像是上一篇裡,季札曾用「曹國」的例子來表達自己不願意接受王位一樣,看來季札確實是個學問淵博之人。我想,這多少跟他身為吳國王室成員,所以掌握許多資料有關吧!

但即使看過書很多書,真的可以光聽音樂,看舞蹈,就能猜出這是什麼國家或是地區的旋律,並預言這個國家或地區之後的情況嗎?對我這個沒有任何音樂或藝術細胞的人來說,還真是難以置信。但我想,對古代那群熟悉禮、樂、射、御、書、數的貴族來說,透過聽到或看到的音樂或舞蹈,再搭配腦中的歷史知識,然後準確地猜出音樂或舞蹈的出處,也許真的是有可能的。接著,再透過自己對各國政治的了解,藉由音樂說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趨勢,似乎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想這場「季札觀周禮」可以說是場政治秀吧!這位來自吳國的季札,應該就是要向禮儀之邦「魯國」展示自己的學識淵博,藉此向各國宣傳吳國的文化水平也很高。

那麼,季札接下來還會去哪些國家參訪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大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