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呆丸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紀錄片】赤心巔峰

呆丸
·
·
最速中央山脈大縱走挑戰,就算一般人如你我不會特地去走這一遭,從紀錄片看看台灣山脈美景也很不錯。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我其實不喜歡登山,或許是某種程度的童年陰影,導致我對於登山這件事情很抗拒。倒不是出過事,只是單純對這項運動提不起興趣。但莫非定律將我帶到一份脫離不了山的學業與工作,或許也算是一段孽緣。

很偶然的看了這部紀錄片,雖然仍舊沒有動力登山,但看著一群人為了「創造紀錄」這件事情這麼努力還是很欽佩。尤其雖然只是部紀錄片,卻充滿戲劇性,更何況在主角兩人挑戰的過程中,觀眾也跟著縱貫中央山脈一次,能夠舒服的在影廳裡不費力地欣賞台灣山岳之美。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計畫源自古明政這位越野跑步好手想挑戰最速中央山脈縱走的紀錄,他也另外找了周青這位越野跑者加入。明明只是兩人團隊,但整個計畫卻成為台灣第三次的大規模登山活動。原因在於計畫本就不可能只靠兩人從頭跑到尾,一路上需要許多支援團隊的協助,再加上事前的各分段場勘、沙盤推演,造就了一次龐大的登山活動。

再對比片中所說的前兩次大規模活動就更令人玩味,第一次是首次的中央山脈縱走,是山岳協會為了慶祝中華民國一甲子,加上想推廣登山運動而組織團隊進行挑戰;第二次是集集大地震後,台灣山難協會為了探索全台山脈在震後的變化,以建立救難資料庫而發起的五大山脈探險隊。相較於前兩次活動的意義與特殊性,古明政能以一己之力號招這麼大規模的團隊支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其實在電影剛開始我就很好奇一件事,挑戰者是古明政與周青,但誰在他們後面攝影?攝影師果然才是最強的嗎?不過事情當然不像我這個菜雞想得這麼單純,稍晚才知道每天都有補給隊先行準備,此外跟拍的攝影師會換人,而且也不一定是全程跟,在加上現代科技發達,在無人機的協助下自然可以蒐集許多難以取得的素材。而且九天的行程也不是全程都拍,有些路段是兩人單獨挑戰。

有幾幕看著兩人在中央山脈的山上奔跑,我真的是由衷感到佩服。平常在平地都不一定能跑多遠了,這兩人居然是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越野跑,尤其古明政還已經六十歲了,這體能真是難以想像。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場勘過程中,他們去南一段的塔關山到恐龍塔附近,想看看這條脊線能不能納入挑戰路段,而那段路在頭戴式拍攝鏡頭下之恐怖,登山者走在約一人多寬的山「尖」上,左右兩邊都是深數十到數百公尺的山崖,一踏錯就直接有去無回,也難怪正式挑戰時沒有將這一段納入,場勘都走的這麼驚險了,更何況正式挑戰時到這裡將會累積四、五天以上的疲憊,計畫目的是挑戰,不是送命。

片中不時穿插一些動畫片段來講述兩人的一些經歷當作點輟,看他們講得很輕鬆,但這些經歷聽著卻讓人毛骨悚然,大霧、疲累、路線不明的狀況下,的確很容易產生許多幻覺與異象,對登山這項運動來說,強健的體能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真正關鍵是無與倫比的精神力。

片中最戲劇性的橋段,是兩人在山上的爭吵,這段是事後訪談時兩人各自的口述,但因為描述得很真實,再加上許多影像與訪談片段的累積,讓觀眾能理解當時雙方的心情,甚至彷彿能夠體會兩人在山上吵到大哭,以及進一步地抒發抑鬱心結後的和解,再想像當時的情況,邊吵架大吼飆三字經,還要邊趕路,這種複雜的情緒,雖然有點對不起辛苦的兩人,但想到這種矛盾感還是覺得有趣。而且如此高危險性的挑戰,最大的情緒轉折點只是充滿壓抑後解開心結的爭吵,其實也是一種幸運吧。

雖然講了這麼多,我還是不喜歡登山,但對於能夠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勇往直前的人們,我由衷佩服他們堅強的意志。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