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風翔萬里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講座心得] 2017梅樹月—「立石鐵臣的藝術世界」

風翔萬里
·
·
2017年三峽李梅樹紀念館的梅樹月<灣生畫家立石鐵臣>特展,辦理了一場特別的講座,嘉賓是遠道來台、將立石畫作再次帶回母土台灣的立石家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本文即是「立石鐵臣的藝術世界」講座紀錄。4月9日是灣生畫家立石鐵臣(1905-1980)的忌辰,這位將畢生重要創作都獻給故鄉台灣的日本人,引揚返日後設計才華便幾乎沉寂在營營生計之中,直到近年台灣美術史的研究與再發掘才受到重視。

2017年三峽李梅樹紀念館的梅樹月<灣生畫家立石鐵臣>特展,辦理了一場特別的講座,嘉賓是遠道來台、將立石畫作再次帶回母土台灣的立石家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本文即是「立石鐵臣的藝術世界」講座紀錄。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立石鐵臣特展主視覺
「台灣是我的出生地,一直到九歲才離開。記憶中,台灣像天堂一般,如童話世界一樣美好。」──立石鐵臣

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稱為「灣生」,時代、戰爭和政治,皆深刻影響著畫家立石鐵臣的創作。他在台期間的繪畫和文字創作,紀錄了台灣風景、人情和民俗,其創作歷程鏡映台灣戰前、戰後在美術、政治和歷史的轉變。

立石鐵臣1905年生於台北,父親立石義雄曾任台灣總督府財務局事務官、台灣瓦斯株式會社董事。立石鐵臣幼時體弱,因而對繪畫產生興趣,在9歲時隨父親調職回到日本,在日本習畫、成長。1921年進入川端畫學校,曾師事岸田劉生、梅園龍三郎等藝術家,作品也曾入選國畫會展、槐樹社展等展覽。

立石鐵臣1933年回到台灣進行寫生,此後旅居台灣18年,也在此結識妻子、組織家庭,活躍於台灣藝文界。他曾受臺北帝國大學委託,為生物病蟲害防治繪製昆蟲與植物的細密畫;創辦並加入「台陽美術協會」;與西川滿、金關丈夫、池田敏雄等學者、文學家合作,加入《民俗臺灣》的編輯工作,以及為《媽祖》、《臺灣文學集》、《文藝臺灣》等書刊擔任裝禎設計。

隨著書刊的民俗採集工作展開,立石鐵臣創作許多版畫插圖,紀錄了台灣民俗的面貌。例如,利用石臼做年糕的婦女、編織斗笠的少女、街邊彈唱的民樂手、鹿港彎曲的巷道…,黑白分明的圖像經過他的簡化,給人速寫般的質樸感。雜誌封面也常從民生用品和節慶當中擷取元素,別具用心。

現存於溫州街18巷的立石鐵臣故居

1945年日本戰敗,在台日本人面臨遣返命運。立石鐵臣以技術人才的身份受到國民政府留用在台工作,任東都書籍編輯、台北師範學校美術教師。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立石親歷台灣戰後社會秩序混亂的情形,1948年引揚前賣掉重要畫作離開台灣,為最後一批被遣返回日本的「留用日人」。

回到日本後,立石鐵臣過得並不順遂,曾有一段時間需仰賴妻子的針線活貼補家計;立石鐵臣則以繪製書籍封面和插畫工作維生。

立石鐵臣並未忘記在台灣的過去,1962年出版《台灣畫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回憶旅居台灣的見聞與生活。其中一頁以「吾愛台灣!」為題描繪了渡船離別台灣的情景。日本人在船上揮舞雙手,與逐漸遠去土地道別,碼頭邊擠滿了台灣友人,吟唱日本歌曲《螢之光》為他們送行。在短文結尾,立石鐵臣重複強調了兩次「吾愛台灣」,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立石鐵臣—《台灣畫冊》吾愛台灣

長子眼中的立石鐵臣

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先生(右)、立石鐵臣長子立石光夫(中)、左側為現場口譯人員

立石光夫是立石鐵臣的長子,在日本也是任教於大學的教授,說話條理分明、深入淺出,表現絕佳幽默感,每一口述段落也適時留時間給口譯同步翻譯,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細心體貼的一面。

光夫先生說,父親立石鐵臣很久以前曾為東京一家知名和菓子店"空也"設計商品包裝。立石鐵臣過世後,光夫先生曾造訪位在東京銀座的"空也",空也的紅豆最中是出名的點心,如果沒有預定是沒有辦法現場買到的。

銀座名店空也的紅豆最中及包裝設計

光夫先生造訪空也當天,櫃檯是一位穿著和服、氣質優雅的中年女士負責接待,光夫先生原只是試探性的問:"請問包裝設計者......",和服女子馬上接口說:"是立石先生!"他立即表明立石鐵臣就是他的父親,沒想到事過境遷了數十年,店家仍明確知道包裝紙的設計原創者,為此他很感動!

1978年立石鐵臣的包裝設計手稿(彩印)

立石光夫先生禮數週到,特別準備四盒空也的紅豆最中招待現場聽眾,並現場展示了立石鐵臣當時的設計稿彩色複印給大家閱覽,點心外盒的包裝紙仍是採用立石鐵臣原稿設計的模樣,品嘗著有與台灣美術深有深刻歷史淵源的和菓子,讓人心情激動!

立石光夫先生展示立石鐵臣設計的包裝紙

光夫眼中的立石鐵臣對創作有著研究狂熱,總是鎮日埋首於作畫工作之中,在家人面前也是傳統父親那樣威嚴的角色,和家人感情並不熱絡,返日之後因為工作收入不穩定,時常需要兼作細密畫及插圖繪畫工作,曾讓母親在操持家計上也很傷腦筋。回到日本之後,立石鐵臣的畫風也有巨大轉變,有別於在台灣時期樸拙可愛、鄉土民俗題材的筆觸,或許是因應超現實主義的抽象畫題材為主要創作方向。

有觀眾就紀錄片<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提問,光夫先生說那部電影很可惜並未從他這取得正式授權,他對此感到遺憾,但看到現代台灣人沒有遺忘父親,仍然願對此給予正面肯定。(幾個在場同好後來私下討論,應是家屬之間對作品保管或授權的意見不同,但畢竟是自家親人,而且日本人言詞含蓄,因此沒有直接點破)

灣生作家立石鐵臣紀錄片預告

另外也有人提出返日之後立石鐵臣是否還有和西川滿聯繫,光夫的說法是因為回到日本大家彼此生活都很辛苦,忙於生計就漸漸疏於聯繫了。不過文史資料爬梳的話,雖然初期還有持續幫西川做圖書插畫裝幀,但此後西川和立石後期關係確實就有比較疏遠些了。

光夫先生是立石鐵臣作品的保管人,父親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為此光夫先生還特地購置房產以妥善存放這些作品原件,自己平時則是另外賃租居處。光夫先生說印象中父親總是在畫畫,而因為返回日本後初期父親工作並不穩定,因此母親維持家計也很辛苦。

父親臨終前對他們兄弟最後的遺言分別是:

  • 對長子光夫:我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嗎?
  • 對次子雅夫:人生是孤獨的

立石光夫先生現在想完成的夢想:第一:出版著作,內容主述只有母親、弟弟雅夫和光夫先生等家人眼中所知道的父親立石鐵臣;第二:希望將立石家的故事拍成電影。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