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猫咪爱遛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终于见到你----一眼万年的黄石 (1)

猫咪爱遛弯
·
行于2020年7月中旬,写于2021年6月上旬。此篇为恶地国家公园和总统山游记

赵婷的《无依之地》已经拿到奥斯卡奖了,果妈的游记还没写到黄石。之所以提及这部电影,一是感慨于镜头里美西的群山、草原、公路、营地,拨动了最温暖的心弦,拍出了果妈无从表达的情愫,二是遗憾badland我们居然错过了一部分,比如女主穿着裙子像个孩子在恐龙蛋似的石头丛中蹦跳那个画面,真的就在恶地国家公园吗?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见天地,见众生,更要见自己,这是心灵和身体总在路上的你我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告别了科罗拉多,Cheyenne KOA在怀俄明的地盘,但我们与黄石公园之间还隔着Nebraska、South Dakota和Montana的距离,足可见美国各州多么地广人稀。两天后的夜晚我们就会入住黄石公园的营地,这两日算是可口的开胃前菜了。如今回想起来已然忘了当初是怎么确定这两天的行程了。Scottbluff、rushmore和Devil’s tower都是national monument,跟国家公园差不多的地位,年卡通用;Badland在国家公园中也算小有名气。四个景点,各安排了一个半天,算不上悠游,但好歹比急行军强了一丢丢。

7.12 Scottbluff national monument .Nebraska----badlands national park.south Dakota 宿rushmore KOA

告别Cheyenne koa前,果宝和Gaby玩得难舍难分,果妈一度找不着人影吓得大声呼喊。KOA里小朋友很多,还有迷你高尔夫球场。出来半个月,防疫已经差不多全靠天意了,只能叮嘱她勤洗手。

离开营地没多久变到了Nebraska的地盘。广袤的农田,草原,渐渐远处有了石灰颜色山体的影子。Scottbluff景区设有关卡,但并不收费,只提供服务,给了我们一张地图。我们沿着主路蜿蜒而上,很快便到了山顶停车场。以前不知道bluff有悬崖的意思,印象里只记得是吓唬。从山顶居高临下环顾四周,立马觉得这个词再贴切不过。如刀劈斧砍后的绝壁断崖当然够bluffing了。scottbluff是这大平原上伫立起来的几座山丘,是Oregon Trial的重要驿站。这条步道是皮草商人开发西部的路线,突兀的山丘让舟车劳顿的先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因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园区门口还保留着曾经的Oregon Trial,旁边是他们的Wagon,上面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家当,以及梦想。我们在山顶往右侧小径走了一截,忍不住拍了很多全景。标识显示天晴时可以看到烟囱石,我们并未得见。倒是看到有三三两两的人从左侧小径一路走到山脚,立马勾起来果妈的徒步兴趣。从66号公路到科罗拉多两周,总算可以练下腿脚了,好歹也是准备去徒步大峡谷的人。果宝没兴趣,和果爸往左侧走了一段便回去驱车下山了。果妈独自带着一瓶水开始往下走,其实也就1个多小时的脚程。沿着天然小径下行,至少比爬山轻松。正好和一位美国老太太一起一路闲聊,她说昨晚住在山脚下的酒店,有高尔夫球场的那一片就是。途中还经过一个天然山洞,两面都适合拍照,一面是广袤无垠的草原,一面背后正是悬崖峭壁,有几根突出的pinnacle像阿甘正传拍摄地纪念碑谷的风格。小径弯弯绕绕,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观感体验,不由想起南太行徒步的日子。到山脚后只见草原上大片大片的蒲公英、小野花,配上形态各异的山丘更添美感。

游客中心没开,但偶遇到一位工作人员,于是问起烟囱石的方位,驱车前往,也开了得有半小时的样子,不知道之前的游牧人是如何看到的。那时候的人们爬上最高处远眺,是否也有如今旅人的心态?

从主路到坑洼的小路,远远地望见一个尖顶的石柱伫立在一片大平原上,感觉更像一根蜡烛,那就是许多迁徙者心中的圣地。 据说摩门教的教徒从Illinois去往Utah的路上经过这里,留下了Mormon Trial;Missouri的皮草商人在去往西海岸的Oregon和California的时候途径这里,留下了Oregon Trial和California Trial。美国本土的几次人口大迁移都不约而同地在这里交汇,而高高耸起的Chimney Rock也成了移民路上的明灯和方向,让慢慢长路不再迷茫和彷徨。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历史意义上,但就风景而言,“买家秀”与网络上的图片不一样,有点灰头土脸,我们一致决定远观即可,掉头驶离,往恶地国家公园方向导航,这也意味着我们从Nebraska到了南达科他州,一天跨三省的感觉很奇妙。经过一个尚未建好的“景点”,类似卡迪拉克庄园,把小汽车埋半截到土里,感觉老美也喜欢一窝蜂整这种人造景点,不如路上大片大片堆着草垛的农田耐看。路过多少个小镇子都忘了,看照片想起来买了个冰激凌,等红灯的时候无聊拍照,果爸说被旁边车主看到了直乐。美国的小镇长得都差不多,红砖平房,邮局餐厅咖啡厅商店教堂,估计老外在国内旅游看我们的小村镇也是一样的感觉,哪哪都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车内仪表盘显示我们的行程从甘村出发至此正好4000miles,赶紧拍照留念。

到恶地国家公园已是下午,游客中心彻底关闭,连地图也没得拿了。所谓badland顾名思义就是穷荒险恶之地,印第安人无法在此处种地故得名,是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奇观。以下为百度简介:这里植被稀少,一片荒凉,像月球表面一样。沿着环园公路,起先是能看到整片荒漠山谷的壮观俯瞰,接下来走入地势渐低的谷地,又有仰望四周高山奇岩的不同感受。公园分南北两区,占地面积988.68平方公里。北区交通比较方便,环园公路状况良好,适合一般游客开车游览。南区内部完全没有道路,公路只在园区边缘环绕,要进去游览得靠双脚。但是南区除了恶地风景之外,在游客中心有比较多关于印地安文化文物的展览,工作人员也多是印地安人。这个国家公园以恶地这种地形出名。这种地貌源于千百年持续的降雨、冰冻和融化。当达科他人第一次见到这片像月球一样的地形时,他们形象地称之为“恶地”--- 恶劣的土地。早年的法国狩猎人在这片崎岖的地形中艰难的穿越后也把这片土地描述为“Badlands”。虽然南北达科他许多地方都有这种地形,但恶地国家公园无疑是规模最大,最壮观的。

从导航上看,这个国家公园幅员辽阔,主路两边几乎全都拉上了铁丝网被圈起来的意思,从路上远望,层层叠叠的荒漠沙丘呈现不同的土黄色基调调色盘,有的像天神用大刀齐齐整整削去一截,有种迷你版大峡谷的既视感,有的又像菲律宾的巧克力山圆圆的,有的一层一层的像千层饼,有的则是三角形的角峰状。本来以为至少可以拿到地图,照着攻略的印象去几个出名的地方打个卡即可的, 诺大一片竟不知从何玩起。恶地的名声不是盖的,连路过的仅有的一条河流,水质都是灰色,大概是从山上冲刷下来的。草原上很多小洞,许多prairie dog站起来探头探脑的煞是可爱。纠结了一会,决定往rushmore方向开,有啥看啥,一切随缘。倒也不至于寸草不生,植被还是不少,低矮的树丛和一簇簇的小野花很繁盛,偶尔还能见到一汪碧蓝的小池塘。

没走多远,居然路上头一次遇到了路障,有工作人员登记我们从何而来。当时佛州每天六七千的确诊数,我们不敢明说,不知设置路障的目的何在,于是告知从Cheyenne方向过来的,这也不算撒谎吧?过去后再开了一段,在一个路口看到一台当地车,索性去打听一下。可巧这个车主是当地人,给我们推荐了SHEEP MOUTAIN,说是他认为的恶地最值得去的地方,像极了大峡谷。我们千恩万谢,往小路开去。话说这条土路实在太坑洼,真正意义上的搓板路,一路只听得石头在彻底噼里啪啦的声音,果妈一路忍不住暗自念佛,车子可别再出幺蛾子了,修一次几百刀啊!越往里走心里越犯嘀咕,没遇到几台车,真是硬着头皮往里开,但凡错车就是漫天灰尘。好在风景确实越来越有特色,感觉在土林中穿行,雨水冲刷山体形成一道道纹路,犹如巨大的龙爪一般伏在地面,不禁想起川藏沿线,神奇的是路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土堆形成天然的蘑菇形状。如此荒凉贫瘠之地,自然是没有任何村庄和人烟,但我们居然在中途邂逅一个美国女人独自前行。我们问她是否需要搭车,她婉言谢绝。给她瓶装水,她推辞了一番才收下。后来我们到了山顶,有标志显示再往前行需要HIGH CLEARANCE的车辆才行,附近停了一台车,不见人影,后来才知道就是独行女人的,她后来走过来了。我们就地停车,欣赏美景,其实也不确定这里是不是就是sheep mountain。虽然没去过大峡谷,但这里确实有那种感觉,《无依之地》里面有个场景不知是不是就在这里拍的。大风中极目远眺,辽阔的草原上望不到尽头,隐约有一条弯弯的小溪伸向远方,大自然的眼泪冲刷出来的沟壑,如同古树的盘根错节,听着呼呼的风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如果远方再奔腾过来一群骏马,那该是何等的大片!脚下是一大片悬崖,沿着土坷垃往下走的话应该能到谷底,但应该没人这么干。

我们在此驻足片刻,又提心吊胆驱车返回主路。途中忍不住在土蘑菇林附近停了下来,玩了半晌才走。土林的外壁上很多蜂窝状小洞洞。果妈兴致来了,坐路上拍了几张,反正来往的车辆寥寥无几。

回到主路,心总算放了下来,真想拍拍车子给它点个赞。北区还没去,心里还是不甘,于是折返,孰料再次遇到路障,这回说是不让往那个方向过,也不知是何原因。没做功课掉得大,只能匆匆领略恶地国家公园的冰山一角,网上那些有观景栈道的地方影子都没见到!更别提偶遇野牛、大角羊和叉角羚羊和欣赏唯美日落了!后来从地图上看到有一个地方叫buffalo grassland,估计就是此前推荐我们去sheep moutain的车主说的那个可以看到成群野牛奔跑的地方。我们导航半天到了一个景区,一问却对不上。时间也不早了,经过了windcave国家公园,到rushmore koa已经完全天黑。这是个koa resort,五十多刀一晚,含5刀还是10刀的resort fee。到的时候就吓到了,房车乌泱泱的,果然是个度假村的感觉,灯红酒绿,娱乐项目很多的样子。我们找营地就花了半天功夫,居然是在一个半山腰,啥啥都没有,水电桩都是浮云了,只有一个木制野餐桌椅和火盆提示这里确实是个帐篷扎营点。稍微有个平坦的地方,顶着大风好不容易扎好帐篷,把箱子放在里面四个角才不至于刮走 。去卫生间得打着手电从山坡走小路去房车营地附近,和果宝去上了厕所,顺便抒发一下对开房车旅行的羡慕之轻。困极,和果宝吃了泡面就睡下了。

7.13 rushmore national monument--devil’s tower Wyoming 宿red lodge KOA

半夜狂风怒号,早上起来却晴空万里。走出帐篷,发现营地三面环山,我们的帐篷附近都是小木屋,山坡草地青翠欲滴,四周古树参天,顿时觉得这是难得的“观景房”,比密密麻麻的房车营地可好多了。果宝还在熟睡,果爸连人带车不知去向。逛了一圈,果然resort还是豪华不少,游乐场明显更高端,还有冲水滑滑梯,高尔夫球场。果爸正在公用厨房做饭呢!非常漂亮的厨房,360°摆满了鲜花。除了果爸,还有一家美国人在做早餐。那家的妈妈直接在玻璃面板上摊的面饼,炒了鸡蛋,一份份单做的。我们则粗放多了,一锅面条加鸡蛋,中餐是炖土豆,照例打包装盒。从厨房上山坡相当于走个大圈回到帐篷,叫果宝起床。

离开营地时发现门口还有马厩,应该是有骑马的项目。四周有山有水,确实是度假的好去处。到总统山的路上就经过了一个美丽的湖泊,我们只能暗自可惜,这要是在国内,完全可以在湖边安营扎寨。这天算是很早就到了景区,停车场也有不少车了。总统山不收门票,只需在机器上自付停车费10刀。进去前果宝看到旁边车辆里面开着窗,有只萌哒哒的小狗可怜巴巴地冲外面叫,大概是这里不能带宠物入内,果宝一路心心念念担心小狗口渴和孤单。

去总统山之前倒没有太大的期待,只能算顺路去瞧瞧罢了,四个总统的巨大石像,会不会太“景区”style了?到了之后感觉还是值得的。入口处有全美各州的州旗随风飘扬,我们自然很快找到了佛州的。一个大大的露天舞台,正前方四个总统赫然映入眼帘。晚上这里会有灯光秀,我们自然是无缘了。我们从左手边上走环线栈道,轻松自在。公园环境极好,最好玩的是移步换景,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总统的全貌,有一处一线天可抬头看到华盛顿,有一处只能看到华盛顿和林肯两人。四位总统石像刻画得很传神,下方是一大堆碎石,栈道上有对他们的功绩介绍。栈道尽头还有个展览馆,里面有工作人员现场介绍总统山修建的历史和轶事,比如电力如何保障等等。我们当练了听力,连着听了两位工作人员的讲解还有问答互动。

离开总统山前不得不赞叹一下这处选址,居高临下,风景绝佳,算是风水宝地了。附近小镇很热闹,路边随处可见乘坐直升机看总统山的广告牌。从总统山到Devil’s tower虽然跨了州,路途却不远。中途经过了怀俄明州的welcome centre,工作人员主动给了我们一大堆怀俄明的地图、手环、车贴,满满的装了一袋子,果宝很是喜欢。远远地看到一个倒扣的“冰激凌杯子”,忍不住在路上观景点停车拍了搞笑的托塔照。1点多就到了山脚下,这里有个koa,住这儿看晚霞打在魔鬼塔上该是什么心情?

魔鬼塔是national monument,我们凭四年级卡可免费入内。排队排了好久,果爸顺便在车上把午饭也吃了。不得不说魔鬼塔非常神奇。一片几乎平坦的土地上,矗立一块圆柱体巨石,外表呈现出柱状节理,像冰激凌被一条条刮出层层纹路,最上面据说有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也是罗斯福钦点的美国第一个national monument。以下介绍出自百度百科:

魔鬼塔的高度有 264米,1906 年由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成为第一个国家纪念地。它是花岗岩的结构的火山颈地形,早期是一座火山,后来周遭的山壁被侵蚀掉了,只留下坚硬的玄武岩火山颈。魔鬼塔是个庞然大物,耸立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平原上。它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最高点,在晴朗的天气里,人们能从160公里以外看到它。魔鬼塔虽然高出贝尔富会河369米,但从基座算起,塔高为264米,塔基直径305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顶端直径84米。距今五、六千万年以前,地心的岩浆上涌到地表,没有喷出去,冷却下来成为坚硬的火成岩 。历经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无数次的地层变动和岩浆推挤,周围柔软的沉积岩被风化雨蚀而逐步消失,只留下坚硬的火成岩成了魔鬼塔 。另一方面,由于岩浆收缩留下的裂缝,形成许多一根一根的多棱形小石柱,同时,水分渗进柱体之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膨胀、收缩,使一些柱体从岩石主体上崩落下来,散布于塔基,形成岩斜坡 。魔鬼塔大约形成于5000万年前,当时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沉积了诸如砂岩、石灰岩、页岩和石膏等沉积岩层。同时,来自地壳深处的压力迫使大理岩浆侵入沉积岩,岩浆便开始冷却结晶。与此同时,它收缩、断裂,形成多边形柱体。人们可以在干涸的溪流和池塘里看见同样的现象,水从那里的地表蒸发,形成周边略向上翘的多边形泥质的浅碟凹地。岩浆侵入所形成的火成岩比周围的沉积岩要硬得多。经过数百万年,当海底隆起形成坚硬的陆地,侵蚀作用就开始蚕食沉积岩,留下巨块火成岩。即使是坚硬的火成岩,也难免受到侵蚀。随着风化作用的继续进行,魔鬼塔迟早要彻底坍塌,但也可能再维持几百万年而不倒。魔鬼塔基座四周,漫山遍野都是虬松、苍松、杜松马尾松、山文树、红醋果、野浆果树、白杨等林木。

从入口盘山而上,又看到好多土拨鼠。魔鬼塔附近也有长短不一的徒步小径,可以想见的移步换景。我们时间有限,选择了最靠近的那一圈。没走几步就发现高处有人正在攀岩,需要提前预约办理手续。岩斜坡一堆堆boulder,有大人小孩往上攀爬,果宝怎会错过?立马蹭蹭蹭开始,没一会父女俩在果妈的手机镜头里越来越小,果妈趁机休息片刻。等他们爬了一个来回,我们沿着小径环塔一周,走走拍拍。到了一处viewpoint,果宝觉得没爬够,转眼间又不见了人影。

3点半离开魔鬼塔,前往red lodge koa。这一段车程非常漫长,从午后小雨到夕阳西下,从怀俄明到蒙大拿,从荒漠到群山,9点多还在路上疾驰,果妈一度无聊到跟旁边开酷酷山地车的美国帅哥打招呼。途中我们去沃尔玛买了很多补给,包括西瓜,后车厢塞满了,毕竟明天就要进黄石了。给果宝买了荧光条,在车上做帽子打发时间。越来越接近黄石,突然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那段五六个小时的路程,如果配上无依之地的配乐,该是多么有feel!这天的晚霞铺满了整个天际,在车上都嫌拍不过瘾,停到路边欣赏个够。到KOA已经10点多,又开始下起小雨。我们的营地是最basic的,只有一个火盆。隔壁倒是都有邻居。左手边独行的美国女孩直接在车上睡觉,第二天很早就离开了。右手边是一对美国好基友,蛮晚都还在烤火聊天。这天依旧没有洗澡,吃了果爸赶制的晚餐就睡下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