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析:從創作者的態度看《母親!》的隱喻

古塵
·
·
IPFS
·
美國電影《母親!》是一部描繪「意識」之作,透過「象徵」的表現,慢慢將「隱喻」的主題呈現出來。有趣的是,「主題」可以隨著觀看者的經驗而產生相對應的反映……

中文名稱:《母親!》
英文名稱:
《MOTHER!》
上映時間:
2017年
國家名稱
:美國
類型:
劇情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編劇: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 蜜雪兒菲佛 / 哈維爾巴登 / 多姆納爾格里森

前言

  美國電影《母親!》是一部描繪「意識」之作,透過「象徵」的表現,慢慢將「隱喻」的主題呈現出來。有趣的是,「主題」可以隨著觀看者的經驗而產生相對應的反映,有的人可能看見「宗教」的隱喻,有的人可能自省「創作」的現象,有的人可能發覺「生態」的暗示等等,沒有誰對誰錯的爭議,或許可以說,這就是「作者已死」的閱讀樂趣。筆者透過男主角是「詩人」的線索,慢慢解開電影象徵的「讀者」與「靈感」彼此之間的關係作為隱喻觀察,試圖探討創作的本質意識。

作者、讀者與靈感之間的關係

  首先談作者這條線索。《母親!》開頭就介紹男主角是詩人,且處在缺乏靈感的階段:「我想獨處,我需要清空腦袋,讓靈感流入」。因此「創作」意識從開場就成為象徵。詩人在劇中有一段獨白非常關鍵:「小心點!它非常易碎!這是……一個禮物,很特別的禮物,……,在我年輕時,一場火災讓我失去一切,……,很難想像那意味著什麼,失去一切,包括回憶、工作甚至髒牙刷,我不知道是否還能重新開始生活,直到我在灰燼中找到它。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它給我重新生活下去的力量,然後我就遇見她。」這個結晶體就是作品的象徵,是男女主角愛的結晶,是最後被讀者瓜分啃食的嬰孩隱喻。這是一個「輪迴的現象」,從電影開場的毀滅畫面就獲得重生的詮釋,說明這是不斷反覆再現的諷刺。

  其次,是讀者的陸續出現。作家對讀者的想法是:「我喜歡他的故事和想法,跟能夠欣賞作品的人交談帶給我靈感。」這裡給出作家從讀者身上汲取養分,並且是能夠「欣賞作品的人」,這就彰顯作家討好讀者的用意,用這種態度寫作,漸漸失去作家反思世界與省思自我的本質。讀者的本色是多元現象的集合,有理性與不理性,甚至到達瘋狂。不斷闖進男女主角家中的人,男主角張開雙手予以歡迎或同情,女主角則越來越害怕與擔心,尤其象徵作品的結晶體被讀者破壞之後,男主角自省的心門更加封閉,相對地依賴讀者的簇擁,而非回歸本質與觀察世界的探索。然而,讀者的慾望是無窮止盡的,並且反客為主的現象越來越強烈,甚至肆意妄為到失去控制。這是極大的諷刺與反思,對於討好讀者現象的後果,將帶來難以預料到的傷害。

  最後,女主角成為靈感的象徵,如同劇中一段話的描繪:「她將生命注入每個房間,全部親手重新打造,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可以說靈感是創作最仰賴的要素,與作者是非常親密且相關的關係,可是作家卻捨棄了這層親密的對待,當女主角說出:「我欣賞你的作品」時,男主角顯示出的態度是不在意,相對於面對讀者的欣賞時明顯有落差。或許從讀者說出:「妳至少穿得得體一點。」可以得到解答,因為靈感向來都是作家自我經驗的投射,以及自我審視後的發想,是真摯而樸素的存在。相對於討好讀者必須善用華麗言詞的表現,具有深邃反諷的隱喻意思。

創作用來討好讀者,最終,傷害的就是「靈感」的存在

  從女主角對男主角說:「你為什麼沒問我就決定?」可以看出兩人之間存在某些隔閡,導致溝通出現問題。再看一句讀者對女主角所說:「原來妳想要小孩啊!」更可清楚看到男女主角之間的想法並不一致。再從劇中讀者的一段話看出男女主角兩人關係的端倪:「妳不斷付出再付出,結果……怎樣都不夠。」由此可見,作家在乎的是關注或名利,而靈感專注的是作品成果,兩者對於創作意識的詮釋並不對等,因此造成兩人之間或說作者與靈感之間的認知產生差異,因此,讀者才能趁隙而入,對於「家」存在的意義,進行無意識的傷害與破壞。對於男主角的行為,女主角忍不住說出:「不!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你自己,一切都是為了你和你的工作,你以為這樣就能幫助寫作?什麼都幫不了,這房子是我一磚一瓦重建的,你一個字都寫不出來!」男主角的回應則是:「對不起,我就是寫不出來,想不出來,我試著為房子帶來生氣,打開門迎接新的人和新想法,你覺得妳無法呼吸?我才快要窒息!妳還要假裝一切無事。……人生不會永遠照著妳想要的方式走。」可見兩人的想法無法獲得共識,男主角是現實派,女主角是理想派,各自有各自的堅持。靈感與讀者之間是對峙關係,當作家選擇的是討好讀者的時候,就是抹消靈感的存在。當作家在與靈感交融之後完成的作品,居然是出版商率先閱讀,讓女主角瞬間的天堂落入地獄,原來一切都沒改變,自己只是個工具。

結語

  「家」的隱喻,是創作意識的主體,需要作者、讀者與靈感共同維護的對象,象徵寫作場域的環境,女主角最後的一句怒喊:「你從沒愛過我,你只是因為我愛你而愛我,我把一切都給了你!你卻全部丟掉。」最終,將「家」焚燒殆盡。作家是自私的,且短視近利,搞錯寫作的本質,才導致現象不斷「輪迴」發生。實在值得創作者深思——別再「作者已死」,「讀者已死」才是王道。

預告片

2021.08.02 初稿,讀雨居書房
2021.08.02 首發,方格子
2021.09.14 分享,馬特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古塵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詩憶手札】讀夢式情書#19|致逝去的時間

【詩憶手札】讀夢式情書#18|倒數計時

【詩憶手札】讀夢式情書#17|童話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