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款款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觀布子市殺人事件(1)——人為何自殺

款款
·
·
人無從知道死亡,但接近死亡的時候,就會引起心中的衝動。

*轉貼之前的閱讀、觀影筆記,以饗月球人同好新馬友 @閱球人Moonreader

**以下將有小說《空之境界》(尖端出版社,2010)以及劇場版《空之境界》(2007-2013)劇透。

小說《空之境界》由作者奈須蘑菇(奈須きのこ)創作於1998年,是年10月在名為「竹帚」的個人網站發佈連載。小說講述因事故陷入昏迷的女子兩儀式,醒來前後遭遇的種種殺人事件,她甚至懷疑自己就是犯案者。

  • 目錄篇名標記的角色名有什麼作用?

《空之境界》的目錄展示的不只是篇名,還有對應的角色名。有人解讀為該篇獲得救贖的角色,單就〈俯瞰風景〉來看,可能是不太恰當的推論。

(4)1/俯瞰風景 Fujoh Kirie

(1)2/殺人考察(前) Ryohgi Siki

(3)3/痛覺殘留 Asagami Fujino

(2)4/伽藍之洞 「」

(5)5/矛盾螺旋 Enjoh Tomoe

(6)6/忘卻錄音 Kurogiri Satsuki

(7)7/殺人考察(後)Sirazumi Rio

間中有〈境界式〉、〈空之境界〉小節,在此省略。數字前的括弧是事件發生的順序,以供參考。以上篇目並不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而〈俯瞰風景〉為全作首篇,亦是作者有意為之——設立較高的理解門檻,讓讀者自行猜謎。

〈俯瞰風景〉提出自殺的想像與思考,巫條霧繪(Fujoh Kirie)是這一篇的中心角色。時值1998年8月,巫條大樓上有一個漂浮著的人,在那個人身邊有一群跳樓自殺的少女隨行飛舞,數量是8個。她們是在飛行呢,還是在墜落?

我們也可以從小說題目獲得線索——空の境界 The Garden of Sinners。不管是日文題目,還是英文題目,都能解釋篇名之後的角色遭遇。這裡的「空」讀作「から」,表意虚空,實則有殼、容器的意思。The Garden of Sinners,罪人們的庭院,也可以說是欠缺之人聚首的地方。除了巫條,其他的五個角色,依序是兩儀式(Ryohgi Siki)、淺上藤乃(Asagami Fujino)、臙條巴(Enjoh Tomoe)、玄霧皋月(Kurogiri Satsuki)、白純里緒(Sirazumi Rio)。《空之境界》藉由六個青少年的個人痛苦遭遇。他們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試圖在絕境探尋生存的意義。

  • 套著三流小說外殼的形上學?

〈俯瞰風景〉聚焦殺人/靈異事件,作者開篇即自嘲:「聽妳這麼形容,挺像三流小說的。」(尖端上冊,p.28)

但正是因為這種流俗情節透露著奇幻的憤怒與暴力,才隱約吸引了2009年16歲的自己繼續觀賞與閱讀(雖然當時實在沒有辦法理解背後更多的意義)。十多年後,才有了此類種種「延宕觀測」,稍微能走入奈須所創造的月世界。月亮即「異界之門」、「從神話時代開始一直孕育魔術、女性與死亡的洞穴」。(上冊,p.39)

奈須的寫作風格,一向運用許多宗教與神話典故,月亮是他的重要意象之一。他的文字充斥獨特的設定與解說,藉此吸引或篩選讀著,是一個方便也是一種障礙。

「在商業區有棟名叫巫條大樓的高級公寓,據說到了晚上,在大樓上空會看見類似人影的物體。……自從因車禍昏睡兩年之後,我就能看到那一類『原本不應存在的事物』。依照橙子的說法,這不是看得到而是『看』得到,也就是腦與眼睛的認識水準提升了,但我對這種理論不感興趣。」(上冊,p.12)

「在這片景色中,月光蒼白地刻畫出黑夜。在一切全遭到麻醉的世界裡,彷彿唯有月亮是活生生的,刺得我的眼睛好痛。」(上冊,p.14)

「就算有什麼東西消失了,只要還有人記得,就不會回歸至無,還有記憶就等於活著,既然是還活著的東西,眼睛自然也就看得到。那簡直就像幻覺——」(上冊,p.30)

藉由兩儀式接觸到的種種異常,作者有他獨到的「解釋」,卻不是一時能理清的,接近病態且超自然的現象。看了解釋,仍像是看一則謎語。〈俯瞰風景〉提及嚴肅的自殺課題,以「腦與眼睛的認識」作為異常事件的主要線索之一。劇場版(2007)開始第一幕即呈現了兩儀式放大的眼瞳。

巫條長年臥病在床,康復的機會微乎及微,只能觀望病房窗外的風景過活。但因為生活無望,她開始憎恨外面的世界,經由不正確的引導產生幻視。在這樣封閉壓抑的情況之中,她獲得僧侶提供另一具靈體,誤以為自己可以掙脫束縛,看到更多更大的空間,代價卻是失去了原來的視力,身心也依然被困在病房裡。這也導致了幾個少女受到巫條錯誤的暗示,意識自己在高處浮游,實則已經從高處墜落,「意外造成」殺人事件。

「精神越是膨大的人,就越嚮往高處吧。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脫離自己的箱子。人是活在箱中的生物,也只能在箱中生活。人不可獲得神的觀點,一旦跨越拿到界線,就會變成那種怪物。」(尖端上冊,p.35)

那種怪物,便是漂浮在樓群上空的唯一活物/軀殼,而其他跟隨漂浮的影子,是預告即將死去的少女。故事從開始到結束,總共有九個少女殞命。

從自殺/靈異事件,到眼界/視覺的探討,最後來到核心的命題:人為何自殺。

  • 你也有嚮往死亡的衝動嗎?

人無從知道死亡,但接近死亡的時候,就會引起心中的衝動。

兩儀式與巫條霧繪之間曾互相廝殺交匯,讓後者意識到死亡的恐懼與快感,一時迷失在壓倒的力量之下,最後選擇墜樓身亡。在她死前,曾得到橙子勸告——飛行是帶有目的的逃逸,而漂浮是漫無目的地逃。

而橙子在她死後,〈俯瞰風景〉全篇結束時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自殺是沒有理由的,只不過今天沒能飛起來罷了。」(上冊,p.60)所謂的沒能飛起來,就是無法直面痛苦。我擅自理解為,生存無法避免壓力與痛苦,但也有人無法承受這樣的事,持續陷入困頓混亂。

在更早之前,貌似有一句代替作者安慰巫條的話語:「從前,她也屬於飛行的一種吧。(以前は、彼女も飛行の部類だったのだろう)」(尖端上册,p.30)(講談社上冊,p.28)

巫條曾經每晚祈禱自己能活到明晨才入睡,不曾也不想死亡,但病痛之中明天已經沒有其他可能,她最後還是在陰影之下選擇自我了斷,奔赴未知的死(未)亡(來)。

作者雖然憐憫這樣封閉且不自由的生存狀態,也表達了人應該選擇道路且背負罪惡(不要逃避),借黑桐幹也說明:

「一時的勇氣,與必須永遠維持下去的勇氣,哪邊比較痛苦,妳應該懂吧?這麼說雖然很極端,但我認為無論出於何種決斷,死亡其實都是一種推卸(死は甘えなんだと思う,也有慣性依賴、嬌氣的意思)。不過當事人可能也有逼不得已想要逃避的時候吧,這點我無法去否定,也無法提出反對意見。因為,我也是個懦弱的人啊。

「……無論怎麼正當,再了不起,選擇死亡都是愚昧的。不管多沒出息,有多錯誤,我們大概必須為了糾正那些錯誤而活下去。我們必須活下去,接受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的結果。

「這麼做很有勇氣。我不認為自己辦得到,也覺得有些自以為是,便沒有說出口。」(尖端上册,p.56-57)

必須誠實:我們接近死亡,但沒辦法理解死亡。這也是死亡產生吸引力的原因。關於選擇輕生的死者,我們只能推測他/她臨行之際面臨的絕境,因那些都隨死亡而無從理解了。而被死亡陰影環繞的我們,不管是抵抗逃避的衝動,還是勇敢背負錯誤,所求不過最終可得無悔與安息。


p.s.:關於小說改編成劇場動畫的murmur——

〈俯瞰風景〉主要寫惡疾纏身的巫條嚮往自由生存的複雜情感,還有另一個「病人」兩儀式對舊友黑桐幹也若即若離的情愫。劇場版略去兩者對彼此的印象敘述,將這一感情線包含在黑桐被人偶所吸引的情節中。當黑桐身陷險境,兩儀前往營救的過程中,突如其來的思念爆發真讓第一次接觸的觀眾蒙在雲裡霧裡。這樣的改編孰好孰壞,就交由讀者去想想了。

所幸梶浦由記的音樂製作,讓感情線的割裂不太明顯。小說沒有重點描繪的動作戲,在動畫化之後,也留下了驚艷的一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