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過去30天,我實踐了高效能人士的第一個習慣: 主動積極

Ronaldtong
·
·
IPFS
·

這篇文章我會分為5個部分,大家可按自己的興趣隨意閱讀。

  1. 重讀這本書的契機
  2. 翻開這書前的心態和思維準備
  3. 主動積極中2大支柱
  4. 我如何實踐2大支柱,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感受
  5. 試驗了30天後我得到甚麼?

重讀這本書的契機

相信大家大學時期總是會沉迷點什麼,而我的是有關生產力的課題。這本貴為個人成長書籍中的聖經我當然不會錯過。第一次讀時我沒讀完這本書,因為那七個習慣像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對於那時侯正追求知性興奮的我並不特別吸引。(重讀後才發現書的精髓不在文字,而在對應自己生活經驗後的感悟)。所以理論部份就不在此詳述了,反而多談實際應用。而重拾這本書的契機發生上年12月下旬。偶爾跟一位工作上認識的Mentor談起自己工作的狀況和煩惱,他便推介我讀這本書。我心想:新一年新開始,何嘗不可。見面後便立刻到書店買書並開始閱讀。可能是踏進職場後自己經歷和成長多了,讀此書時有更多的生活經驗可以對應,所引發的思考比以前多了亦深了。

翻開這書前的心態和思維準備

對此書的閱讀建議如果我只能給予兩個字,我會說:實踐!讀過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內容盡是老生常談似的,但畢竟文字只能展示你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大門。你可以從那習慣中得益多少就視乎你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我邀請你讀完一個習慣的其中一個支柱後合上書,思考一個明天早上你能花15分鐘應用的方法。

主動積極中2大支柱

主動積極中這個習慣中有兩大思維上的支柱,分別是「專注做好你能控制的事」和「造成影響,不要被影響」。作者把每個人各自關注的議題總結為「關注圈」。以我為例,我在一月實踐此習慣是處於一個求職期,我會關注的有市場推廣相關的工作,自己的求職進度,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等。但不是關注圈內所有範疇我都能控制,而關注圈中可以控制的就是「控制圈」。例如我不能控制對方會否給予面試機會,但我可以不同方法展示對工作的熱誠和求職的誠意。不論客觀情況如何,每個人對每件事情都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當你對着一個目標,你只需要投放精神和能量在你能控制和岀力的事情上,切實地完成它,累積下來,你的影響圈便會逐漸。

我如何實踐2大支柱,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感受

我每個早上都會花15分鐘在筆記簿上回答以下3條問題,思考我該在當天實踐這個習慣。

  1. 昨天我或身邊的人會否使用「但願」、「我辦不到」等字眼?
  2. 近來會否有一些讓我感到挫折,想不到解決方法並想避開的困難?
  3. 如果運用主動積極的原則去解決以上困難,第一步你會做什麼?

透過每天思考並回答以上問題,我逐漸發現一些自己不願面對的困難,然後自己思考第一步可以做點什麼。例如其中困擾着我的就是跟一位三個月沒聯絡的學生重新展開對話,我發現這事情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或十分困難的事,而我卻一直沒有處理它。我做筆記時發現背後纏繞着我的是一個跟學生傾談的一個既有觀念:我需要去幫助他們。這個觀念表面上非常合理,但你有否想過他可能不需要你的幫忙。為什麼一定是要幫助學生才能跟他們傾談,以朋友身份談談近況不可以嗎?而我的第一步就是跟他說出我的感受,接着所謂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們便一直以閒談的氣氛聯絡着。

試驗了30天後我得到甚麼?

當我持續做筆記一個星期後,我發現當我遇到事情想要放棄或不知所措時,透過筆記的訓練而建立岀來的一個思考迴路就自動岀現了。有一把聲音提醒我:「你有選擇怎樣回應的權利,你的選擇是?」接着所有因事情而感到的不快或擔心的情緒就變成理性地尋找解決方法。這個腦海中細微的思考轉變在不同的事情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你心中所想的不同,造就你作出的不同的選擇,這些都斷定着你能獲得的成果。

你想成為影響人的那個?或是被影響的那個?

最後贈送一個實踐習慣時的心得給大家:

如果有朋友在起初對於如何實踐這個習慣有仼何困難,可從回答以下2個問題開始,用寫筆記的形式作開始,開發你對如何實踐這個習慣的想像。

  1. 閱讀剛才那個章節時我腦海中想過了甚麼?(這問題以紀錄想法為主,不加批判,務求以最快速度捉住腦海的大部份想法!)
  2. 在你紀下的想法中找出你有感覺的其中三項,嘗試擴張句子,更詳細一點闡述你的想法。(你越有感覺的想法代表你能產生共鳴,從那裏開始你會慢慢發掘到那個想法和你生活的關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