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勒比海看世界

Wu Ming
·
·
IPFS
·

由托托拉島(Tortola) 去巴巴多斯島(Barbados) 只需要一晚時間,遊輪清晨五點已泊岸,每年一月是美國人及歐洲人旅遊加勒比海各小島的旺季, 其一是避寒,其二是外國人喜歡陽光與海灘,喜歡潛水和水上活動。

泊岸時,已經有三架遊輪停泊在左,右及前方三個方向。鄰房的太太及其先生來自利物浦, 他們都是來避寒, 此次旅程尚未結束,就已經預訂了二零二六年一月的加勒比海三十六日行程。 他們不是特別喜歡加勒比海,只是想有個地方離開英國的冬天。 可能倫敦屬南面, 冬天最低也只是負三度, 出外如果穿夠保暖衣服還是可以接受, 而且我是很宅的人,只要室內長開暖氣, 一本書,一部電腦,一杯熱咖啡,最重要是無限WiFi ,時間就此打發。 看著眼前的藍天白雲,世界很大很美,但都不及倫敦的小生活。我已懷念我家的小露台了。

由英國出發去加勒比海的遊輪選撰只有P&O 及 P&O 旗下的Cunard, P&O 像極英國的命運, 從前隨着帝國時代英國政府在印度的影響力,拿下特許經營英國至印度的航線,那時代飛機空運尚未完善,商貿都以海運作運輸,P&O 簡直雄霸天下。尤記得有年在港大的香港歷史建築物展覽, 有張昔日舊照片就展示位於中環干諾道中的一幢富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大樓(現已拆卸),那就是P&O Building, 我媽媽那代人叫P&O 做鐵行,就是因為其建築物的露台由鐵而造, 久而久之人人也稱為鐵行。我告訴媽媽鐵行之名的由來,她說:「無可能既,咁兒嬉。」

鐵行本來是英國公司,時移世易現在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有企業擁有,而遊輪業務就屬於美國的嘉年華集團。 船上的英式文化只是英國舊日的餘輝,有名無實。像英國的Royal Mail (皇家郵政) 其實是捷克富商旗下的EP Group 擁有。

住在普茲茅夫 (Portsmouth) 的Lisa 是我每天吃飯的鄰桌伙伴,初時大家只是每天早上說聲Good Morning, 吃畢禮貌地道別。經過七天的sea day相處, 我和Lisa 已經像小學生般,隔著枱與枱之間的距離,一碰面就聊天。 她告訴我距離巴巴多斯島碼頭的不遠處有個海灘,那兒海天一色,每一角落也像明信片一樣的美。她打算在沙灘買一個一天package, 大約美金十五元,可以有兩張沙灘椅,一張枱,一把太陽傘,一個locker,兩條毛巾,免費WiFi。 她說相比起意大利Sardinia的沙灘,一把傘也四十歐,加勒比海的價錢非常公道。

我告訴Lisa, 我不喜歡陽光與海灘,莫說海灘要收費,就算免費我也不會去。 我不喜歡熱,我也不喜歡皮膚黑。 Lisa 充滿疑惑地問我,那你為何來加勒比海? 其實純粹來郵輪探下舊朋友,吃吃睡睡,看看有沒有紀念品買。Lisa 忍不住大笑,我們就分道揚鑣了。

巴巴多斯島的海比托托拉島更翠綠,翠得像玉,陽光投射到海水上,波光搖曳就像一匹流動的絲綢。 穿過碼頭有一座小型的購物中心,此個購物商場比較簡陋,內𥚃大約有二十間商店,都是賣首飾,煙酒,衣服為主。 購物商場並沒有空調, 未逛商場已經一身汗。媽媽在商場的中庭小檔口看上兩隻瓷器紀念湯匙,售價美金十元,論貨色真的不值美金十元,不過I shop therefore I exist 的旅行意義下,就掏出十元,本想討價還價的,但看見兩個年輕少女是經營者,壓了價錢,我又不是能發達,不壓價可能她們的收入能進賬多些。兩個少女歡歡喜喜的跟我說Xie Xie,令我很尷尬,因為我已很久已沒有說普通話了。

原來兩位少女的學校是由中國注資建造的。翻查紀錄二零二三年,中國單是跟巴巴多斯島的雙邊貿易就達一億六千三百萬美元。手上的紀念品沒有標明Made In China, 不過我頗肯定可以在淘寶買到。在《鬼推磨:中國魔幻三十年1989-2019) 》一書中,作者蘇曉康說中國的崛起是建立在剝奪個人權利的基礎上。即是以億計的廉價勞工拉動國家經濟滾輪。鄧小平說的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是必然的成果,廉價勞力,價低取單自然能夠成為世界工廠,同一條方程式,中國可以,印度也可以。

不過先富未必帶動後富,因為如果整個國家共同富裕,誰在用勞力拉動經濟呢?說穿了,中國模式只能讓一班人富裕。 書中更帶出一個觀點,美國在克林頓時代幫助中國加入世貿,全球化貿易令中國致富,然而中國就算成為當今最具競爭力的超級大國,也一直持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來進行世界貿易。

當年克林頓接見留美的中國異見分子陳光誠,陳已告誡克林頓其對華政策會育出一頭猛獸,最後美國還是要滅獸的,到那時美國欲扭轉局勢,談可容易。世界大局都是在乎利益。美國當年引中國入世貿,也是需要一個龎大的海外市埸。中國如今穩坐泰山也是因為中國在不同領域,持續地向不同國家伸出鈔票,例如二零一九年,就向法國買下價值三十億歐元的空中巴士等。二零二四年也有類似金額的交易。金錢是萬能的,有錢就使得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

英國由日不落帝國走到今天的每個角落也經濟衰退,沒有認真捱過貧窮的英國人就算明白鬼推磨的道理,也不願承認自己是推磨鬼。英國塔村倫敦自治市 (Tower Hamlets Council)及倫敦警局撤銷原先對中國在英國皇家鑄造廠興建中國超級大使館的反對書就是做了推磨鬼。 英國人對此沒有太大感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揮一揮衣袖,又去旅行了。

跟兩名巴巴多斯的少女以英語交談後,發現她們對中國充滿好感,因為中國對巴巴多斯有很多貢獻,包括一座十九世紀的城堡名蕯姆洛德城堡(Sam Lord’s Castle),此城堡是由當年著名海盜興建,可惜二零一零年一次大火把此座充滿喬冶亞建築風格的城堡燒毀。據說重建過程艱辛,直至中國加入重建項目才把整個城堡修復並改為現時的Wyndham Grand Barbados, Sam Lord’s Castle Resort and Spa, 渡假村走高尚路線,每年接收多地遊客,此兩名少女有時會去此酒店作侍應生賺取外快。 巴巴多斯人的生活好像離不開中國投資,由紀念品,酒店,教育甚至鋪路塔橋工程。少女對中國的感恩摰真摯誠,實在要把她們推去白宮代澤連斯基跟特朗普表達謝意。 少女可能不明白此個世界並沒有免費午餐,一切的建設都基於借貸,中國變成世代債主後,依賴中國會變得泥足深陷,舉步維艱。

中國為何在加勒比海無孔不入呢? 因為加勒比海含戰略性地利位置, 此地域處於北美和南美之間,向北是墨西哥灣及大西洋,向南是委內瑞拉,西是中美。 一直以來也被視為美國的後園,在敵人的後園霸地盤是一種手段吧。

中國成為各大世界組織的成員國後,也看清世界的遊戲規則。山頭主義的潛規則就是有奶就是娘。巴巴多斯是聯合國成員及其他世界組織,如加勒比共同體 (Caribbean Community, CARICOM),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美洲國家組織 (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OAS) 等。每當國際社會對中國有爭議性的辯論話題,如台灣問題,人權問題,巴巴多斯及受中國恩惠的加勒比海小島都會自動埋位,政治正確地否決議題。 於是特朗普也說國際組織如世界衞生組織(WHO)及聯合國(UN)等,也是親中的。背後的原因是中國對外的利益輸送龐大,長年的一攏一絡比一帶一路更快,並更見成效。

特朗普2.0 上埸後,日日新鮮鑊鑊金下,假若有日美國決定離開聯合國,相信很多人也不再覺得奇怪。只是聯合國在權力真空下,由誰來填補呢? 中國? 俄羅斯? 英國? 法國?假若世界各國可以擅自地歸納他土為己,地域界線大家自行分配,例如台灣問題,Greenland 問題, 加拿大問題。那麼世界經濟會如何呢? 聯合國在正常的美國模式下,的確令世界和平了八十年,在特朗普2.0 的世代,歐洲極右主義快將興起,各地的愛國主義正在受不同形式的威迫或刺激下自我澎漲,例如,昨天美國副總統JD Vance 對歐洲兩國不點名的批評,溫水煮蛙的形式下,久而久之變成水火不容,又會否另一次世界大戰先兆呢?

I Don’t Know ar , 寫文都係吹下水姐。

Be Vigilant, 假若想世界和平,地方和平,防止魔鬼當權,要注意政冶人的面貌,誰在附和誰? 誰又被妖魔化?背後的利益是什麼? 當今國際新聞絕對需要PG 家長指引。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Author
  • More

移英後感:在崩裂中,尋找自己的地方

Lady Gaga 的 《Abracadabra》

誰鍊誰的喉嚨?從太陽能板看2025關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