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社運浪潮給我最大的個人衝擊,是與年輕時代的訣別
香港人經歷過去十年由反國教、雨傘、反修例、反警暴一直到擴展至全面反港共的浪潮,要訴說社會政局對個人內心的衝擊,曾聽過讀過很多年輕人說是啟蒙、是開竅,看清政權背後的本質,確立自己的信念及價值觀。但對於我這個半老不嫩的中佬,竅早在上一個十年 — 2003或以前的中學時代 — 已經開了,而過去幾年的時局發展,給我個人最大的衝擊則是與過去年輕時代的訣別。
音樂,在我成長的過程一直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流行曲、搖滾樂、遊戲配樂、古典樂,種種不同的音樂組成我年輕時代的背景音樂,與我的成長經歷無法分離,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天的我。也許是人老了就會念舊,最深植於潛意識中的樂曲一直是年輕時聽過的那些,有時候在腦海中不其然就播放起來。
在本地流行曲之中,楊千嬅及陳奕迅是我那時候的最愛,我就是成長於他們發跡的時代。他們的每一張唱片、每一首歌,我都滾瓜爛熟。不管是精神抖擻還是身之疲憊,不管是何種心情,總可以找到合適的旋律,在心底哼上幾句歌。借來的舊背包,舊友的照片,層層撕開的洋蔥,在暗角或崖邊起舞,散席時進場的傻子,琴鍵上最後的歌......就如同回憶的鎖匙,當音樂在腦海中響起,就會回想起某位朋友、某段往事。對我而言,這些歌已經不光是音符與文字,而是連結着我自中學以來無數的經歷,與其他音樂一同串連出我成長的回憶。
兩位歌手過去幾年的取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楊千嬅在反修例運動中為政府站台,還因此獲邀與習近平握手。陳奕迅在新疆棉事件中挺身撐黨,宣布與adidas終止合作。我早已接受了香港藝人大多都在內地賺人民幣,對香港事宜噤若寒蟬,但是沒有想過二人會如此熱烈擁護中共,主動響應黨的號召。曾經覺得與自己很貼近的歌手,原來可以做出這種行徑,令我感到極為厭惡及側目。
自此,我在電話的KKBOX裏移除了他們的唱片及樂曲,不再follow二人,沒有再播他們的樂曲,不希望我付的月費會落到他們的口袋。前年我送走了家中的楊千嬅唱片,之後也準備抽空把陳奕迅唱片整理出來送走。這些音符、這些舊物曾經在我的生命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曾經是每天不可或缺的一環,讓我感覺現在像是要與年輕時代訣别,在泥土裏砍掉一條根。
如今再聽到那些音樂,已多了一重感慨,無奈與失落,樂曲依舊,人面全非。就算是藏在腦海的潛意識,也在逐漸自行更替,越來越少響奏那些樂曲。若然偶然聽到,只能苦笑告訴自己,樂曲本身只是承載情感的媒介,並不屬於某一個人。年輕時代的某些樂與悲,似乎已永遠被埋葬。
時日會蔓延再蔓延
袁兩半
某些不可改變的改變
與一些不要發現的發現
就這麼放大了缺點
原文連結死火手記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