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我們應該如何表達?
這兩天在臉書上看到一段話是想要鼓勵孩子不要因為考試成績差就自我貶低,所以這位老師說請家長務必要告訴孩子:「是分數爛,不是你爛。」
我第一時間是可以理解這位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但總覺得這樣的詮釋好像有點怪怪的,也看到一位醫師提出不認同的想法。
我想了一下,到底這問題出在哪裡?既然大家對於教育孩子要肯定自我有共識,那怎麼樣安慰並鼓勵孩子才是比較好的方式呢?
經過思索之後,我發現許多家長或老師在向孩子傳遞想法的時候都過於簡化,比如制止一件事情就喝斥「不可以」、「不行」,卻鮮少仔細去替孩子講解原因,並且同時提出反問再加以深入解析,當被教育者能充分理解背後的原委,也才可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或是把相同的邏輯套在相似的事情上,而不是每一次都要經歷被制止而後收斂的過程。
而「是分數爛,不是你爛。」這段話正是過於簡略,會讓人覺得這分數好像跟自己毫無關聯,也過度切割了分數與自己的連結。就如同我看到有網友在醫師的貼文底下留言表示這就好像跌倒怪地板,而不是去思考自己下次該如何注意,反而會讓孩子弱化了自我省思的機會。
我認為要讓孩子懂得考試成績不好並非代表自我價值低落的前提是必須要先讓孩子理解「考試」到底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當孩子理解「考試」其實就是測試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懂了多少,並且提供自己一個機會去加強自己不足的部分,自然不會讓孩子誤以為考試成績只是為了求得好看的名次,更不會因此懷疑自我價值。
孩子需要的其實是讀書的方法,比如該如何抓重點,或是該如何去察覺自己在學習上的弱點,而不是單純讓他覺得考試成績跟自己的關聯性不大,如此也可能造成孩子在思考上的混肴,畢竟孩子也會感到狐疑:「這分數不就是我考的嗎?怎麼會跟我沒有關係呢?」
或許,下次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應該跟孩子說:「讓我們來一起來看看哪裡還沒有學會?」我想會是比較適當的說法吧?
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也歡迎大家在留言處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