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威廉·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 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
▪ 愉悅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和滿足感官的。各個時代的智者都已發現,獲取知識的快樂是最讓人滿意的,也是最為持久的。所以保持閱讀習慣是非常好的。
▪ 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為你築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
◆ 跳躍式閱讀和小說節選
▪ 獲取知識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必須得付出艱辛的努力。
◆ 一部好小說應該具有哪些特性
▪ 關於靈魂、上帝或者生命這樣的主題,不會有人再能發表出嶄新卻又真實的見解,或者真實而又嶄新的見解了。
◆ 《堂·吉訶德》與《蒙田隨筆》
▪ 《蒙田隨筆》。在蒙田散文的行文之中,他刻畫了一幅如此完整的自畫像,其中有他的個人品味,有他的怪異之處,有他的諸多脆弱,這種種讓你能夠很親密地了解他,這種了解甚至超過你對你所擁有的任何一位朋友的了解。在了解他的過程中,你也開始對自己有了較大程度的了解。他在這耐心且幽默的自省之中,投射出人性探索的光輝。
◆ 《威廉·麥斯特》值得一讀
▪ 我認為《威廉·麥斯特》是一部非常有趣且重要的作品。它是18世紀最後一本傷感主義的小說,也是19世紀的第一本浪漫主義小說,同時它還是如今大量湧現的自傳性小說的先驅。
▪ “歌德是一百年間最偉大的天才,也是三百年來最大的蠢貨。”
◆ 讀《湯姆·瓊斯》的忠告
▪ 徹底的無私是美好的,但在這世界上找不到,想找到它的願望是幼稚的。
◆ 簡·奧斯汀的魅力何在
▪ 我無法斷言簡·奧斯汀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上乘的。
▪ 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被多數普通讀者當作簡的代表作是很有道理的。一部作品獲得了多少批評家的交口讚譽與課堂裡的耐心研究,或者多少學者的講解分析,並不能使它成為經典,只有讀者獲得的樂趣和教益,才是一部作品成為經典的關鍵。
▪ 雖然小說中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發生,但是讀完一頁後,你總會情不自禁地翻過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節。下文中仍然沒有什麼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開新的一頁。能夠讓你這樣做的小說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說家。
◆ 關於狄更斯的私事與《大衛·科波菲爾》
▪ 狄更斯曾寫道:“在我的所有著作裡面,我最喜歡這一部。正如許多慈祥的父母一樣,我亦有自己偏愛的孩子,他就是大衛·科波菲爾。”
◆ 巴爾扎克其人與《高老頭》
▪ 精美的文筆並非小說家必備的基本素養了,充沛的精力、豐富的想像、大膽的創造、敏銳的觀察及對人性的關注、認識和同情才是。
◆ 福樓拜其人與《包法利夫人》
▪ 一個作家能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取決於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 想寫得好,就得感覺到位,思考到位,敘述到位。
▪ 當我讀一個句子感到有些不順暢或者重複時,我就知道它一定是寫錯了。
◆ 讀《戰爭與和平》,兼談托爾斯泰的為人與信仰
▪ 在我心中,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是巴爾扎克,但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難生涯與《卡拉馬佐夫兄弟》
▪ 只要我一拿出自己的直覺,我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自己的命運。
▪ 即使是一些斷片,《卡拉馬佐夫兄弟》仍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曠世之作,立於為數不多的傑出小說之巔,偉大如《白鯨》《呼嘯山莊》這樣的作品也無法與之媲美。
◆ 讀契訶夫,兼談短篇小說可以無頭無尾嗎
▪ 在如今最出名的評論家眼中,契訶夫在短篇小說家中的地位可謂無人能及。的確,其他人在契訶夫面前都得靠邊站。
▪ 契訶夫並沒有創造並塑造各種人物形象的才能。同樣的人,頂著不同的姓名,反復出現於不同的環境裡,你看到的彷彿就只是一些靈魂,剝掉了他們迥異的外表,剩下的其實不過是些大同小異的東西。
▪ 莫泊桑止步於觀察人們的肉體生活,契訶夫則專注於探索人們的精神生活。但令人驚訝的是,儘管莫泊桑和契訶夫觀察生活的方式並不相同,卻殊途同歸地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人人皆卑劣、愚蠢而可憐,生活總是令人厭倦而毫無意義的。
◆ 我發現讀哲學很有趣
▪ 哲學教會人們退守為安,也教會人們砥礪前行。
▪ 我對人性極感興趣,不同的作者以他們的自我揭示供我審視,這給予我莫大的樂趣。
▪ 閱讀笛卡爾的作品就像在澄澈見底的湖中游泳,那晶瑩剔透的湖水看起來如此清澈。我認為初讀斯賓諾莎的作品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閱讀體驗之一,他的作品讓我心中有一種莊嚴而歡欣的感覺,就像仰望一座連綿巍峨的山脈。
▪ 每當我開始寫小說之前,我就會再讀一遍《坎戴德》,這樣一來,我心中便知道明朗、優雅、風趣的語言該是什麼樣了。在我看來,今日的英國哲學家們在寫作前,不妨都去看一看休謨的《人性論》
◆ 沒有一本一勞永逸的書
▪ 雖然我自視為不可知論者,但在內心深處,我認為理智的人必須拒絕上帝這種假設。
▪ 在潛心讀完一部部令人生畏的巨著後,我得出結論:人生的目的只是為了尋求自身的快樂,並不為別的,那些捨己為人的行為也只是為滿足人們的一種幻想— —實現自己所尋求的、做一名慷慨者的快樂。既然未來是不確定的,及時行樂理當是一種常識。在我看來,是與非不過是兩個詞語,行為準則只是人們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而約定的一種習俗。
▪ 費希特曾說,一個人抱持怎樣的哲學觀念取決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 既然在哲學上只存在符合個人氣質的真理,而不存在適合於每個人的普遍真理,我只好縮小搜索範圍,去尋找一個合我胃口的哲學家,一個與我觀點相似的哲學家。
▪ 我想要找到一種像布拉德萊那樣的首尾一致並能自圓其說的哲學體系,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也不能改動,否則整個體系便會分崩離析。
◆ 讀倫理學所想到的
▪ 施捨代表慈善,慈善代表美德,這種美德能否減輕那位貧窮到等待施捨的跛足者遭受的惡呢?惡一直在那裡,到處都存在:疾病、痛苦、親人的死亡、貧困、犯罪、惡行、希望的幻滅,各種各樣,不勝枚舉。
▪ 靈魂輪迴說並不認為一個人的生命是從出生起始,到死亡為止的,生命是無限系列中的一環,前一環的所作所為決定這一環的命運。
◆ 讀完宗教書後,我知道了什麼
▪ 當面討好別人是最惡俗的事。
▪ 至於我,我無法信仰一個因為我拒絕信仰他就要發火的上帝,我無法信仰一個還沒有我寬宏大量的上帝,我無法信仰一個既不懂人之常情,又缺乏幽默感的上帝。
◆ 真、美、善之我見
▪ 如果真理是一種價值觀,那麼人類必須承認在諸多價值觀中,真理是最不受重視的一種。
▪ 我認為,藝術是人類活動的最高成就,它對於人類的苦難、不休的混亂和令人沮喪的人性的掙扎都做著最終解釋。
▪ 完美主義是無趣的。生活的諷刺便是,我們人人追求的完美還是無法達到為好。
▪ 我想濟慈的頌詩在當下一定要比當年他創作的時候顯得更為迷人。讀者在這些充滿生氣的詩歌中找尋到慰藉和力量,反過來這些頌詩也被讀者的情感所豐富。
▪ 藝術創造者之所以創造,是因為他們內心的渴望讓他們不得不將通過創造來使其人格外化。
▪ 如果說藝術是人生重要價值的一種的話,那麼藝術必須教會人們謙遜、容忍、智慧和慷慨。藝術的價值不在於美,而在於正確的行動。
▪ 少數人擁有的審美感是所有人所必需的東西,這種觀點很難讓人信服。然而,美學家們卻大多是這樣認為的。
▪ 在萬物間,善良似乎是唯一有其自身價值的人生美德。
▪ 當我回首我的人生時,有過成功和失敗,有過無止境的錯誤,有過欺騙和成就、歡笑和淒苦,但奇怪的是這種種回憶卻缺乏一種現實感。
▪ 在這漠然的宇宙之間,從我們出生至死亡,周圍總是避免不了一些險惡的事情,善良雖然算不上一種挑戰,或者一種回复,至少是對我們自我獨立的一種確認。
▪ 生命的美別無其他,不過順其自然,做好分內之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