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四天

七日書|物的體系|尋找桌子的故事

賈瑰
·
·
IPFS
這是一個尋找「最合適」的故事。

寫一個家庭裡面的物件,它能夠代表你和家人之間的互動、相處經歷,跟我們分享它的小故事。
比方說,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居小物,或者是與家族史有關的回憶之物。

這是一個尋找「最合適」的故事。

在搬進來這裡時,這裡有一張兩邊可以摺起的桌子。

參考自IKEA https://www.ikea.com.tw/zh/products/dining-tables/tables/norden-art-80423883

但他說他不喜歡這種桌子,因為在桌子中間的地方不可以放腳,好像只可以放兩邊那樣。

於是我問他那麼為甚麼他當日買這種桌子?

「因為之前我自己一個人住不用考慮與另一個人一起吃飯嘛。你搬進來,我們一起吃飯,怎可以中間有東西檔著。」

於是我們開始了我們的尋桌子之旅。

由於當時生活比較拮据,我們看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又漂亮又合適的桌子。加上本身已有一張桌子,所以並沒有迫切性,就一路拖著沒有買桌子。

有一天,與他在街上走著想找吃的。我想起曾經有朋友提過附近有一間餐廳食物不錯,於是與他找到那間餐廳。可是到達時卻發現餐廳沒有營業,原來當天是結業的日子。我們剛好在他們結束營業之後才到達……

本打算離開,但眼目明亮的我(!)發現老闆正在平賣餐廳桌椅餐具。於是我們還是進店一看,發現那裡的桌椅正是我們喜歡的類型:木製,可放大縮小,而且桌子下方沒有任何東西在中間檔著。

看起來也還很新,於是我們當下就決定了買。

那麼是否這張桌子就一直在我們家中安享晚年了呢?

不……

那張桌子我們的確搬了回家,也覺得它很美,打理也不難。

可是……

它太大了。

不錯,我們度過它的尺寸,我們的地方的確可以放得下那張桌子。但是,就只可以放下它。其他地方也都不夠用。就算在縮小了的情況下,我每次路過桌子那邊也是要側著身走的。放大了就更是幾乎沒有路走了。

結果,幾年後,我們經濟狀況好一點之後,多番設計與看版後,我們還是把它送走了。

換來的,是它的同款但尺寸更適合我們家的桌子。

參考自IKEA https://www.ikea.com.tw/zh/products/dining-tables/tables/ekedalen-art-20340838

我每天早上會把它縮小,在附近拉筋做運動,抹地時又較容易抹。吃飯時就打它放大,空間感更好。

它小一點,我終於有點空間可以做做運動拉拉筋,路過桌子旁邊也不用那麼小心怕被撞到了……

我們在那裡吃飯、做功課、聊天、吃茶……

我覺得這樣剛剛好,既合適又舒服。

總覺得每家的桌子都代表著那個家的故事。之前我也講過我原生家庭中的桌子的故事,今次到自己家中的桌子。

一張桌,一家人啊。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賈瑰熱愛戲劇藝術,無奈只能放下,不知人生何去何從。 好想快點離開,卻又戀戀風塵。 輕易戀上,卻不易放下。 回首已是百年身,終歸只是回憶。 喜歡契訶夫、田納西威廉斯的作品,又害怕那些叫人哭笑不得的痛和殘酷。 看愛情作品,卻又害怕看完後那種空虛的心碎。 相信公平,不相信世間有絶對的公平。
  • Author
  • More

我的(不)完美人生|無用之事帶來的

我的(不)完美人生|推理(創作?)的樂趣

我的(不)完美人生|仍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