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华华·小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聆听与帮助 | 是不是我能够给予的

小华华·小凯
·
当我下定决心尝试聆听志愿服务而成为一个志愿者时,我没想过结果会是这样的。

“帮助别人”一直是一件使我快乐的事情。

在我眼里,秉持着“助人为乐”观点的人都是善良的,因为他们愿意花时间在自己以外的事情上,因为他们愿意去包容一些他们本不该承受的痛。这样的人是温柔的,却又是勇敢的。我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为这个世界带来希望,于是我决定加入聆听志愿服务,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那小小的力量。

但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中,居然有人正经历着我无法想象的事情。这个人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真有如此黑暗之处。

我没办法在这里阐述更多关于这个人的经历,因为那是不符合规矩的。但是在我和Ta的交谈之中发现,Ta正处在深渊里,而Ta正颤颤巍巍地朝我伸出一只手,渴望我拉Ta一把。

但是——多么心痛啊——这个在深渊里的人,居然还考虑了会不会把上头的人一同拽下深渊。

从对方的话语中我能感觉到那个人的害怕于不安。可那个人竟然担心我无法承受Ta的经历,害怕我知道以后也会被一同拉入深渊,然后被噩梦折磨。

这样善良却无助的人令我感到心痛不已。整个过程中我尝试为Ta寻找别的思路与求救的办法,但是都被Ta否决了。最后我找到一个自认为有效的办法,但也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而最终让那人灰心不已,最终结束了我们的交谈,而我也无法再联系对方。

这篇文写到这里,这场谈话已经结束一个小时了。到现在为止我的心情由羞愧变成害怕,由害怕变成焦虑,由焦虑变成不安,再由不安变成现在的困惑与自我怀疑。

这次的谈话让我不禁陷入思考。

我可以成为一个需要承受别人伤痛的“聆听者”吗?

我能够帮助到别人吗?哪怕只是待在那里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我真的可以感受到那些人的痛苦吗?我可以做到共情吗?

共情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却是聆听中重要无比的元素;它不能帮人解决问题,但它似乎能让人感到好受一些;它很抽象,但没了它,需要帮助的人不会得到他们想要的慰藉。

人们渴望为自己身上粘贴“神圣”的标签。这似乎是人性使然,让自己得以拿出更多正面的表象面对世人,以此符合社会期望。比如说做过什么好事,比如说帮助过什么人。这种标签可以为我们提升自我价值,让我们感觉良好,我在想,我是否也是如此?

我是真的想帮助他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呢?

这个问题我还解不出来,我也不敢轻易去解它。要是它的答案不尽人意,我那建立起来的,对自己的判断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是否就坍塌了?

这让我感到恐惧。

我不希望自己为了“看起来高大上”而做那些虚假的事。我不希望自己帮助别人是为了显得自己善良而并非为他人所着想——这是不该的,至少在我眼里,这样的初衷不是道德的。

也许别人不会认同我这个看法。但这对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来说,从那些道德教育的课堂中所学的来说,从父母长辈口中所言来说,如果抱有这样的初衷,这样的社会终究不会出现真正的光明。

我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反思。也许以后会出现其他类似的鬼打墙式的文章。他们也许充满了各种弯弯绕绕,但是就是找不到一个出路;他们也许充满了各种思考后得出的小结,但就是得不出一个结论。

但谁说反思不能是这样的呢?它提供我们一个剖析自己的机会,也许会一不小心鲜血归下过一刀,划开过一道口子,让我们自己看看里面究竟是如何的。

我的念念叨叨就到这里了,希望睡一觉会让我稍微理清自己的思路吧。晚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