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unli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世代!

Sunline
·
·
我想,不要變成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也許只有一個方法,那大概是能夠用面對面來往交流的方式,不要僅依賴用網路互動,去感受、去思考自己與其他人的關係不是「網友關係」讓自己在這些「真實的」互動中,感覺自己的笨拙,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交談對「真實」有一定的信任,慢慢地,才能從「真實裡」去替別人多思考一點,替自己多做一些,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不再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應該是1995年前後出生的世代進入了職場以後(目前30歲以下),我開始聽到我這輩從15、6歲才進入網路世界的人口中談起現在的年輕人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奇談XDDDD(我這輩要全面用電腦、上網,可能要往後推到2008年以後。)

由於我的工作接觸不太到人,所以很少跟這些從童年就使用網路的年輕人共事,每次聽及四十多歲中年如我的人抱怨年輕人,都讓我嘆為觀止!直到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也許是客服,也許是買賣交易需要溝通的人也發生同樣的狀況,我才真的相信,一出生就活在數位時代的孩子,早已失去「自主學習」和「積極地去替自己遇到的問題尋找方法」的能力。

說起「機器人」,得要先說「機器人」與後來的「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還是不一樣,機器人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AI人工智慧能夠自主學習、進化,並歸納出過往的經驗去改善往後遇到的事情。

要怎麼不要成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呢?

自主學習就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自主學習」其實不單是年輕世代做不到,連很多出社會很多年的中壯年都做不到。但兩者的差別在於,中壯年對於自己本身的專業都是累積了非常多的能力,只是不太會想去拓展其他能力的學習;而兩者比較雷同的是不論哪一個年紀、那個世代,很多人都是在專業領域上有專業的能力,但常常是生活白痴且不願意主動去處理生活上的瑣事。

而在所有專業中,被稱為「專業」的不是成為一個「很厲害、很優秀、很頂尖的人」(學歷有多高,考試成績有多好,都不足以被稱為專業!)而是在完成一件事情上,能夠具備相當程度對自己專業上的理解,並擁有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每一種經驗裡獲得累積,還能從旁觀察其他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如何處理的,當它們全部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變成專業本身。

能融會貫通使用能力所長,去把遇到的事情處理好,並解決「可以幫忙想辦法解決的事」才是「真正的」專業。

但問題是為什麼年輕世代會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呢?

大概還是與父母輩的家庭教育有關,什麼事都有人幫忙想好,什麼處理不好的、不會處理的,都有人會出手相救,或是反正打開網路看到「大部分人都這樣」的時候,好像也不需要「自己學會」,而又在那些潮流、熱門的話題上爭先恐後地怕自己落在其他人之後,只學會了跟風、附和,以及那些看似能融入人群卻又沒有什麼用的能力(比如說:只會看熱鬧)慢慢地在工作上,或是在自己所追求嚮往的「夢想」或是「想成為什麼樣的專業人士」的路上,更容易感到挫折!

「怎麼好像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怎麼主管講的我都聽不懂?(他不能用我懂的方式說嗎?)」

「怎麼我工作老是被挑剔不用心?」

「怎麼我就是無法成為即戰力」

⋯⋯

再更挫折一點,可能變成很更負面且厭世和攻擊的情緒:

「為什麼你們都覺得我沒有做好?」

「為什麼你們要求那麼高?」

「為什麼我要懂那麼多?」

「為什麼我反應沒有你們快就是不用心?」

「為什麼你們都不教我?」

「為什麼,我,一定,要學?」

⋯⋯

這讓我想起了韓劇《未生》裡有一段:當你想要成一個可以「被使用」的人力時,你有表現出你想學習的積極嗎?你有展現你想要抵達你想成為的專業中那份企圖嗎?你對所有不會的、不懂的事,是不是有提出疑問去尋求協助和獲得解答?

我想這些都是使用網路溝通、對話的世代,長期之下無法正確表達和溝通的困境。

在網路上問題太多會被笑,會被罵!幹嘛不爬文~~;在網路上提出人生的困惑也經常性地會被打槍認為「想太多」或是「你就做自己就好」;在網路上雖然可以將自己所有的困境隱藏在帳號之下,但很多人生的困難卻找不到真正的幫助(「不要想太多」和「你就做自己就好」都不能視為真正有在「傾聽他人的困惑」,也不能替他人的困惑找到解答,可以的話就不用多講這種無意義的關心了。)⋯⋯就別說要主動積極的想要去想任何方法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乾脆有人叫我做什麼我再做什麼就好!

我想,不要變成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機器人,也許只有一個方法,那大概是能夠用面對面來往交流的方式,不要僅依賴用網路互動,去感受、去思考自己與其他人的關係不是「網友關係」(關上網路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不存在,不只看不到摸不到,連「陪伴」也都接近虛無飄渺的那些關係)讓其他的人幫助你、關心你(偶爾笑你不懂,笑你年輕也沒有關係啦!)讓自己在這些「真實的」互動中,感覺自己的笨拙,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交談對「真實」有一定的信任,慢慢地,才能從「真實裡」去替別人多思考一點,替自己多做一些,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不再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圖:20140212LINE展@台北科教館,Canon EOS 5D Mark II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