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immysun1120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跨越挑戰的漢語拼音:英語系教授的經歷

jimmysun1120
·
·
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許多外國人漸漸嘗試接觸中文,而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推行則讓中文學習者能用一種更簡潔便利的方式學習。雖然漢語拼音系統對學習者來說利大於弊,然而在面對不同國家的人時,仍會造成些許誤解。正好,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柯珍宜教授,請她闡述學習漢語拼音遇到的困境。來自美國的柯教授已積累了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除了英語教學領域外,她也對漢語拼音系統有著深入的接觸和了解。

文/孫煒智、李韋頡

我們早早地抵達了一家小巧而溫馨的咖啡廳,點好了咖啡,享受著台北早晨的氣息。這個咖啡廳環境舒適,音樂柔和,猶如一處寧靜的環境,與柯教授充滿溫暖與愛的個性相得益彰。在約定的時間前三分鐘,柯教授匆匆忙忙地提著她慣用的大托特包進入了咖啡廳。她額頭微微泛汗,顯然是趕來的。 "抱歉,我差點遲到了!剛剛上完系上的課,學生問了一些問題,讓課堂時間延遲了一些,所以我才趕過來的。"她說著,一邊輕輕地整理著自己的衣襟,找了個位置坐下。

柯珍宜教授 圖/孫煒智



中國的文盲問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5億多人口中有超過4億人口是文盲,文盲率約為80%。其中,農村地區的文盲率更是高達95%以上。當時使用的拼音系統是英國在清朝年間建立的威妥瑪系統。為了掃除文盲,當年制訂並推行《漢語拼音方案》的初衷。在1958年1月,國務院總理兼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報告了中國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是: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並指出: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漢字的前途問題(是否拼音化、拉丁化)不屬於當前文字改革任務的範圍。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總數達7.23億,掃盲運動使得中國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的比例)下降到了52%,約有1億人脫盲。雖然漢語拼音系統的效益尚不明朗,但掃盲運動的成果無疑是顯著的。


銜接文化的橋樑

漢語拼音系統不僅使得當時中國的文盲率降低,同時也使得外國人學習中文變得更加容易,將中國的文字推廣到世界各地。「我覺得這個系統真的讓外國人受益良多,尤其是我!」經典的美式浮誇表情與手部動作,顯現出了柯珍宜教授對漢語拼音系統的肯定與讚賞。柯教授認為中國所提出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最符合外國學習者學習的拼音系統。因為拉丁字母的普及率,加上全世界幾乎都學習過英語基礎發音,所以它對學習者的識字以及入門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並且很有系統地建構現代華語的發音規則。


挑戰與限制

她也同樣舉出此套系統在學習上的缺陷。「我不否認某些漢語拼音對外國人,尤其是非中文母語者,有些不精確。」她說。「但這是讓非中文母語者能使用一個較熟悉的系統(英文字母),有效在短時間內掌握中文發音的方法(不包含音調,因為這又是另一個更加複雜的學習領域了)。」確實,漢語拼音當初設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將中文擴及到更多「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大部分的拉丁字母也讓外國人能輕易發出漢字對應的音。但某些拉丁化後的漢語拼音字母並非與西方的發音相同,而這些通常就是外國人學習的難處。

「像是 『q』以及『x』,我在學習中文第一次遇見這兩個音時完全發錯音了!」柯教授說道。這兩個音確實對於從小沈浸在英語發音系統的人不太友善,原因就是太不直觀了。在英語中「q」的發音通常對應到現代華語「ㄎ」的發音,但中國當初在擬定方案時因為一致性,而把「q」定調成「ㄑ」的音。另外,「x」在英語中有兩種發音,讓外國人一開始通常會混淆要發哪一種音。


漢語拼音方案的未來發展

儘管漢語拼音的一些挑戰和限制。對於非中文母語者而言,某些拼音可能不夠準確或難以理解,例如「q」和「x」等。然而,這些挑戰並不妨礙漢語拼音方案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臺灣於2008年即全面採用中國大陸所推行的漢語拼音為標準,並在臺灣的對外華語教學上也使用此系統,例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國語教學中心,讓外國學習者能更快速、更有效率地掌握中文發音。通過不斷的改進和教育,我們可以克服這些困難,使漢語拼音方案更加有效地服務於文化交流和語言學習的需要。在不斷發展的世界中,漢語拼音方案將繼續扮演著連接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的重要角色,促進著人類的溝通和理解。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