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舒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困惑的心《Bewilderment》

舒嫚
·
·

如果家有特殊情緒的孩子,父母親面對的教養問題是高難度的。

因為這個小孩無法適應學校體制,和同學們格格不入,

人高馬大的同學仗著體型優勢,聯合其他人霸凌他,肢體衝突,免不了有人受傷。

既然校方做出雙方都有錯的裁決,為什麼被處分停學的永遠是同學口中怪咖特殊孩童呢?

普立茲獎得主《樹冠上》作者理察‧鮑爾斯最新力作《困惑的心》,寫的就是特殊兒的哀歌。

小說主角天文學教授席歐‧拜恩九歲兒子羅賓被診斷過兩次亞斯伯格症、一次可能強迫症、

一次可能過動兒、自閉症,醫生們提出五花八門的意見去詮釋羅賓不正常的各種可能。

校長以此強力要求席歐必須遵照規定讓羅賓定時就診、服用藥物治療,

不然她要請求以律法懲罰席歐。

席歐勇敢捍衛孩子的感覺,不願這麼幼小的孩子長期服用干擾腦神經藥物。

他說:「我兒子看得到夢遊般的世人難以瞧見的事物,因而心靈受創,焦躁不安。」

羅賓跟母親一樣,關心地球上瀕臨絕種的生物,他每天會花許多時間細細描繪動物。

羅賓七歲時,母親車禍身亡。他思念母親,害怕自己忘記她。

羅賓的情緒變得更加敏感易怒,席歐要花更多時間安撫羅賓,

一起讀艾莉莎最喜歡的詩,回想最愛的溪流,

在新聞看到動保團體為瀕臨滅絕的動物請願立法保護生存環境,

嚴懲非法狩獵的人時,討論「如果她在,她一定會怎麼做…」,

睡前念她的禱詞「但願眾生,離苦得樂」。

席歐告訴州政府派來訪視的人:

羅賓只是與眾不同,獨特、敏感,對特定事物執著專注,也渴求探索與尊重,這是病嗎。

他相信兒子的情緒感受,不否定他的關注焦點,

省思一個被社會視為病態的特殊兒所說出的話,確實具有常人昏昧不察的哲理性。

他說:「生命不需要我們事事校正。我的兒子是一個我想都不敢想要看透的袖珍宇宙。

我們每個人都是實驗,而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受到怎樣的測試。」

當羅賓情緒失控,不肯返校上學,毀滅式的砸毀一切家具、玻璃,

他嘶聲怒吼,纏鬥中試圖抓傷爸爸。

這位天文學家父親已經拋下他的研究、教學、工作,

盡可能全心全意以「我所知最恰當的方式照顧我兒子。」

他們在大煙山露營、在家中無止盡的創造想像外星球,陪伴畫出他腦中心心念念,

那些就要瀕臨滅絕的物種,靜心聽他說話。

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改變羅賓失控時猶若困獸之鬥的瘋狂舉動。

席歐壓制住羅賓,羅賓像負傷的小獸啜泣,逝者之聲迴盪在一個心力交瘁的父親耳畔:

「席歐,不管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打小孩。」

可是面對時而低盪、易怒、不在情緒曲線上的羅賓,身為父親,還能為他做什麼?

席歐讓羅賓加入了舊識心理學家柯瑞爾的實驗,

以「解碼神經反饋」技術,讓羅賓以亡母生前受試留下的情緒檔案練習模擬。

當實驗中的科學心理學可能有效協助特殊兒羅賓,

這項研究卻又因政治決策,被迫擱置中斷。

小說結尾,生活又回到父子相依前行,前路茫茫的原點,

席歐再次和羅賓到大煙山露營,看到當局堆砌石塊阻隔溪水,

羅賓想起媽媽的說過,生態平衡,不該一己之私,害魚群滅亡。

半夜獨自搬移石塊,失溫溺斃。

《困惑的心》結局令人心碎,席歐困惑深愛妻兒,無法理解母子對自然氾濫的愛,

近乎淹沒了自身生活,致使他們被環保運動的挫敗吞噬。

理察‧鮑爾斯對自然世界的描繪精湛絕倫,書中的父子深情更是真摯動人。

困惑的心〈Bewilderment〉

作者:理察.鮑爾斯

原文作者:Richard Powers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4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