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LM運動期間想起家駒
日前是黃家駒的生忌。我不是他或者Beyond的擁躉但每年六月都不會不知道家駒的生忌和死忌又到。這足證他的影響力。
今年他的生忌,發生在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大爆發之際,令我更覺家駒的偉大。那個年代,接觸世界新聞的方式就是靠報紙和電視新聞上那些零碎的影像。我們對別處的不公和壓迫,應該難有今天資訊爆炸時代那麼容易理解。而香港雖然百多年來都是多族群都存在的社會,但就算華洋矛盾/殖民主對被殖民者的壓迫曾引發一些大型的政治事件,種族壓迫在八十年代顯然不是這個城市的主題。我當然知道曼德拉是在1990年獲釋。但到底是哪來的視野、哪來的高度,讓黃家駒可以在九十年代初寫下「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裡 不分你我高低」的歌詞呢?
世界不少國家都有人響應美國的BLM。他們的行動,一方面是聲援著美國的非裔族群,同時也有驅使人們反思自己國家種族壓迫的問題。香港聲援BLM的行動因為限聚令的因素所阻,最後只有社民連等組織有人到美國領事館抗議。在種族/族群歧視和壓迫如此明顯的香港,如果錯過了BLM這個「啟蒙」的機會,實在太可惜。這兩天在想,如果有一個聲援BLM集會唱著《光輝歲月》也不錯。在如斯艱難的日子,「風雨中抱緊自由」愈來愈重要。但「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裡 不分你我高低」這一句會否才是更反映家駒創作這首歌的初衷?
——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