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藝術氣息,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犬山記》觀後感
自從上次玩完《碧血狂殺2》,就一直對早期的美國西部有點興趣,雖然這部的背景已經是有車子的1920年代了,但那個西部的韻味還是在,那獨特的西部牛仔口音,那個處處不方便,危機四伏卻又迷人的環境還有年代,所以早在奧斯卡公布這部《犬山記》入圍12項奧斯卡大獎以前,就已經開始看它了,但老實說這部我花了兩周才把它看完,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不太合我的胃口,但完全無損它作為一部偉大的電影。
※本篇內容純屬本人意見。
本身不是什麼專業的電影相關人員或是專業影評,但非常喜歡看一些老電影或是慢步調的電影,所以對於這一部作品的不太喜歡我也是蠻意外的,而如果你在找這類型的電影的話《犬山記》可能會符合你對於慢步調的需求,但劇情方面就蠻吃電波的了。
角色來推進劇情
不得不說這一部由紐西蘭導演珍·康萍執導的作品,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犬山記》,在結構上可說是相當縝密,從一開始鋪陳的兄弟關係,再到婚後大伯的欺凌,女性議題,以及同性話題等等的,都合理的安排在故事當中逐一出現。但導演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她不是利用事件來推薦角色,而是利用角色的個性來推進劇情, 這使得整個劇情的走向非常合理。在角色刻劃上面,班奈狄克(奇異博士)飾演的大哥,可說是這部劇裡最複雜也最吸引人的角色,也是因為大哥身為一個被當時社會氛圍所困的男人,他的反應以及內心的掙扎變得更加合情合理,透過這個複雜的角色來迫害女性代表 克絲汀·鄧斯特(瑪莉珍)、還有同性戀兒子寇帝·史密-麥菲,讓男性霸權、女性議題、同性戀等等的議題都很連貫的融合在一起了。
同時敘事的功力也非常高明,不會刻意的說明重要的鏡頭,反而是一兩cut快速的特寫,就為後續的故事埋下伏筆,步調慢卻不拖泥帶水,當然還有美不勝收的構圖及運鏡。
主觀體驗
運用了帶有懸疑以及曖昧的氛圍與對話,讓人感覺提心吊膽,好似危機四伏的感覺,卻又其實什麼都還沒發生,周遭的人似乎都感覺不到檯面下的勾心鬥角,好像有一塊大冰山正在水底醞釀著。也許就是這個感覺讓我有點不太喜歡吧,純粹是自己對於電影的期待不符合,但卻不完全不是這部電影的問題, 以一個平常人的觀點,好像真的很難一次就能體會到導演對於這部電影每一楨的用心,需要反覆觀看並品味那些對話甚至是空景才能慢慢體會導演的安排,絕對是每重看一次都會有新收穫的好電影!
主觀評分: ★ ★ ★ ★ ★ ★ ★ ★ ☆ / 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