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疊間的鋼琴師》:十年、二十年後,那些新聞人物後來的故事
一個喜歡比利喬的歌曲「Piano Man」的上班族,儘管他在工作上被主管職權騷擾欺壓著,他還是在下班的時候,在他三坪大的租屋處彈琴唱歌給網路鄉民看,因為Piano Man這首歌講的,就是人就像是鋼琴師一樣,彈著旋律,然後聽眾就會進入旋律,而被鼓舞著。
後來,這位上班族因為被過度欺壓而疲憊不堪,導致他因睡眠不足而死於車禍意外。
《六疊間的鋼琴師》這齣戲,就圍繞著這位上班族、他的父親、未能救出他的同事們、以及網路上一位被他歌曲鼓舞的女孩的故事而展開。
每個角色的故事都是獨立的,但卻又互相牽連,而將之連結起來的,就是這首Piano Man。
這樣的故事編排彷彿是在說,沒有一個人是真的獨立而活的,也因此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
不過,先讓我們暫時擺脫這種雞湯式的結論吧。
我喜歡這齣戲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真正在說故事的戲劇。他並沒有為了讓觀眾情緒起伏而設計出過於煽情的起承轉合橋段。他就是紮紮實實的在說故事,把圍繞在上班族之死的相關人物的故事和心境給講出來。光是這些人物的故事與心境,本身就已經夠吸引人了,不需要過多花俏的情節安排。
記得很久以前,曾聽過某人的演講(我已經忘記某人是誰了,也不確定是否真是從演講聽來的)。他說,我們常在報紙、新聞上看到很多報導,例如某某某出了車禍、某某某犯了什麼案件、然後誰誰誰跟誰戀愛結婚、誰誰誰又跟誰分手怨懟。
但是這些新聞過後,他們彷彿就像不重要的資訊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過了一年、五年、十年後,我們搞不好都已忘記曾經有這些事情發生。但如果可以,你是否會在意這些新聞人物後來過得怎樣?
如果你對這些人的生活有些在意,你或許就能理解我這裡所謂故事的力量。
這齣戲就是這樣的一齣戲,把職權騷擾致死事件後每個人的生活都給寫出來。
在這商業掛帥的時代,電視台為了製造收視率高的節目,會發現戲劇越來越多強行煽情、硬發糖的情節,一切都只為了撩起人的情緒。
結果,真正會講故事的戲劇越來越少了。
所幸還有NHK這樣的公營電視台,讓非收視利益傾向的戲劇還有存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