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閱讀|正常人|在愛情故事以外的那些「正常」與異常

陳伯軒
·
·
IPFS
·
我們永遠都是獨特的,也永遠不需要變的「跟大家一樣」,擁有做自己的勇氣,不嘗試委曲求全,迎合其他人的喜好,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凡的,我們永遠都不需要那樣的「正常」,因為我就是我,如此特別。

起初,因為我一位好朋友大力跟我推薦本書,甚至還想要找到原文書閱讀,讓我對於《正常人》,這本名字非常特別,以及特別的螢光綠封面很有印象。不過......

首先,我得老實說,我沒有很喜歡這本書。

但當然,你也可以熱愛這個故事,我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誠實的說出自己的個人觀點。

我認真地看完整本故事,但我現在卻很難特別說出那些場景或畫面,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這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我通常都可以在看完書之後,特別對於某些細節或畫面很有印象,卻在本書《正常人》栽了大跟頭。

閱畢之後,我居然對於兩位主角之間的感情,一點興趣都沒有,我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年紀越來越大了,對於青澀的情感越來越「無感」,是否越來越鐵石心腸,也心想:

「難道年紀大了,就不能再對愛情小說感到心動嗎?!」


故事圍繞兩位從高中就相識的男女主角,他倆在學校非常的「不同」。

男主角康諾,是一位運動健將,非常受同儕歡迎,卻不只是一位有肌肉沒腦袋的肌肉棒子,他在語文方面也非常有天分,甚至最後高分考上大學。

相比之下,女主梅黎安的高中生涯就非常慘淡了,全校所有人都不願意跟她說話,都當她是怪胎,刻意奚落她,不善交際應酬的她,完全是一個「異類」,而倆人唯一有連結的地方,是因為男主角的母親蘿芮在女角家裡幫傭。

可想而知兩人的家庭背景相差甚遠,雙方在財力、社經地位上都相距甚遠,甚至在社交上也相異的兩人,卻因此在私底下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不過兩人在考上大學之後,彼此的身分卻轉變了,由於財力背景的差異,康諾必須要努力打工才有辦法繼續念書,甚至永遠都穿同一雙球鞋的他,也被其他人看不起。本來在高中時期叱吒風雲的他,瞬間變的像是梅黎安一樣,落的都沒人願意跟他說話的境地。

相比之下,梅黎安因為家裡財力雄厚,每一天都可以穿梭在各種派對,與名流富二代們一起出入,讓她在學校一掃高中的陰霾,瞬間變成人見人愛的核心角色。

兩人的感情在這樣迅速的變化中逐漸發現,彼此其實是無法缺少另一個「他/她」的,就算彼此沒有正式交往,但卻也發現,對方就是那個唯一在風暴中,可以理解自己的那位「特別」之人。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故事說到這裡,總感覺是一個很「正常」的愛情故事,最後兩人相知相惜,最後修成正果的老套愛情故事,但本書作者莎莉·魯尼卻不打算如此,她讓兩位主角的生命不斷地彼此錯過,讓雙方因為一兩句的對話錯過、誤會,導致漸行漸遠,又因為彼此的「在乎」,又再次靠近,像是一首緩慢的圓舞曲。

我同意,這樣也許可以製造一些轉折,讓情感線變的厚實,但超過一次的誤會讓我深切地懷疑雙方為什麼不從過往的教訓中吸取經驗,為什麼明知道對方對自己這麼的重要,卻又不在溝通上「好好練習」,這是我非常困惑的。

即便到本書的最後,還是因為康諾去考研究所且考上,卻又不提前說清楚自己必須離開一陣子這件事情,讓我十分不解,明明前面就因為一兩句話造成彼此的分離,為何這次又不能好好從「備考」開始,就誠實相告呢?

這種溫吞的個性真的讓我閱讀過程中都十分火大!

只想跟他倆說:

「先生!女士!坦率點這麼困難嗎?」


不過本書我最喜歡的角色,並不是康諾或是梅黎安,即便他們兩位分開來看都是用心的角色塑造,我卻最喜歡男主角的母親─蘿芮。

她那種對於孩子願意放心,信任的態度讓我非常欣賞,也看的出來她對於自己的教養方式非常有信心。而且三觀非常正確,不會不分是非地幫自己的孩子說話,反倒在某些時候,更加願意站在梅黎安那邊,站在康諾的另一邊,只因為這件事情是對的。

燒水壺響了。蘿芮把那排髮夾掃到掌心,握起拳頭,把髮夾塞進口袋裡。她起身,泡茶,加牛奶,然後把牛奶瓶擺回冰箱裡。她看著他。
好啦,她說,該睡覺了。
好吧,晚安。
他聽見她在他背後摸著門把的聲音,但門沒打開。他轉頭,看見她站在那裡,看著他。
讓你知道一下,生下你,她說,我並不後悔。那是我這輩子所做過最明智的決定。我愛你,遠勝這一切,我很驕傲能有你這個兒子。我希望你知道。
他也看著她,很快地清清嗓子。
我也愛妳,他說。(P.307-308)

從這邊也可以看出她對於孩子,那種愛,還是讓我有點動容的。

而這段文字也是本書我最喜歡的一段,即便跟「愛情」這個大主題一點關係都沒有。

Photo by Andriyko Podilnyk on Unsplash

此外,本書還有一些我有些不懂,或是有點意見的地方,除卻主角沒有好好藉由經驗學習以外,我覺得作者莎莉·魯尼對於男性的想像過於「樂觀」。

要找到有外表精壯、高挑,個性非常完美(性愛上也完美),總是願意無條件幫助女主角,外加還有細密的心思、溫柔不動粗、文藝青年加上還是獎學金得主,且是高中橄欖球校隊,外加還熱愛看球賽。

我覺得根本是作者「自肥」吧!

哪來這麼完美的條件!

根據《你這個娘炮》(Dude, You're a Fag: Masculinity and Sexuality in High School)一書,探討美國高中生對於陰柔與陽剛特質的那些實際田野調查中,實在很難想像,一個對於文學、思考有這麼細膩的思維,又在橄欖球校隊是主力健將,中間的性別脈絡跟必須服膺各種男性間陽剛儀式的過程,尤其是在陽剛特質特別被強調的橄欖球隊中......

真的會有這樣子的人嗎?

也許有吧?但這樣的設定難以說服我(當然你也可以接受),更多以我自己男性成長的經驗來說,這樣完美的人設,真的是「我連想都沒想過」。

太不合理了,夢裡才有這麼完美的情人。

Photo by Rana Sawalha on Unsplash

另外有些故事劇情看似鋪墊不少,我以為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時候,卻又突然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男主在大學的諮商中心去作憂鬱量表,結果非常嚴重,且需要被開藥外加定期追蹤,本以為這是一個重點要素,畢竟任何人要是有這樣的狀況,應該都會對生活有莫大的影響。

卻意外地沒有任何交代的,這個設定......消失了?

最後這個設定也沒有任何的「被利用」,一下就推進到最後的故事結尾,留下我還在思考一百頁前的設定。那如果這不是一個重點,甚至連用來推進劇情都沒有,為什麼又要花一個篇章,去寫康諾面對諮商量表的過程呢?

這是讓我很不解的一件事情。

且本書有超多的配角,卻都沒有任何一位起到關鍵作用,實在讓閱讀者困惑這些人,到底安排來做什麼的?有時候甚至要思考,這是哪一位?


不過我必須稱讚本書作者莎莉·魯尼對於「正常」一詞的探討,本來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本書必須以《正常人》為名,卻在閱讀之後感覺到故事中的兩位角色,都在某些部分「很正常」,卻也在另外一部份「很不正常」。

康諾在高中時期是那位「正常人」,擁有好人緣,卻在上大學之後變成那位格格不入的「不正常」者;梅黎安在高中時期是學校公認的怪胎,卻在上大學之後長袖善舞,讓她變的「正常」。

我想除此之外,莎莉·魯尼更想說的是,兩位角色在各種面向,都有其正常,也有其不正常的地方,最終我想她要說的是:

「這世界從來都沒有正常人」

我們永遠都是獨特的,也永遠不需要變的「跟大家一樣」,擁有做自己的勇氣,不嘗試委曲求全,迎合其他人的喜好,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凡的,我們永遠都不需要那樣的「正常」,因為我就是我,如此特別。

尤其是在現在「正常」定義不斷變動的疫情時空之下,幾年之前我們會想到現在的「掃實聯制」、「戴口罩」、「消毒量體溫」,都是一種正常嗎?

說到底根本沒有所謂的正常人存在,這是我的理解。

Photo by Atoms on Unsplash

走筆至此,本來只是想簡單地交代一下這本書,畢竟我對她沒有非常喜愛,但卻發現自己還是叨叨絮絮地說了很多,也許這本書也還是帶給了我些「愛情故事以外」的收穫,雖然我不會大力推薦,但也確實很難說這本書「不好」。

我想故事還是留給閱讀的人評價吧!

也希望有人可以跟我分享你喜愛這本書的原因,以及吸引你的魅力點,我想也可以讓我有機會重新愛上她。


贊助我一杯咖啡,讓我知道在創作路上有你陪伴。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https://liker.land/zxx0531/civic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伯軒喜歡文字,熱愛閱讀。怪癖是買了新書之後會一邊嗅書本的味道一邊吃吃竊笑。 聯繫方式:boxuan053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由寫「七日書」|十二月八日:掠奪自己

自由寫「七日書」|十二月七日:福利社的油膩炒飯

七日書(7)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