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s作者zoom講座之四:王笑哲&李思磐——性別平等交棒給誰?2020年以後,行動策略的斷層與傳接
對於中國性別平等行動的歷史敘述,大眾較常接觸到的是一種連續性的歷史觀。故事比較集中地開始於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而後延伸到從這屆會議中走出來的許多行動者與社群,再順延到這些社群與2012年後的女權行動派之間的傳承。這個敘事著力於行動者之間的傳承性。但歸結到現實中,性別行動的生態譜系是紛繁復雜的。如果我們從中國的MeToo運動開始觀察,包括此次疫情浮現出來的一部分民間自組織,其中或大或小的議題引導者,以及越來越多的性別力量,並非內生於連結緊密的性別NGO與行動派社群當中。但同時,沒有任何個體行動者,能夠完全脫離於世婦會或行動派的脈絡獨立成長。
這次 Matters 邀請@王笑哲 講性別平等行動的「傳接」與「斷層」,會把世婦會和行動派流傳的脈絡做為坐標點,在這個背景之下,出現的三個青年的真實故事,他們分別是85後,90後,95後。故事從2010年開始,因為接觸歷史、參與歷史的方法各不相同,三位主人公會顯現出怎樣各自不同的行動脈絡?在五姐妹事件,MeToo事件等關鍵的歷史節點上,她們又做出了怎樣的抉擇?這三個背景不一的年輕人,他們如何被相同的困境聯繫在一起,又如何因為視角的不同而選擇了不一樣的策略?
故事選擇從2010年開講,其實沒有主要的意義,它只類似於一個平常年份的隱喻,因為歸根結底來講,行動是日常的,細碎的。行動的影響並非一開始就引爆於公共輿論,不會一開始就有了成果,在造成任何的影響之前,我們要探討行動的面向是,為什麽這些人會去參與?他們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他們如何策劃?它如何由策劃裏的各種細小,慢慢累積到最後一個行為。
聆聽這場講述時,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我們只能知道我們所知道的。當我們回到主人公所在的時空視角,當他們處於不同的地理位置,面臨信息隔閡的時候,那麼,他們的行動策略,所擁有的人脈資源,是怎樣的展演?有怎樣的互通或者不互通?他們三個是什麽樣的人?
三個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會面臨如下的問題:
1. 性別NGO如何面對《慈善法》施行後的生存壓力?
2. 性別平等如何進入主流視野?主流資源如何通向性別行動?
3. 性別行動者如何平衡效率與公義?
三年前,笑哲獲得劍橋大學性別研究碩士後(研究興趣為:女權政治、性別理論與文化批判,著重關注性別的敘事問題),搬到廣州參與性別平權NGO。去年他聯合創建了性別平等團隊後生價值(微信公眾號hsjzengender),團隊核心項目是基於大學校園的反性騷擾共情體驗坊。也是兩年前的4月中旬,王笑哲曾在Matters主理了一場線上討論會:Metoo運動在中國大陸的歷史與空間脈絡:整理、總結與展望,評論區留下來自不同地區關注性別議題的朋友討論。
本場講座,剛好撞上最近中國輿論的焦點「高管養女」事件,它關乎未成年人權益,關乎女性的生存狀況,關乎媒體該如何平衡報導性別議題,我們邀請的另一位嘉賓,是女權主義學者,媒體人 @李思磐 。在社交媒體,公共平台的李老師,向來以專業的分析和認真的講理對公共事件發聲。她將作為笑哲發言的點評嘉賓,以及會對當下事件做一個梳理和引導討論。
嘉賓:王笑哲 性別平等行動者,後生價值聯合創始人
李思磐 女權主義學者,媒體人
時間:東八區 4月19日 (本週日)19:00 (18:30可進入zoom直播間)
主持:Matters 創辦人張潔平
Zoom會議室ID:971 9841 3574 或 https://zoom.us/j/97198413574
下一期講座信息待定,請關注本文評論處,會在評論處提前釋出信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