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19《史記》卷八〈高祖本紀〉05:是雲從龍?還是龍從雲?
──────────原文──────────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秦二世元年秋,陳勝等起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
──────────翻譯──────────
當年,秦始皇帝常說:「東南方有象徵天子的一團雲氣(東南有天子氣」)。」
於是巡遊東方,想藉此把它壓下去(於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懷疑自己帶著這團雲氣(高祖即自疑),就逃到外邊躲避起來,躲在芒山與碭山一帶的深山湖澤之間(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閒)。呂后和別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很好奇地問她怎麼能找到自己(高祖怪問之)。
呂后說:「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團雲氣,順著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高祖心裡更加歡喜。沛縣的年輕人中有人聽說了這件事,因此許多人都願意依附於他(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秦二世皇帝在為第一年的秋天,陳勝等在蘄【音同「奇」】縣起事,打到陳縣的時候,自稱為王,定國號為「張楚」(陳勝等起蘄,至陳而王,號為「張楚」)。許多郡縣都殺了他們的長官來呼應陳涉的反秦之舉(諸郡縣皆多殺其長吏以應陳涉)。沛縣縣令非常驚恐,也想率領沛縣的人呼應陳涉(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於是獄掾【音同「院」】曹參、主吏蕭何說:
「您作為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背叛秦朝,率領沛縣的子弟起義,恐怕沒有人會聽從命令(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希望您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大約可召集到幾百人,用他們來脅迫眾人,眾人就不敢不聽從命令了(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
於是派樊噲去叫劉季。這時,劉季的追隨者已經有幾十人到百餘人了。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的內容,我們的主角──劉邦在執勤途中逃亡了!這時,司馬遷紀錄一句秦始皇帝話:「東南有天子氣」,藉此說明為何劉邦自認有著這股「天子氣」。然而,有趣的是,堂堂始皇帝的話語,怎麼可能會傳入尋常百姓耳中呢?因此,關於「東南有天子氣」應該是出自民間的訛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說法,應該與始皇帝屢屢東巡有關。畢竟,綜觀始皇帝的五次巡遊,也只有第五次真正到達東南方而已。
再者,關於劉邦的「天子氣」部分。
就地理環境的角度而言,芒碭山地區的地勢比沛縣、豐縣還高,地勢較高的山區本來就容易起霧,因此劉邦逃亡時「周遭」常有雲氣,是很合理的。
那麼,關於呂后所說的「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的說法,扣除怪力亂神,以及呂后可能是想讓丈夫高興而這麼說之外,我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或許並不是因為劉邦在哪兒,哪裡有雲氣,而是因為哪裡有雲氣,所以劉邦才藏匿在哪裡才對。
換言之,無論是劉邦或是呂后,都把因果關係弄反了!
不過,即使可能只是誤會,但這種「雲從龍」的說法,一定會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因而認定劉邦異於常人。
另外,從這段記載中也會看出「陳勝起義」對秦帝國的影響。由於秦二世皇帝的不得人心,因此當出現「首支」反秦隊伍時,各地人民都透過殺死地方長官來呼應。此時,距離陳勝起義不到一百公里的沛縣縣令,或許是看到不少郡縣都以「殺其長吏以應陳涉」,又或許是自身也想利用這個亂世來謀取個人利益,因此也打算自己起兵反秦。
然而,平常代表秦帝國壓榨百姓的縣令想起兵反秦,就好比當年背叛明朝卻有想恢復明朝的三藩之亂一樣,根本毫無立場可以領導人民。話雖如此,連中央直接任命的縣令都想謀反,也可間接證明秦帝國僅憑威勢控制地方,效果仍舊有限。
總之,在眾人的建議下,沛縣縣令決定召回「逃犯」劉邦回來。此時,在各種「神話」包裝下的劉邦已經擁有約一百人的隊伍。那麼,擁有百人部隊的劉邦回來家鄉──沛縣後還會遇到什麼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