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ero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演出行業的毀滅打擊

Jerome
·
·

今天來沉澱一下先前看到的行業知名製作人 - 陳鎮川 發的一篇關於疫情於行業的影響之感觸,文章雖然過了一個多月,卻仍有一定的感觸力,尤其對於重災區中的重災區行業 - 演出行業,更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原文標題:【寫在後疫情時代】陳鎮川/人生不能只會做一件事情

發表於 udn 500輯 質青評論

原文連結在此: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0840/4592245

[以下為原文轉載,未做任何修正]

動輒上萬人的演唱會是聚眾的事業,被歸類在娛樂、非民生必需項目,一定是在大眾健康無虞的狀況下才會開放,而不是量體溫、全程戴口罩觀看,更不可能安排梅花座。試想:身邊的尖叫聲聽起來遙遠,自己叫出聲音更顯尷尬,怎麼有辦法享受娛樂?

我們公司不大,同事一直處在舒適的環境,彼此感情緊密,長期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危機意識,大家可能覺得有川哥在,川哥會接案子回來做。但這次疫情要我們思考:如果世界不再是這樣,你要怎麼存活?你有沒有其他機會讓自己維持一樣的收入?你的能力在哪?這是給年輕人、甚至是所有人最大的機會教育。

現在是靜下心來韜荒養晦的時刻,我很高興同事因此有了從未有過的「危機意識」,我告訴他們,疫情時代讓大家有機會仔細想清楚,人生真的不能只會做一件事情。

我從一月開始備妥週轉金,給自己和公司一段時間陪世界打這場仗,我不減薪,大家是一起作戰的軍隊。工作還是有前置會議可進行,但我不希望同事每天來。有同事告訴我,十月有一場演唱會沒取消,有事可做,但照理來說,五月準備六月開唱,我不可能讓一、兩個月可完成的事,變成用七個月來做,那只會讓公司的運轉變得緩慢,那不叫「有事」,而是刻意虛度時間,不如讓大家回家探親,趁這段時間帶家人走走,比待在公司好。

現場演唱接連取消,但它不可能被取代。直播演唱是過渡期的產物,它的商業機制還沒被設計完成,包括出資者、收費機制和標準,以及藝人酬勞,許多環節有待考驗。且就娛樂性來看,現場永遠有它存在的魅力和獨特性,比如當下的氣氛,台上台下的關係,要有溫度有共鳴,才能盡情嘶吼、吶喊、感動、哭泣。科技再怎麼發達,五感互動仍然難以被虛擬取代。

我一直認為疫情是老天爺對世界的總整理,對一些國家來說,疫情是醫療體系的總體檢,比較悲傷的是過程犧牲了很多生命;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段時間是重整人生的時機,我是一個「既然已經發生,不如正面看待事情」的人。這是每個人必須參與的劫難和機會,世界還是照常運作,我們只能做好準備,等待恢復正常的那一天。


昨日午後與阿威一起討論怎麼利用閒暇時間試著開展人生的 Sideline,畢竟閒散的節奏對比於過去的高張力來說,確實富餘了太多時間精力(但沒有金錢)。當聊到末尾時,就開始互相坦誠的說說自己的一些近況與更深入一點的情感面交流。於是也提到了跟上文有關聯的一段話題:

當時聊到的是自己對人生的「時間」並沒有過多的期待與壓力,因為也自知很多事情並非強求能得到,富貴但看緣份,自己的人生還是得自在走下去。也聊到因緣際會走入娛樂演出行業後,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沒有對誰抱怨的權力。回想到疫情發生時,正值過年期間。過年一結束二月初,回到成都後,當時就與事業合伙人建議應該二月即刻解散團隊,讓大家盡早認清這個行業的殘酷與嚴重,別存有癡心妄想。但最後還是在三月底時才做了這個決定。

在發生這樣的黑天鵝級別事件時,永遠沒有事前諸葛亮的智者,只有事後「裝」諸葛亮的豬一樣在想著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一類的紜紜,有何意義呢?

產業痼疾

川哥的文前半段其實沒說出來的就是這個行業嚴重的上下游分配不均狀態。可以見到上游的藝人、藝人經紀、製作源頭...等,其實依然是牢牢掌控了所有利潤的絕大多數,算的非常精準與保險,因此還有能力可以不減薪、有準備金、讓團隊可以張弛有度的調整。往下之後的所有中游與中下游演出公司、設備租用方、人力仲介方...等,其實目前幾乎是毀滅狀態。由於利潤實在過低,又需要為了頂級項目而不得不接一些還在測試市場的未成熟節目,所以需要巨大的資金來運轉,這往往都是用好幾個項目之間互相挖東牆補西牆的操作手法來維繫著恐怖的平衡。這時候一個項目的斷鏈,就足以造成連串的災難,更別說現在是全面性的毀滅狀態,當然一瞬間讓很多跑到一半的團隊就直接被巨浪吞沒了。

此時會覺得有個「老闆」是多幸福的事情。因為天塌下來會有他在頂著!而員工能否在此時建立與公司的患難情感,其實說到底還是人性的問題。此時此刻當然很感念,但是誰能知道換了時空背景,又會有什麼樣的心境呢?

關於直播

另外很是贊同的是關於直播的看法。川哥當然有他的發言權與參考價值。從疫情略微趨緩後,如果有關注大陸整體市場情況者,一定會被各種各樣的「直播」給轟炸到。先是原本各個直播平台的直播主在疫情期間忙到不可開交,實體店面因為大家恐懼接觸造成的風險,生意一落千丈,線上銷售的方式反倒極速成長。而居家禁令的嚴格落實,也讓民眾更是脫離不了手機的各種 apps 粘性,造就更蓬勃的發展。

接著就是藝人也跳入直播的戰場,從基本的生澀害羞,到與知名直播主一起 cross over 相互拉抬聲勢。甚至也有精良製作的線上音樂會,如:

劉若英在內灣大戲院的線上音樂會

劉若英陪你 線上演唱會

這場音樂會從現場運鏡、環節切換到藝人自身對節奏的控制都在水準之上很多!非常值得一看再看。



五月天 突然好想見到你 線上演唱會

五月天 [ 突然好想見到你 ] Mayday live in the sky 線上演唱會

這一場也是話題很多,五月天包下整場體育場,甚至在所有座位區都一個一個擺上螢光棒,隨著音樂環節律動變化。加上原本五月天就擅長的「說幹話」時間,讓流程很緊湊就結束,當然也讓許多歌迷「抱怨」時間太短。


現場,能被取代嗎?

這些直播演出的嘗試,在這個大家被「禁足」無法親身參與的時機勢必激起千層浪,但是如果是在一般沒有限制聚集的狀態下呢?如同川哥所言,很多在現場才能感受到的諸如:前往演出路程的艱辛、排隊入場的等待、與黃牛的鬥智鬥勇、周邊商品的抉擇、進場的各種狀況、入場後的期待、開場的震撼、環節的層層相扣、與鄰近聽友的愛恨糾葛、驚喜環節的刺激、安可的樂趣、散場的滿足、歸程的回味...等,這一切的一切又豈是能在一塊螢幕中能被取代的?

現場演出好不容易成了數字音樂時代歌手與觀眾之間商業模式的主要乘載方式,正當全產業都在努力進行更大整合與新方式嘗試之時,此時遇到這一劫,往好的一面想,會淘汰很多用非正道的方式經營的業者,但不好的一面則是有些正在努力的優質中小型演出藝人,很可能無法再次回到這個舞台,讓更多的觀眾發現。

疫情會不會結束,什麼時候會結束,這些大家都想知道。也在逐步有緩和的形勢下,鼓勵大家有機會也花錢去給藝人支持吧!為了有更好的精神饗宴,盡點小小心力。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