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隨筆|我的吃飯取捨觀念分享
吃飯因為要活著:原本沒多想, 吃飯目的就是生存, 兩餐要吃飽, 然後就進行各種勞動, 若沒錢就吃隻蛋也可充飢。
吃飯因為婚帖:港澳人稱為炸彈的請帖, 被請去出席即被炸, 飯價比常規貴好几倍, 隨著年紀漸長, 就會消失的飯局, 連滿月飯都漸漸消失,這類飯貴而且不會很好吃,首次吃是會比較特別但吃多了就無感, 但也有吃過一次特別的,有几道菜要用刀叉吃, 因為是原條海參及原隻鮑魚,人均三千的婚宴, 出金的部分只是1/2, 超值, 也體驗了億萬富豪的場面。
吃飯因為公司安排:在社會打工,公司安排員工聚餐, 會去較為大型的餐館, 我就開始見世面了, 每年都有大小不一的公司飯局, 開始認識吃飯不是為了生存,也吃到一些美食。
吃飯因為要應酬:與客戶吃飯,一般都上高級的餐館吃, 且免費, 不是對方付款就是自己公司付款, 吃的夠爽的, 這是我真正認識/體驗/品鑑的開始, 第一餐就是桃花園的蟹鉗花雕芙蓉蛋, 當時看著這道菜(價值>500港元), 是不太懂如何欣賞, 肯定不會自己走來吃這樣貴的菜, 這個價夠吃半個月的飯了, 是好吃但未能理解吃那麼貴的意義如何? 後來的應酬飯, 吃了些山珍海味, 也嚐了些大師的手藝, 也為了提升業績而鑽研了吃飯相關的東西, 以便於與吃鮑魚多過我吃素鮑片的富人或高管交流, 學識改變命運,也漸漸地建立了對吃飯的要求及味道資料庫, 對食材也有所要求, 如果食材或廚藝差, 不論什麼價格也不值得吃, 除非只因為生存需需要吃的工作飯除外。
吃飯因為要使活著更有意思:在前述的被動接受到主動改變後,愛上了好好吃飯的生活模式, 排除工作飯外, 對吃會有要求, 對食材佔不到菜品價格超過六成的都不會去吃或喝, 有些菜品食材成本非常低, 所以給出的錢就是買食品以外的東西, 這樣吃就不劃算, 所以劃分下來, 就只餘下精緻餐廳及高級食店, 及一些特別的小店, 例如我從不吃夜市的食品, 也不吃一般大眾日料店, 西餐基本很少讓我動心想吃,; 而廚藝也是重要考慮因素, 比較下來就只能透過食家或廚師之間的互相推介才能吃到穏定的出品, 久而久之, 只會吃很少的店, 反而一年下來不會吃很多餐飯, 但每餐飯都留下美好及值得回味的美食經驗及活的更有意思, 也會因為要吃好酒好菜, 得努力工作, 開源節流, 將錢留來吃飯。我寧願天天吃白飯, 也要一年吃一餐精緻美食, 那這一年才不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