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ik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分析的市場,是怎麼樣的市場

Sika
·
·
日常離題,本來想寫一篇市場分析。

台灣的品牌力量還處於弱勢,有一大段時期人們忙著展望,忘了要耕耘自己的土地。
都市發展接著放錯重心和比例,餵養夢想的過程中,沒有好好檢視每個細節的價值,搭建出這些樓這些軌道,這些美好生活體驗的營造,人們好努力,在掩蓋地方原本的樣子。
掩蓋,而非修飾。
人們究竟在建構些什麼呢?我們有時搭建自己的舞台,展現能量的作用卻是在顯示不足。少了文化,少了根,我們沒有嗎?責怪歷史,沒想到這或許不是需要取捨的問題。


我們只是忘了從什麼時候起,開始不滿足自己的樣子,直到越來越多人學會衝撞的本事,仰賴脫穎而出的掌聲,彷彿沒想過任何的攀升都來自原地。


一大群人,就這樣成為孤獨的團體,等著被汰舊,比起對未知的無力,認同自己的卑微相對容易,而認同自己的妥協更像是種美德。同病相連的是,台北同樣成為孤兒,他們是世界的孤兒,其他地方還沒有其榮幸,我們已自行劃分,那些建設就像縣市裡的大魚大肉,在地人嚥不下的那種。


台積電南下,轟動一片市場,土地房市率先聞聲作響。菁英人才、國際人才,這裡無需備妥,因為人才流入南部也是一種合理操作;高雄的空港路線無法整合,欲蓋彌彰的產業優勢;日月光在北高一直都有廠,活絡大楠梓?
這當中更落地的問題是什麼,需要更誇張的文明建設來透視當地的文化知識能量不足?當然,看得出問題的、看不懂但感覺不對的,都離開了。
一般企業拉拔不了人才,拼命留住人已經很難,企業的夢真的只是夢;而大廠往南部校園徵才,徵的大概是另一種心酸。


我們的人也好,地也好,卻演變出就地起價的貪婪。大家習慣了興風作浪,不炒作就不會做,多麻木,鮮少人在乎市場的疲弱,大家都是踩著人一路過來的,生存手段都沒有基本的對錯,產業是無辜的,各種華麗的商業策略就像麻醉藥一樣,目的是使人不清醒,你以為你需要的,其實是我需要的。


集體的不安,共創環境的不安 ,不安的需求方向、市場氛圍、主導整個市場環境的機制。企業帶給地方機會,但地方主導企業走向,事實上每一個環節都是人為因素,把自己活成一個有品質的人,是身為人的責任;為真正的價值敞開與包容,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足。


我們有善良的本質、寬容的本性,但我們有沒有擁抱變化的彈性?我們有沒有夠高的意識來創造真正符合自己的現實?

當人有足夠成熟的意識態度,自然能善加運用自由意志,這從來不是一種控制,也不是需要透過犧牲來換取的事。
擴張與吸收是相輔相成的作用,差別是你能累進什麼層次的能量,以及能辨識出什麼樣的能量狀態,去選擇一個體面的折衷,從內在找到自己嚮往的物質環境,支持力量,而非詞意上成功的商家,對環境、食物、水、空氣、植物、光線打開感官,收納感觸,加入那些生命力。


所有人都值得活在感恩與希望的喜悅中,首先得試著甦醒,試著照顧自己,活出本性。就像找尋被動收入的那種積極,你有能力去愛任何處境,和任何處境下的自己,驚喜隨時會發生,而你只需要繼續盡情享受人生,繼續主動參與自己的生命,對各種機會與波動來者不拒。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