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喉嚨|電商平台百百種,一樣平台賣百樣人
➠綜合大型購物中心模式
momo購物、PChome24h購物、Yahoo購物中心、博客來、UDN買東西、東森購物…等等(以上以月訪客數排序)
理論上來說,我們稱這些平台為B2B供貨模式。
可以將這種大型購物中心想像成實體百貨公司,SOGO、新光三越、大遠百、誠品商場。這些百貨當然會想要吸引各式各樣的民眾前往,所以客群年齡層廣,但也跟實體百貨公司一樣,需要活動促銷刺激銷售,並且也提供了一定的銷售管理及客服功能,所以再抽成費用上面會比較高。
➠商城模式
蝦皮商城、momo摩天商城、PChome商店街、Pinkoi…等等(以上以月訪客數排序)
在供貨模式上屬於B2C。自己一個品牌(一個商家)即可開一間店,跟上述綜合大型購物平台不同的是:可以將自己品牌的商品集中在一起,並且能依造自己喜好布置自己的商店。
我會把他們比擬為捷運地下街、OUTLET shopping mall。他們因應地緣關係吸引獨特客群,這些一間一間的商店之間,因為選物風格不同、商品呈現(攝影美編能力)特別突出之處,吸引不同客人目光。
在逛此類型網購平台時,常會出現同一商品但每一店家價格不統一的狀況(因為每家店拿到貨的成本不同、後續所下的功夫成本也不同)。
➠拍賣模式
Yahoo拍賣、Pinkoi、露天拍賣、樂天市場、旋轉拍賣…等等(以上以月訪客數排序)
在原始概念上是屬於C2C的供貨模式,也就是純真年代的二手交易。
只是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撒網捕魚後,一些商店街的商家也會在這類型的平台上架,使得後期民眾真的是不好找到一個純互相交流二手商品的去處。
因為界線越來越模糊,導致大家分不清楚拍賣與商城的差異。
➠團購集購模式
所謂團結力量大,在社群平台有許多知名團媽,一起揪一檔尿布,可能營業額爆衝能量遠遠超過上述網購平台。
主要是原團主在內容經營上深耕許久,擁有許多同好粉絲,於是這些KOL推崇某個商品時,即能讓粉絲很安心一起參與合購。
後來平台化經營的如:ihergo愛合購-原為美食論壇擁有大量美食評價內容,後發展團購餐券、料理包等等產生商機。
同樣知名486團購也是,起初因486先生用影片說故事介紹商品,推薦的商品,品品爆單,於是衍生出平台化經營。
這類社群式經營的銷售模式,非常吃專業內容經營與挑品眼光。
基本的網購模式主要為上述四種,再做不同的組合搭配,例如:UDN買東西延伸出uDesign有設計,裡面再增加限時即購專區。
另外一個課題是:如果你是供應商,你要把貨專攻哪一種平台?還是將不同的商品分到不同的平台銷售?還是大海撒網,各種客群都不能逃過我的手掌心?
每一個階段平台費用、人力成本都有所不同,這就是學問所在。
希望大家都能在網購這片海洋努力了、也賺到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