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解密》桃子遠從波斯來?東方愛白甜軟桃、西方愛黃酸油桃,紅潤度不等於成熟度?

上下游新聞
·
·
IPFS
台灣的桃子最早由中國引進,但桃子原產地其實遠在波斯,許多人選夠桃子都要看是否紅潤,但其實紅潤度與熟度無關?來看《上下游》為您揭開桃子秘密。

粉嫩、甜美的桃子全球都愛,然而東西方鍾愛桃子大不同,東方鍾愛的桃子要像楊貴妃白胖軟甜,但在西方,太嬌軟、不夠酸的桃子可不受青睞。

台灣的桃子最早由中國引進,但桃子原產地其實遠在波斯,許多人選夠桃子都要看是否紅潤,但其實紅潤度與熟度無關?來看《上下游》為您揭開桃子秘密。(想知道桃子有哪些品種?請點選這裡)

桃子是多變的東方藝伎,杏桃、扁桃不是桃?

桃子外觀與風味多變,常令人面臨「此桃非彼桃」的窘境。前台大農場副場長、高山農業專家陳中說明,桃子易「芽條變異」,造就桃子果實經常改變特徵,擁有各種丰姿。市售水蜜桃、脆桃、油桃、蟠桃等都屬於學名 Prunus persica 的「桃」,其中 persica 意指「波斯的」,推測是西方學者認為桃子原產波斯的緣故。

但桃子並非「波斯女伶」,而是「東亞藝伎」。陳中表示,經學者驗證,桃子原產地應是中國,浙江、山西、甘肅等地擁有不同果實表現的品種,經過波斯傳入歐洲,再渡洋至美洲。

桃子常跟幾位「姐妹」混為一談,如杏樹果實是可食的「杏桃」(Apricot),種子可製成杏仁茶;至於「扁桃」因肉少味差,多取其種子加入糕餅、零嘴等,稱為扁桃子、扁桃仁,台灣亦叫做杏仁(Almond)。

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副研究員宋家瑋指出,雖同稱「杏仁」,杏桃子跟扁桃子原自不同果樹,且名稱都有「桃」,但兩者跟桃子僅是同屬的親戚。

圓桃、蟠桃,油桃跟毛桃,紅、白、黃桃都可分類

桃子匯集各種名稱,陳中說明,桃子可依形狀分成渾圓的圓桃,與縱向生長能力缺陷而呈現扁盤狀的蟠桃(也俗稱扁桃,但易跟真正扁桃混淆)。肉色主要分為白肉桃跟黃肉桃,果肉若因花青素累積帶有明顯紅色,可能稱為紅肉桃,但紅肉會降低桃子風味,並非市場主流。

宋家瑋說明,桃子會根據果皮平滑有油亮感,或覆蓋細小絨毛,區分成油桃跟毛桃,也依果實成熟後色澤分成紅桃、白桃、黃桃。台灣以生產紅桃為主,除了配合市場偏好,亦是台灣桃子經常套袋防治果實蠅,而紅桃成熟時會明顯由綠轉紅,最方便農民不拔袋子就判斷採收時機。

最軟果肉可溶水,水蜜桃後熟可入口即化

桃子依成熟肉質軟硬度分為軟桃與硬肉桃,軟桃又細分成溶質桃和不溶質桃。宋家瑋解釋,溶質桃在台灣俗稱水蜜桃,果肉成熟後極度細嫩,「泡在水中就會化開」;不溶質桃成熟時雖柔軟,但果肉仍些許 Q 彈。至於果肉成熟後依舊脆口的桃子,則屬於硬肉桃。

宋家瑋提及,桃子果肉硬度也與成熟度有關,台灣水蜜桃常在七分熟就採收,減少果實在運輸過程折損。大家購買水蜜桃後直接食用可能覺得太硬,建議放置數天,方能享受「入口即化」口感。

幾月採就幾月桃,「月份桃」真實身份成謎

台灣還以月份賦予桃子「藝名」,例如五月桃、八月桃。宋家瑋說明,月份是指桃子盛產時節,八月桃多代表國曆 8 月的高山水蜜桃;五月桃泛指國曆 5 月在平地採收的桃子。每位果農種植品種不同,「月份桃」代表桃子也有差異。另外,鶯歌桃多於農曆 5 月採收,在中部也可能稱為五月桃。

農試所助理研究員黃群哲分析,春蜜、紅玉等農試所育出的平地桃品種,多在 5 月盛產,因此市售五月桃或因鄰近母親節而稱「媽媽桃」,都可能代表上述品種。

他並說明,有時農民也販售小而脆的「二月桃」,又稱脆桃,產季落於 2 至 3 月,專指農試所某個未正式命名、作加工用途的品種。不過現在二月桃也可能是農民在早春採下、販售的主流品種桃子小果。

東方喜歡白甜軟桃、西方偏愛黃酸油桃

環肥燕瘦,不同國家鍾愛的桃子不同。陳中分析,台灣等東方市場偏好白肉、軟嫩的品種,尤愛富有香氣、高甜低酸的水蜜桃,「彷彿桃子中的楊貴妃」。

西方國家主流桃子品種則希望有酸勁中和甜度,較多甜酸兼具、口感不過軟的黃肉桃。他提及,東方較難適應西方較酸的桃子,西方也認為東方水蜜桃甜膩軟爛而不受歡迎。

宋家瑋說明,東方常將桃子作為飯後甜食享用,西方則常於餐前或餐點中食用桃子,「用桃子的酸開胃」,而希望酸味明顯。他並補充,台灣因市場偏好,較少生產蟠桃與油桃,市面蟠桃與油桃多為進口。國外亦會輸出軟桃來台,但通常成熟度較低、口感較鬆散、含汁量少、滋味較淡。

台灣桃經常是毛桃,西方桃卻較多油桃。黃群哲解釋,絨毛是桃子的「多功能外衣」,較防水也能減少蟲鳥害,在高濕、東方果實蠅等蟲害多的東方較受歡迎。但西方地中海型國家普遍乾爽少雨,種植油桃折損率較低,且有些消費者嘴巴接觸桃子絨毛會過敏,「西方人覺得麻煩」,而更喜愛油桃。

白軟桃加工會變醜,蜜桃加工品都進口?

桃子除了鮮食,也不乏各種蜜桃加工品,但陳中分析,台灣桃子栽種面積於他國相比並不大,又多於淺山至高山生產,不利建置加工產業。尤其台灣柔軟香甜的水蜜桃以鮮果價值高、加工效益低。罐頭、果醬、果汁等大型企業產出的蜜桃加工品,幾乎是進口成品或進口桃子後再加工。

事實上,台灣水蜜桃不適合加工。宋家瑋解釋,食品加工多需要高溫殺菌,製成罐頭等還要加上糖水等溶液,而台灣偏愛的白肉、溶質水蜜桃,果肉泡水易化開,遇到高溫還會由白轉棕,加工後通常「爛爛髒髒」,不具賣相。所以國外通常生產較硬的不溶質黃肉桃作加工原料。

環球一圈再到台灣,上高山由硬變軟

雖台灣緊臨桃子原生地,不過宋家瑋說明,桃子最早於台栽培紀錄為 1666 年,應是清代中國人渡海來台時引進,時間晚於西方透過貿易引入桃子,「從中國往西繞一圈才落地台灣」。另外早期桃子栽種地區應於現在台北士林、新竹新埔等低海拔平地,以硬肉桃為主,跟近年山區生產水蜜桃景象完全不同。

桃子會高攀台灣山區,與高山農業有關。陳中解釋,1960 年代中部橫貫公路開闢,政府輔導榮民到台中梨山一帶高山生活,並將蘋果、水蜜桃、梨子等「溫帶果樹禮包」帶至福壽山農場等退輔會山地農場試種。

高山水蜜桃減少,平地桃佔總面積2/3

宋家瑋指出,原先高山水蜜桃面積超過 1000 公頃,因農試所陸續推出低需冷性桃,桃農在低海拔淺山就可產出優質水蜜桃,不僅取代平地硬肉桃,也減少高山水蜜桃種植面積。他估計,包含桃園、新竹、台中的淺山以及苗栗、高雄等地區,平地桃栽種面積「佔總面積 2/3」,且仍在穩健發展。

然而近年台灣桃栽種面積未明顯減少,總產量卻在起伏間呈下降走勢。宋家瑋解釋,桃樹開花時要看冬季低溫累積時數是否足夠、開花與結果後也要老天賞臉,不要劇烈降雨或蟲害等天災,才有可能產果。

若當年天候不作美,桃子產量就可能陡降,而近年暖冬的情況愈趨明顯,桃花打破休眠門檻變高,亦是長期產量下滑的原因。大家能在市場看見的豐美桃子,「都是得來不易」。

桃子成熟季節不同,仔細看盛產期是否相符

宋家瑋解釋,若種植桃子品種相同,南部低海拔區域較高溫,果實較快成熟。像那瑪夏水蜜桃至快 4 月就有機會問世,但果實生長過程較短,普遍比其它產區小;拉拉山的水蜜桃則可能要 5 月下旬才能問世,因果實較久成熟,通常比較大顆。

換句話說,若在非該區盛產季卻有水蜜桃產出,很可能是移花接木,拿不同地方的桃子冠上知名產區後兜售。

挑選喜愛品種、看蒂頭周圍顏色、放幾天更香甜

宋家瑋強調,每種桃子顏色不同,果實受光情況也會影響呈色,「紅潤度跟熟度無關」,建議大眾觀察果實蒂頭周圍,越少青色或呈乳黃色代表熟度越高。他表示,若賣家同意,大眾可輕捧(但不要捏)果實,若飽滿不凹陷、沈重且有「嫩到會融化」手感、散發明顯香氣,通常更香甜多汁。

果農常在七、八分熟採收、販售水蜜桃,此時甜香風味不一定會釋放。宋家瑋表示,買水蜜桃回家可先放於室溫,感覺果肉變軟、變香後再冷藏,風味更佳;若食用脆桃或硬肉桃,則直接冷藏,等到軟硬度符合自己喜好時享用。食用前應洗淨表面,但桃子洗過後易腐敗,「洗完就當天吃完」。

桃子若要保存,建議冷藏在 10℃ 的環境,食用前用乾淨流水或涼開水輕刷即可。若大眾有對桃子絨毛過敏,「用水搓洗掉就沒問題」,但洗淨後就要馬上享用。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上下游新聞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專注於農業、食物、環境等公共議題的獨立媒體,提供每日新聞及深度調查,將農業的精彩、面臨處境、從農業到食物的歷程,帶到大家眼前,累積台灣的農業公共資料庫。
  • Author
  • More

讓山林變為星空,張伯志推動螢火蟲棲地護育,不讓觀光壓垮生態

我漁村我驕傲!東石女孩歸漁返鄉,扛飼料養魚,「魚塭千金」賣魚、直播漁村點滴

絕美彩葉草都出自他之手,張永杰選育「羽毛」彩葉草,申請品種權大放異彩,連日本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