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當了媽媽才開始學當媽媽的 不要太苛求

知秋
·
·
IPFS
·
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做不好或需要修正的地方,身為旁觀者或不婚不生者,最好別輕易用自我觀點評論及說三道四。

最近看到有網紅批評歐陽靖讓兒子新醬躺在店家地上影響店家、行人,還有一些人抱怨小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成「公害」,父母卻不約束的臉書文章,也曾在方格子、馬特市文章中讀到年輕媽媽的焦慮。

歐陽靖的媽媽譚艾珍大智慧地勸女兒說:「怎麼養孩子、怎麼過日子都有自己的因緣!」這句話很適用於讓大家輕鬆一點看待養兒育女這件事。

養孩子需要全社會的力量

奈及利亞有一句著名的俗諺:「養一個孩子,要用全村的力量。」擴大來說,教養的責任,不只是在父母家庭而已,整個環境社會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我們都是當了媽媽才開始學當媽媽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有做不好或需要修正的地方,身為旁觀者或不婚不生者,最好別輕易用自我觀點評論及說三道四,盡量去營造親善的育兒環境,因為人類在5歲以前沒啥記憶,批評者可能不知道小時候做過什麼令父母及別人頭痛的事。

有些人天生是孩子王,很會陪小孩及帶小孩,但以我來說,生小孩之前是不會主動逗弄親友小孩的那種人。因為未排斥成為母親,眼見周邊同事同業因記者高壓工作不孕,並為此所苦,虛歲30歲結婚時便決定先生一胎再說,很順利地懷孕。

第一胎照書養

第一胎照書養,從懷孕開始就買書來看,愛喝咖啡的我從驗出懷孕就禁喝咖啡、不喝冰冷飲料,看到什麼階段該補充什麼營養,就照著做,無非是希望孕育出健康的孩子。

由於採訪過太多特殊孩子,懷孕後半段,最擔心兒子會不會缺手缺腳、心臟等器官發育不正常,每次產檢都依據胎兒發育階段問醫師:「什麼什麼看起來正常嗎?」

出生後前三個月,嬰兒分不清楚日夜,加上餵母奶易餓,根本沒睡飽過,乳頭因為擠奶破皮,每天餵奶、擠奶、洗奶瓶、消毒器具,覺得像頭乳牛;產假結束,蠟燭兩頭燒,不用斷奶,豐厚奶水不到半個月完全消退。

平穩安全比較重要

記者工作下班不定時,非常感謝剛從教職退休婆婆願意幫忙帶兒子,免去接送之苦。心理也早有準備,就算受過高等教育,阿嬤帶孫子仍難免寵溺,但能夠帶給兒子平穩安全的成長環境,比較重要。

舉例來說,婆婆帶時兒子胃口不好,中餐不吃,婆婆就拿著飯碗追著餵,再不然,就是2小時後,又給他蒸個蛋、弄個吃食。心想小孩實在太精了,知道不想吃的不要吃,等一下阿嬤會變其他花樣。

很多教養書都說千萬不能這樣,2歲開始要訓練小孩學習吃飯,但是如果我沒能耐自己帶,就放過自己吧!生理需求是本性,就不信2歲不訓練,以後學不會。放假如果不餵,婆婆會心疼孫子,也是照婆婆話做,跟前跟後餵。

我長期在台中市區住家、縣區婆家兩邊跑,兒子念幼兒園大班時,我們將他帶回來,先生工作時間較彈性,跟著爸爸亂吃一通,兒子胃口大開,也很快長胖了,因為阿嬤煮得實在太清淡養生,沒啥味道小孩子吃不下去。

不要太在意教養規則

我的信念是給孩子穩定的生長環境即可,不用太斤斤計較那些教養規則,兒子就這樣在我們邊當父母邊學習中長大了,必須坦承沒有將他生活習慣教養得很好,傻里傻氣太天真,卻可以專注地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沒有人能選擇出生在什麼家庭,我想,出生在雙薪家庭,媽媽又是忙碌的記者,這些是兒子來到這世界的因緣。而我,因為當了媽媽、學習當媽媽,生命更為豐盈。現在,看到別人帶著幼童,已經學會如何去陪伴或逗弄不同年齡層的孩子。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知秋曾是為普羅大眾採寫的「文字工人」,轉行多年重拾筆桿,書寫生活感懷、職場體悟。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採訪過最深刻「人怕出名」的故事是《乞丐囝仔》

《絕世網紅》和「白飯之亂」:社群關注一般人難以承受

會不會配合高層政策,逼退資深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