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完美的獨裁》 - 斯坦.林根
關於本書的主要內容、論述和理論觀點,我這裡推薦王邦華老師的書評,我之所以不在這裡嘗試自己總結本書,正如王老師所說:“總評此書,論點算是大路,結構頗不清晰,資料嚴格來說亦不足。”書的內容不過300多頁,但讀書筆記我就做了18頁。內容和文句並不難讀,尤其是當讀者對觀點和結論更感興趣的時候,這些內容確實很吸引眼球和注意力,但要抓住文章的論述結構就比較痛苦了。所以我寧願借王老師之手代勞。我這裡主要講一下本書的一些問題。
雖然作者宣稱將中國與南韓進行比較,但全書涉及比較研究的內容極少。比較的參考對象模糊不清,基準線隨意變化。比如讓中國與美國、北歐比意識形態,與南韓、英國比福利,與南韓、台灣比經濟。作者指出的“實際稅收累退”的問題,即窮人反而相對而言承擔更大比例的實際稅收壓力。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中國大陸,其實基本上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香港台灣的朋友對此應該並不陌生。作者認為間接稅課稅是讓消費相對佔比更大的窮人負擔相對更多的稅收負擔,對此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反例即是政府財政依賴直接稅的香港,香港的朋友想想自己的貧富差距應該都會會心一笑。然而在討論這一問題時,作者就只關注中國大陸了。
最誇張的部分出現在本書第306頁,作者認為“(中國)如果每年工資落後於發展1%-2%,甚至更多,日久天長,肯定會累積到一個非常大的落後”。作者估計該數字能累積到11.25%,推估勞動收入真實收入的10-15%為黨國所榨取。按此推估,21世紀以來實際薪資進入負增長的台灣朋友估計已經被榨取到脫褲,只能笑一笑不說話了。同樣的計算和評估標準並沒有同樣的被適用于所有的比較對象,甚至我們找不到確切的比較對象。很多時候,作者似乎是在就中國論中國,然後突然抓出某國的一個假人作為參考,這個假人可以是南韓、美國或者納粹德國,全看作者需要。如果以作者計算中國大陸公共收入的方式,公平地適用到每一個國家,很少有國家能夠逃離“過度榨取"的標籤 - 政治獻金、肉桶政治、賄賂與貪腐、公部門的不良投資、政黨附隨組織、彩票和社保,當然還有土地財政和各種預算外的收費全部計入。然後作者又把福利以外的產出視作理所當然,犯了福山所言的“無政府主義”幻想,就好像美國如果把CIA和FBI裁撤掉就能減少美國政府對民眾的榨取,而完全不考慮這些機構產生外溢的公共收益。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作者忽略了國家能力與社會控制之間的相關性,認為國家能力就像政府預算一樣可以自由配置(事實上政府預算也不能),只要把國家能力配置到福利上就能達成福利國家的目標。關於這一點,Migdal已經指出,社會控制的碎片化,會導致發展中國家的政治領導人和官僚們陷入“生存政治”的困境,進而阻礙自身國家能力的發展,消極執行國家政策,甚至拆毀自己的國家機器(1)。作者一方面承認中國經濟上被高估,另一方面卻認為中國政治上應當與成熟國家進行比較。因此在論述中往往趨向於否定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比如其對現代化理論的批判,然而這也導致其忽視了很多對於兩者之間關聯性的有價值的研究。
考慮到中國研究的困難,以及資料的不精確和難以掌握,本書對於致力於中國研究的朋友還是有一定啟發意義。但對其價值的評估,恐怕更多還是取決於意識形態,而非學術貢獻。
(1)Migdal, J. S. (1988).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強社會與弱國家》,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