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冰沁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七日书柒:下坡

冰沁
·
·
两个不同方向的下坡路,一个通向远方,一个通向家乡。

正好呼应第一篇「上面与下面」,两个家的「下坡路」便是集万千感慨于一体的场景。

上面家的下坡路至今仍是二十多年前的模样,家在坡上倒数第二排的位置,路边第一家。总体不长,两旁是联排的房屋与屋前空旷的地坪,大约四、五排的样子。坡度很陡,地面中段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坑,是最不平坦的位置,连接公路十分之一处是由石子和水泥铺设的碎石路,开口向外是一个扇形,但更像是斧头刀面的弧形,也是最容易车辆打滑的部位。这段下坡路上的摔跤记忆也不止一次,仍然鲜活,永远记得被突然出现的一群鸡给吓得猛按急刹车而倒地的瞬间,大脚趾的指甲被地面磨得血肉模糊,第一次意识到指甲没了还可以再长一个的身体强大自愈能力,同时也对那群同样惊吓的鸡们骂骂咧咧。也记得迷上划旱冰的那段放学日子,下坡是既刺激又不敢尝试的极难模式,摔痛了便也成了避而远之的勇者之路,还是没那个胆子去征服。

习惯了按照时间序列分类。幼儿园的校车会上坡来接送,小学是自己下坡步行十多分钟到路边等车,初中是骑自行车驰骋下坡路赶去学校。下坡与上学联系在一起,下了坡便是学校的方向,通往那条教育改变人生的路。「搭车」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之一,担心错过而不得不提前出发,路边翘首以盼的等待与焦灼远望。突然发现等车的时光是一种被迫的发呆时刻,与浴室沉思一样,等车的十到二十分钟的无聊与空白,在漫无目的地眺望远方和百无聊赖地观察脚底一平米的水泥地中度过,以至于当下对无聊的具体感知就是「等车」。下坡,成了被动通勤与等待的开始,同时也是通往新世界的发源地。

下面的家刚好也有一段下坡路,那是由公路到家的一段规整的水泥路。高中搬家到下面的新家后,回家便走的是这条平坦缓和的下坡路,关于上面家的记忆开始模糊,对陡峭爬坡的记忆也模糊了许多。最有感触的是大学每次回乡走这段下坡路,那是一种复杂的归乡心情,近乡情怯与熟悉又陌生的各种情绪在那一段下坡中交织涌动。疲惫与欣喜,恐惧与焦虑,都在与家越来越近的下坡步伐中缠绕着。这时候的下坡,已经是更为成熟的归途。

过去陡峭的下坡正应和着不时摔着跟头的成长路径,连结的是县城与更大的世界,是一种出发。而以高中为界后的下坡路则更多的是家的归途,把见到的世界带回家,是一种「回去」。上面与下面,出发与回望,关于家的七日书也在不断回溯的记忆碎片中完成了,是一次告别,也是一次开始,从看见家开始。

从家开始的写作,也开始了。

感谢陪伴,感恩看见。

CC BY-NC-ND 4.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