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我要去做一件會失敗的事
人總是本能的避免失敗,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時,我常常習慣性的避開 ; 設定目標時,一定選擇「最有可能達成」而不是「最喜歡」的。這是我離職後,很大的覺悟,要看見自己的缺陷不難,實際去改變並實踐才是最需要勇氣的,至今,我看見了,但一步都沒有跨出去。
設定長遠的計劃,並且按部就班地執行。
這句話是目前最多人給我的建議。
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講求效率的急性子,遇到任何事第一直覺就是找出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這樣的性格伴隨我過了二十幾年。我一直很自豪,不管是在學生時期、工作職場上,這樣的特質非常吃香,我絕對不會讓事情開天窗,甚至能找出「最快的方法」。一路以來,因著我的「小聰明」,得到許多好處,我上癮般的持續使用這項大絕招,幾乎沒有出過差錯。我習慣快速,也認為這是真理。
為什麼我明明知道怎麼做比較快,而要去選擇慢?
我時常自大地看著別人使用慢方法,想不透他們的邏輯。走著走著,我就像龜兔賽跑的兔子,自以為這樣這可以一路跑到終點,卻在半路清醒,發現自己不知道為何而跑。
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抵達終點,目標不具意義時,當然,我一定選擇捷徑。但運動員是不可能比賽時切西瓜,穿過操場直接走去終點的,因為跑完,才是他存在的意義。
爲什麼要快,因為我不知道意義何在,只好快。那些一步一步走著的烏龜,就是因為有目標,知道終點和自己的連結,因此,每一步即使慢,也走得滿足甘願。我不是在半路偷懶睡覺,也不是跑不動,而是發現我不是運動員,這場比賽根本不該繼續。當然,我不會說自己前幾年的經歷毫無意義,他們畢竟帶領我走到今天,給我經濟上的支持、各種生活技能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沒有前半段的路,我何以能在今天自省,調整腳步呢。
小聰明、有效率,這樣的優勢,放在找尋人生方向時成了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陷阱。
真正的問題不在我是否要慢下來,而是為何而跑?有了目標,才能決定做法,跟速度毫無關係。我離職後才明白,生活是沒有捷徑的,更精確來說,是無法以時間衡量的,因為時間本身存在著相對性,經過比較它才存在,而人生是如此獨特無從較量,「效率」毫無意義,也無法作用。只有將它看作一條線的人才會把他和時間一起考慮,我不願自己如此狹窄。
我的人生不應只是一條往前的線,他是一幅畫,一首樂章,一片美麗的葉子。
我無法預測生命,也許有些人交託上帝,就算依靠信仰,實際可以依循的還是只有自己。如果想要不後悔,不應該一昧的選擇「把事情做好」,而要「誠實」。即便熱情不一定永恆不變,至少我學著持續誠實的面對,當「自己」改變了,也容易察覺。
我羨慕很多人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願意腳踏實地,願意付出一切。可是我必須了解,那並不是天生使然或是看了什麼成功法則,而是他們的成長背景一路以來一直在累積「慢慢來比較快」的經驗,這些經歷使得他們能分辨出,最快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路,所以當有重大決定時,他們知道「捷徑通常有陷阱」。
去聽「真實」的聲音,去聽「身體」的聲音。我不再用腦袋去轉化、加速,任何「它」想做的事情。因為成長的路上,我的確使用了錯誤的方法進步,導致我跑到一半必須停下來。不過,也幸好,我只跑了一半。
失敗不可怕、挫折更不丟臉,「避免危險」不過都是基因作祟!
我是這麼自我激勵的:「大腦生性膽小的程式早已不管用,那樣的模式只適用在古代,演化的過程,人類要是不內建主動避開危險的基因,哪能霸佔地球這麼久。但現在,我不會走在路上被毒蠍扎,更不可能被美洲豹追。只要一件事情不危急生命安全又不犯法,沒有事情值得害怕的!」
如何去經驗失敗,嘗試挫折,這幾乎是違反人性的做法。可是,如果我只會害怕,就永遠沒有辦法看見不一樣的自己。身邊關心我的人,不管是朋友、家人,他們能給的永遠只有支持或是實質上的協助,唯有「挫折」,只有我能給自己。如果「裸辭」是我給自己的禮物,那去經歷一件「挫折」,就是我現在的目標。我想要跟自己說,慢下來,去做一件「想做不敢做」、「需要長期累積」、「慢慢進步」的事。
訂下目標後就將目的地忘掉,別在意結果,確認方向無誤,就專注在眼前的每一秒吧。
讓裸辭不只是停下來,更是一次機會,讓我去嘗試用不同方法過人生的機會。